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跨越城市管网的新型预制拼装桥墩及微型基础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040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跨越城市管网的新型预制拼装桥墩及微型基础施工方法,属于城市施工技术领域,先在已有地下构造的间隔之中布置整个基础的预制桩,在预制桩的上部现浇符合工程所需强度和承载力要求的混凝土承台,在混凝土承台上方吊装预制混凝土墩墙与混凝土承台连接,在混凝土墩墙之间加上型钢支撑,在混凝土墩墙上吊装符合强度和承载力设计要求的宽梁,在混凝土宽梁上部吊装盖梁。采用预制桩代替灌注桩来减少下部结构的施工工期,其次地下桩基采用双排“微型群桩+承台”的体系,减小了天桥下部基础桩径,施工更加方便的同时可以巧妙避开城市地下管线,并且根据施工现场土质的好坏而采取不同的微型群桩的施工工艺,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跨越城市管网的新型预制拼装桥墩及微型基础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施工
,尤其涉及可跨越城市管网的新型预制拼装桥墩及微型基础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人行天桥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因其具有刚度好、结构整体稳定等优点,目前仍然可以观察到许多采用传统施工构造的人行天桥,但是随着使用周期的增长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人行天桥的弊病也展现了出来:建造周期长、影响城市交通等,而铝合金人行天桥与传统人行天桥相比具有不易腐蚀耐久性好、使用材料环保、预制式装配施工周期短、不会影响城市交通和构造多变美化城市等诸多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者采用铝合金人行天桥取代传统人行天桥。但是,诸多设计方案只是针对人行天桥的上部构造进行调整,采用悬挂式、承托式以及混合式结构来增加天桥的承载能力,而对天桥基础形式的设计过于单一,基本上采用各种大直径的灌注桩基础,未能充分利用铝合金上部构造轻巧的优势,对基础承载能力评估过于保守,使得整体经济效益较低。就目前对铝合金人行天桥下部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常常面临以下问题:(1)仍采用传统的钻(挖)孔桩或现浇桩基础等,施工工艺复杂,导致全桥的施工周期仍然较长,无法充分发挥和体现铝合金人行天桥快速化施工的优势;(2)桥体下部基础埋深较大,挖掘量较大,容易产生土体堆积,影响市容以及城市交通,在施工期间容易遇到障碍物(如复杂的市政管网等),并且市政管网拆改所需费用较高、所耗工期长;(3)人行天桥下部基础桩径较大,需要对所挖的基础坑进行相应的支护工作,不仅工作量和所耗资金加大,而且容易与人行道下埋设的电缆沟沟槽、检查井和通讯线缆排管等冲突;(4)考虑到人行天桥需要具备足够的支撑力,桥墩与下部基础所处的地下环境复杂,可供地下作业的空间小,常常还会受到地下水以及土质变化的影响,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一,常常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
[0003]我国一直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人口也在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挤情况严重,人行天桥的设计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但是基于目前的地下市政管网和其他地下埋设的人防设施已经逐渐完善,如果继续通过传统施工技术,采用钻(挖)孔桩或现浇桩基,常常会对现有的地下埋设的基础设施产生位置冲突。如果要将地下市政管网以及其他设施拆改绕道,不仅造价高而且所耗工期大大加长,严重影响城市交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跨越城市管网的新型预制拼装桥墩及微型基础施工方法,解决现有人行天桥基础施工周期较,地下埋设的市政管网导致施工困难和与人行道下方埋设的基础设施产生位置冲突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可跨越城市管网的新型预制拼装桥墩及微型基础施工方法,先在已有地下构造的间隔之中布置整个基础的预制桩,在预制桩的上部现浇符合工程所需强度和承载力要求的
混凝土承台,在混凝土承台上方吊装预制混凝土墩墙与混凝土承台连接,在混凝土墩墙之间加上型钢支撑,在混凝土墩墙上吊装符合强度和承载力设计要求的宽梁,在混凝土宽梁上部吊装盖梁。
[0007]进一步地,布置整个基础的预制桩时,用一个吊点吊桩时,吊点设于距桩上端0.3倍桩长处,用两个吊点时,吊点设于距两端各0.21倍桩长处,用三个吊点时,吊点设在桩长中点及距离两端各0.15倍桩长处。
[0008]进一步地,布置整个基础的预制桩时,根据土质条件和地下既有构造所占空间选择适合的桩径,根据桩型要求,摩擦桩长径比不大于100,端承桩长径比不大于80,当桩周土软弱、可液化或者桩基所处位置为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时,应当按桩基规范考虑桩的压曲影响,根据现场土质采取不同的施工步骤:土质条件好时,预制桩直接沉桩,土质条件一般时,采用底部注浆桩施工,土质条件最差时,对预制桩沉桩并对桩侧周边地基进行处理或者增加桩的数量。
[0009]进一步地,吊装预制混凝土墩墙时,吊点设置在墩墙顶部,需进行墙体翻身时的强度验算,混凝土墩墙底部与承台采用灌浆套筒连接。
[0010]进一步地,在混凝土墩墙之间加上型钢支撑时,型钢规格参考工程所需的承载力要求,混凝土墩墙内有预埋内螺纹套筒,型钢采用螺栓与内螺纹套筒连接。
[0011]进一步地,在混凝土墩墙上吊装符合强度和承载力设计要求的宽梁时,混凝土宽梁内预留孔洞,混凝土墩墙顶部的伸出钢筋插入宽梁的孔洞内,然后灌浆采用螺栓连接,混凝土宽梁在梁顶设置四个吊点,如果两片混凝土墩墙距离大时,上部的宽梁则改为拱的形式,减少材料用量和减轻自重,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0012]进一步地,在混凝土宽梁上部吊装盖梁,盖梁吊点设置在盖梁顶面,混凝土宽梁内预埋内螺纹套筒,盖梁内预留孔道,连接时通过螺栓杆穿过孔道,与宽梁内的套筒连接,使盖梁与宽梁连接为一个整体,吊装完成后组成可跨越城市管网的新型预制拼装桥墩及微型基础。
[0013]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预制桩代替灌注桩来减少下部结构的施工工期。其次地下桩基采用双排“微型群桩+承台”的体系,减小了天桥下部基础桩径,施工更加方便的同时可以巧妙避开城市地下管线,并且根据施工现场土质的好坏而采取不同的微型群桩的施工工艺,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不仅如此,除混凝土现浇承台外,其它构件均为预制构件,便于实现批量化生产,进一步降低了整体造价。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正视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侧视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1

