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重金属及降解抗生素的污泥堆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中资源利用
,具体为一种固定重金属及降解抗生素的污泥堆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抗生素残留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传播已成为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关于地表水体、土壤和地下水体中检出抗生素的研究结果被大量报道。环境残留的抗生素主要来源于人类医用和禽畜养殖,这些抗生素大部分不能在人体内被代谢去除,往往以原形化合物的形式随着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进入城市污水厂或直接进入水体。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内,抗生素主要被吸附在活性污泥中,导致城市污泥成为新的抗生素污染源,而污泥的含水量高,易腐烂,成分复杂,不仅含有大量有机质、N、P、K等营养元素,而且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细菌、寄生虫卵及重金属、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及致癌物质,并伴有强烈恶臭。若污泥不经处理随意堆放,经过雨水的侵蚀和渗漏作用,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环境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对污泥以及污泥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控制,建立起一套完整、肥效高、利用率高的堆肥方法。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重金属及降解抗生素的污泥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改性生物炭;S11.烘干秸秆,并将其破碎为粒径在1
‑
3mm的秸秆颗粒,将其浸没在氢氧化钾溶液中,升温至60
‑
80℃,搅拌反应4
‑
8h后过滤,并使用去离子水洗涤秸秆颗粒直至pH为中性,热风干燥,得到活化秸秆颗粒;S12.将活化秸秆颗粒置于氮气氛围中,加热升温至300
‑
500℃,保温8
‑
12h,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得到生物炭;S13.将步骤S12制备的生物炭研磨为粒径0.1
‑
0.5mm的生物炭颗粒,将其浸泡在L
‑
半胱氨酸纯水溶液中,升温至200
‑
220℃,密闭反应2.5
‑
5h,抽真空1
‑
2h后,再次升温至180
‑
200℃,密闭反应3
‑
5h后,过滤,热风干燥;S14.将经步骤S13处理的生物炭颗粒浸泡在氯化亚锡溶液中,升温至200
‑
220℃,密闭反应4
‑
8h,抽真空2
‑
3h后,再次升温至180
‑
200℃,密闭反应8
‑
12h后,过滤,热风干燥,;S15.将经步骤S14处理的生物炭颗粒置于氮气氛围中,升温至350
‑
450℃,保温1.5
‑
3h后,停止加热,随炉冷却至室温,使用无水乙醇洗涤3
‑
5次后,热风干燥,得到改性生物炭;S2.将秸秆破碎为粒径在0.1
‑
3mm的秸秆粉料,并将其与锯末、污泥,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S1制备的改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登苗,陈建宇,陈洁,吴玉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