可视化功能编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63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可视化功能编辑器,涉及编辑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目标程序的业务,通过状态模型构造器抽象成若干可独立运行的状态模型;目标程序的业务运行过程通过动态切换运行中的状态进行转换。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状态模型的切换表达了程序的业务过程,设计过程直观清晰,易于后期理解和维护。将大的软件功能抽象成多个独立的状态模型合集,每个状态模型都可以交给其他人来实现,方便协作开发,解决了以可视化的方式表述业务处理过程的问题。可视化的方式表述业务处理过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化功能编辑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编辑器
,具体为可视化功能编辑器。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归纳总结自然语言、用多种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快速检索海量知识、根据设计图生成应用界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算法和模型进行调整,构造出适合软件开发不同阶段的人工智能模型,在学术上,并没有超出现有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成果范围。
[0003]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开发不再局限于单一系统平台:iOS、安卓、小程序、Windows、Mac OS、Linux等,同样的业务需要针对不同的系统环境进行重复的开发,大大增加了应用开发的成本,同时,在编辑技术架构时需要代码编辑器,因此市面上各式各样的低代码工具也陆续推出并应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目前主流的低代码工具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种:1、静态视觉元素的堆叠:这类工具主要用在互联网广告宣传页、海报页、低交互的官网上。工具通过对文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进行排版,即可快速生成静态网页并发布。但是,该方案对复杂交互界面的支持有限,逻辑处理、数据存储、网络交换等基础能力也几乎没有,因此无法进行复杂业务的开发,应用场景也就局限于静态网页的开发上。
[0004]2、功能模板的堆叠:这类工具对某一特定的业务场景,预制了一套完整的模板,将该业务场景下所有可能用到的功能都通过模板进行了封装,使用时只需要找到相应的模板进行修改,再将多个模板根据业务流程进行链接组装,即可完成一套应用的开发。但是,如果遇到无法满足的业务需求,就需要开发新模板来满足新功能;想要扩展到其他的业务场景,需要进行新业务场景的模板开发;对于应用跨平台的能力,也是通过模板的跨平台来实现;而模板的开发归根到底还是传统的代码编写。
[0005]3、特定协议下的软件设计:在物联网领域,为方便对智能硬件的能力进行描述,会定义一套标准协议集将之模型化,简称“物模型”。物模型将智能硬件的输入、输出和能力集进行了模型化,任何智能硬件都可以被抽象为一个物模型。因此针对智能硬件的软件开发被转化为针对物模型的开发。在物模型基础上,输入数据、输出结果和逻辑交互都是标准化、可预测的,因此物模型的能力可以方便的通过功能模块实现,二次开发人员再对功能模块进行链接,即可生成出基于物模型的应用软件。理论上,该方案在成熟的物模型的基础上,可以达到一次功能模块开发,二次低代码业务开发的效果,但是现实业务场景和功能需求千变万化,对所有业务逻辑都共用一套统一的“模型”,几乎无法实现,所以该低代码方案无法从物联网推广到普适场景下。
[0006]现有低代码编辑器普遍存在功能弱、开发成本高、平台兼容性和普适性较差的特点,同时缺乏完整的逻辑编辑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的可视化的逻辑编辑器解决方案,解决了代码编辑器不具备可视化功能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在可视化功能编辑器环境中,通过状态模型构造器将目标程序的业务,抽象成若干可独立运行的状态模型;目标程序的业务运行过程通过动态切换运行中的状态模型进行表达。
[0009]所述的状态模型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并可根据消息动态切换运行中的状态,通过状态模型连接器将每个运行状态模型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关联,实现业务流程到状态模型流转图的抽象表达。
[0010]所述的状态模型至少包括三个状态模型,包括开始状态模型、结束状态模型以及至少一个描述业务逻辑的状态模型。
[0011]所述的开始状态模型的通过状态模型连接器关联有三个状态模型,三个状态模型分别为状态A模型、状态B模型和状态C模型,所述状态A模型、状态B模型和状态C模型之间通过状态模型连接器双向关联切换,所述状态A模型、状态B模型和状态C模型通过状态模型连接器关联结束状态模型;所述状态A模型的输出端连接有状态A模型输出口1和状态A模型输出口2,所述状态A模型输出口1的输出端连接有状态B模型输入口1,所述状态A模型输出口2的输出端连接有状态B模型输入口2,所述状态B模型输入口1和状态B模型输入口2的输出端与状态B模型内部的功能组件连接,所述状态B模型内部的功能组件连接有状态B模型输入口1,所述状态B模型内部的功能组件连接有状态B模型输入口2;业务需求被抽象成五个状态;开始状态模型、状态A模型、状态B模型、状态C模型、结束状态模型,模块之间通过事件消息进行切换,通过“状态路由表”这个状态的路由中心,控制每个状态之间的切换逻辑;通过“显示视图控制器”,使得每个状态都有能力对显示设备进行控制,当每个功能切分小,描述的足够清晰时,自动代码填充人工智能会尝试填充实现逻辑,并实时对程序进行基础逻辑检测并给出优化建议;最终编译阶段,代码转换人工智能将对软件的实现代码进行多系统平台转换,并调用各个系统平台的编译器,编译出各个平台的可执行代码;代码实现和编译都是每个系统平台自身的,编译出的软件无需担心跨平台带来的性能损耗,由于精确描述了每个状态模型的输入数据格式、输出数据格式、数据转换及功能构成,本质上一个状态模型可以类比为一个协议声明,我们基于GPT

