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地式双摇臂抱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摇臂抱杆
,具体为一种落地式双摇臂抱杆。
技术介绍
[0002] 随着国家电网建设的特高压线路不断增多,导线的截面积不断增大,线路中使用的钢管塔、跨越塔不断提高,且多地处崇山峻岭,铁塔98~137.3米左右,根开距离不断变大,铁塔重量较大,单件体积大质量重,横担长度较长。特高压铁塔根开大、外形高、横担长、塔材重给施工单位组塔作业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施工环境愈发恶劣,山区、丘陵、高原、无人区作业,抱杆运输、组立困难,对施工组塔所用的抱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组塔使用的落地双摇臂抱杆,安全性高,但存在占地面积大,自身重量大,价格高,组装和拆解工作量大等不足。传统落地双摇臂抱杆在满足工作需要情况下,其主要动作过程大多是靠机动绞磨来实现的,如抱杆的起伏和起吊过程依靠4台独立的机动绞磨来操作实现,而抱杆的摇臂旋转更是直接依靠人力来拉动完成,安全性能低,且对于操作的同步性要求极高。而内悬浮摇臂抱杆分立组塔方法,具有自身重量轻,价格低的特点,但变幅、升降利用绞磨人工操作,施工效率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地式双摇臂抱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1)和电控箱,所述塔身(1)竖直排列,相邻的塔身(1)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塔身(1)的外侧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支座(4),所述上支座(4)的顶部安装有回转机构(5),所述回转机构(5)的顶部安装有桅杆(6),所述回转机构(5)的外侧对称转动安装有侧摇臂(7),所述侧摇臂(7)的末端底部设有吊钩(8),所述桅杆(6)的顶部对称设有起吊滑轮和调幅滑轮,所述桅杆(6)顶部的起吊滑轮的外侧绕设有起吊钢索(11),所述侧摇臂(7)的末端同样设有起吊滑轮,所述起吊钢索(11)的一端绕设至侧摇臂(7)末端的起吊滑轮外侧,所述桅杆(6)顶部的调幅滑轮的外侧绕设有调幅钢索(12),所述调幅钢索(12)一端与侧摇臂(7)远离塔身(1)的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对侧摇臂(7)进行拉动调幅;所述塔身(1)的外侧底部设有套架(3),所述套架(3)的外侧安装有走台(10);所述回转机构(5)包括回转支承(51),所述塔身(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回转支承(51),所述回转支承(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摇臂架(52),所述侧摇臂(7)靠近塔身(1)的一侧与摇臂架(52)的外侧转动连接,所述桅杆(6)的底部与摇臂架(5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塔身(1)的顶部且位于回转支承(51)的一侧安装有防水保护盒(53),所述防水保护盒(53)的内部安装有回转变频电机(54),所述回转变频电机(54)的输出轴通过二级减速机与连接齿轮(55)进行连接,所述回转支承(51)的外侧设有与连接齿轮(55)相啮合的齿牙,且所述连接齿轮(55)与回转支承(51)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地式双摇臂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承(51)的转动角度为
±
90
°
,所述塔身(1)的顶部且位于回转支承(51)的底部套设有腰箍(56),所述腰箍(56)的内侧设有导线保护组件(57),所述导线保护组件(57)用于导线走线;所述导线保护组件(57)包括U型架(571),所述腰箍(56)远离回转变频电机(5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架(571),所述回转支承(51)的内侧可拆卸安装有两个销轴,靠近所述腰箍(56)一侧的销轴外侧转动连接有尼龙轮(572),另一个销轴的外侧转动套设有套管(57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地式双摇臂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且所述塔身(1)的底部与底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落地式双摇臂抱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顶部两端对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震,李占军,常浩,屈宏磊,刘金慧,许志勇,王峰,邓国华,陈燕兵,何龙平,童琦,盛权文,张有裕,陈烈,黄海志,陈光,白逢恕,王斌,王佳男,刘兴光,董明,王德友,孙飞飞,李学仕,李尧,陈林,王晗,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浙江省建设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