混凝土墙,2

混凝土拱,3

盖梁,4

型钢支撑,5

混凝土承台,6

钢管桩,7

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方面。
[0020]如图1

3所示,可跨越城市管网的新型预制拼装桥墩及微型基础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步骤1:由于目前地下施工条件的复杂性,比如要尽量避开市政管网以及人行道下方埋设的电缆沟沟槽、检查井和通讯线缆排管等,先在已有地下构造的间隔之中布置整个基础的预制桩(钢管桩6),按设计规范以及承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基。用一个吊点吊桩时,吊点设于距桩上端0.3倍桩长处;用两个吊点时,吊点设于距两端各0.21倍桩长处;用三个吊点时,吊点设在桩长中点及距离两端各0.15倍桩长处。根据土质条件和地下既有构造所占空间选择适合的桩径,较现浇桩以及钻孔桩而言,减少了桩基所需空间,避免与地下其他设施产生位置冲突。根据桩型要求,摩擦桩长径比不宜大于100,端承桩长径比不宜大于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跨越城市管网的新型预制拼装桥墩及微型基础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已有地下构造的间隔之中布置整个基础的预制桩,在预制桩的上部现浇符合工程所需强度和承载力要求的混凝土承台,在混凝土承台上方吊装预制混凝土墩墙与混凝土承台连接,在混凝土墩墙之间加上型钢支撑,在混凝土墩墙上吊装符合强度和承载力设计要求的宽梁,在混凝土宽梁上部吊装盖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跨越城市管网的新型预制拼装桥墩及微型基础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布置整个基础的预制桩时,用一个吊点吊桩时,吊点设于距桩上端0.3倍桩长处,用两个吊点时,吊点设于距两端各0.21倍桩长处,用三个吊点时,吊点设在桩长中点及距离两端各0.15倍桩长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跨越城市管网的新型预制拼装桥墩及微型基础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布置整个基础的预制桩时,根据土质条件和地下既有构造所占空间选择适合的桩径,根据桩型要求,摩擦桩长径比不大于100,端承桩长径比不大于80,当桩周土软弱、可液化或者桩基所处位置为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时,应当按桩基规范考虑桩的压曲影响,根据现场土质采取不同的施工步骤:土质条件好时,预制桩直接沉桩,土质条件一般时,采用底部注浆桩施工,土质条件最差时,对预制桩沉桩并对桩侧周边地基进行处理或者增加桩的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署马跃腾李丰衍张敏张璐钱凯赵小红蒋振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