3论文,可以构建出专门用于多语言编程的人工智能模型,经过微调和训练后,具备使用多种编程语言来填充状态模型的实现的能力;再通过各平台的编译器,将该平台支持的代码编译出可执行文件,达到将程序发布到任意系统平台的能力。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状态A模型、状态B模型和状态C模型为内部构成为:输出列表、输入类型、状态控制器、输出类型和输出状态列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输出列表和输出状态列表包括状态1、状态2和状态3,所述输入类型包括公有属性、公有方法、回调方法和监听器,所述输出类型包括发送通知、调用公有属性和触发回调。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状态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模型控制器,所述模型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更新模块,所述状态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状态视图控制器,所述状态视图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显示设备视图控制器,所述模型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状态视图控
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更新模块包括网络模块、数据库、文件解析模块和缓存模块,所述更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通知模块,所述更新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定时模块。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网络模块为网络管理器,所述数据库为数据库管理器,所述文件解析模块为文件读写管理器,所述缓存模块为缓存管理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定时模块为定时器,所述通知模块为通知中心。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将软件设计过程转化为状态拓扑图的绘制过程,设计过程直观清晰,易于后期理解和维护,将大的软件功能抽象成多个独立的小功能合集,每个小功能都可以交给其他人来定义和实现,达到了可视化功能的效果,解决了代码编辑器不具备可视化功能的问题,方便多人协作开发,当前人工智能还不足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视化功能编辑器,其特征在于:将目标程序的业务,通过状态模型构造器抽象成若干可独立运行的状态模型;目标程序的业务运行过程通过动态切换运行中的状态模型进行表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功能编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状态模型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并可根据消息动态切换运行中的状态模型,通过状态模型连接器将每个运行状态模型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关联,实现业务流程到状态模型流转图的抽象表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功能编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状态模型至少包括三个状态模型:开始状态模型、结束状态模型以及至少一个描述业务逻辑的状态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功能编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始状态模型通过状态模型连接器关联有另外三个状态模型,分别为:状态A模型、状态B模型和状态C模型,所述状态A模型、状态B模型和状态C模型之间通过状态模型连接器双向关联切换,所述状态A模型、状态B模型和状态C模型通过状态模型连接器关联结束状态模型;所述状态A模型的输出端连接有状态A模型输出口1和状态A模型输出口2,所述状态A模型输出口1的输出端连接有状态B模型输入口1,所述状态A模型输出口2的输出端连接有状态B模型输入口2,所述状态B模型输入口1和状态B模型输入口2的输出端与状态B模型内部的功能组件连接,所述状态B模型内部的功能组件连接有状态B模型输入口1,所述状态B模型内部的功能组件连接有状态B模型输入口2;业务需求被抽象成五个状态;开始状态模型、状态A模型、状态B模型、状态C模型、结束状态模型,模块之间通过事件消息进行切换,通过“状态路由表”状态的路由中心控制每个状态之间的切换逻辑;通过“显示视图控制器”,使得每个状态都有能力对显示内容进行控制,当每个功能切分的足够小,描述的足够清晰时,自动代码填充人工智能会尝试填充实现逻辑,并实时对程序进行基础逻辑检测,给出优化建议;这里的人工智能指,我们基于GPT

3论文,构建的专门用于多语言编程的人工智能模型;经过微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临黎石梦南
申请(专利权)人:睿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