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减鱼罐头中有害生物胺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安全控制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消减鱼罐头中有害生物胺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除鲜食外,绝大部分制成加工制品,其中,鱼罐头是一种重要的产品形式,因携带便利、即食和风味好等特点广受消费者欢迎。鱼罐头一般以新鲜或冷冻的鱼为原料,经解冻、处理、装罐、蒸煮、灌汤、密封、杀菌和包装等过程制成。市场上的海鱼罐头原料包括金枪鱼、秋刀鱼、鲭鱼、沙丁鱼、鲐鱼、鲥鱼、马鲛鱼等,在鱼罐头消费量逐年增加的同时,生物胺(如组胺)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0003]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质量含氮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氨基酸脱羧酶对游离氨基酸脱羧反应的产物。当人体摄入过量的生物胺时,会引起头痛、恶心、心悸、血压变化、呼吸紊乱等反应,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食品中常见的有害生物胺包括组胺、酪胺、腐胺、尸胺、精胺、亚精胺、色胺和苯乙胺等。目前普遍认为组胺是常见生物胺中毒性最强的一种,也有研究表明酪胺对HT29小肠上皮细胞的毒性要显著强于组胺。此外,腐胺或尸胺可以显著增强组胺的毒性效果,尸胺、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等多胺还可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
[0004]生青皮红肉鱼(如金枪鱼、鲣鱼、沙丁鱼、鳀鱼和鲭鱼)等鱼罐头加工过程中易于生成生物胺,主要原因是:解冻、处理、蒸煮等过程发生的蛋白质分解会增加鱼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鱼肉中含有氨基酸脱羧酶;在蒸煮升温过程中,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于游离氨基酸生成生物胺。鱼罐头中生物胺易于形成且性质稳定,导致鱼罐头中的生物胺含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减鱼罐头中有害生物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解冻:冷冻鱼解冻,解冻环境温度不高于20℃,解冻结束时鱼体中心温度小于4℃;2)原料处理:解冻后的鱼去头,去尾,去内脏,处理过程中鱼体温度不超过10℃;3)准备空罐:采用90℃以上的热水对空罐进行清洗和消毒;4)准备配料:对基础配料进行煮沸处理,降温至不高于60℃后加入还原糖,保持温度60℃待用;5)装罐:原料处理好之后,切块,称重,装罐;6)蒸煮脱水:90℃蒸煮25min,脱水,保持温度高于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维,陆健航,杨伟,刘宇,马庆保,孙迪,余中节,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