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15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7
一种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上方设置有横梁和侧梁,横梁和侧梁构件形成顶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架内配合设有至少两个顶框单元,所述顶框单元呈上下排布,其中至少一个顶框单元为可移动,所述顶框单元可通过移动实现上下间隔层叠或上下错位展开,单个可移动的所述顶框单元用以与侧梁内侧的单条对应的轨道配合,相邻两个顶框单元之间配合设有防水组件。边梁框架上设有防水槽和卡条槽,并在卡条槽上设置有软性挡水条,当顶部顶框左右或前后移动关闭后,相邻移动框层叠处软性挡水条内外封闭挡水,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


[0001]本技术属于遮阳房
,具体是一种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阳光房多半为传统固定式阳光房,有些局部设有天窗,无法满足客户以直射阳光和全露天无遮挡亲近自然的效果。部分带有顶部开合功能,其防水性较差,且顶部安装复杂,用户体验感不佳。现有的遮阳篷也有部分采用收缩功能的篷板结构,防水结构单一,多半为固定式结构,安装复杂,不易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结构更换容易,防水性能好的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的技术方案。
[0004]所述的一种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上方设置有横梁和侧梁,横梁和侧梁构件形成顶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架内配合设有至少两个顶框单元,所述顶框单元呈上下排布,其中至少一个顶框单元为可移动,所述顶框单元可通过移动实现上下间隔层叠或上下错位展开,单个可移动的所述顶框单元用以与侧梁内侧的单条对应的轨道配合,相邻两个顶框单元之间配合设有防水组件。
[0005]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底面挡水条以及顶面挡水条。
[0006]进一步的,所述顶框单元包括边梁框架,所述边梁框架通过主框梁和侧框梁组合构成,所述主框梁至少一侧边缘处设有防水槽。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槽的开口处设置有顶部卡条槽,所述顶面挡水条插接配合在所述顶部卡条槽中,所述顶部卡条槽靠近所述防水槽的外侧壁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梁的底部还设置有底部卡条槽,所述底面挡水条插接在所述底部卡条槽中。
[0009]进一步的,侧框梁靠近所述侧梁设置,所述侧框梁的底部设置有侧边卡条槽,所述侧边卡条槽中卡接设置有侧面挡水条,所述侧面挡水条靠近所述侧框梁的外边缘设置。
[0010]进一步的,顶框单元分为低位框单元、中位框单元以及高位框单元,所述低位框单元和中位框单元均可移动,所述高位框单元与顶框架为固定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低位框单元和所述中位框单元的两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通过滚轮支架配合安装,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轨道中。
[0012]进一步的,至少两个顶框单元组合形成一个顶框单元组,单个顶框架内可以配合设置多个顶框单元组,单个所述顶框单元组内的顶框单元可通过移动实现上下间隔层叠或上下错位展开,单个可移动的所述顶框单元用以与侧梁内侧的单条对应的轨道配合。
[0013]进一步的,单个顶框单元组内的顶框单元分为上位框单元和下位框单元,所述上位框单元和下位框单元均可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优点:
[0014]遮阳房顶设计为层叠式移动顶,相邻上下层叠,可左右或前后移动,操作简单,并具有多面积无遮挡外露空间,以达到更亲近自然的效果。单个移动框边管上设有防水槽和卡条槽,并在卡条槽上设置有软性挡水条,当顶部顶框左右或前后移动关闭后,相邻移动框层叠处软性挡水条内外封闭挡水,使雨水从顶层到底层,层层引流到侧端横梁排水槽中,再从排水槽两端引流的脚管内部直至底部排出,即可起到产品的整体防水作用。各移动框顶面设置顶面板,其四周流水无遮挡,无死角,不积水。各移动框侧端设置有卡槽孔和紧固孔与预先内置在横梁轨道槽内的滚轮支架上的卡销配合,使其快速安装紧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低位框单元或中位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雨水流向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侧梁与滚轮装配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第三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6所示,一种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包括立柱1,立柱的上方设置有横梁和侧梁2,立柱与横梁、侧梁固定连接,组合形成遮阳房框架。侧梁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组轨道201,侧梁上设置有顶框单元,自下向上依次为低位框单元3、中位框单元4以及高位框单元5,高位框单元固定安装在侧梁上方,并设置在侧梁的一端,低位框单元3、中位框单元4的端部配合插接在轨道201中,形成滑动连接,低位框单元3、中位框单元4、高位框单元的侧边设置有防水组件。本实施例中,轨道设置有两组,顶部的是固定框单元,但是,当轨道设置三组时,每一组轨道中分别卡接设置一组移动框单元,此时遮阳房顶部都可以移动,可以进一步改变遮阳房蓬顶的使用状态。
[0026]低位框单元3、中位框单元4以及高位框单元5都包括边梁框架12,边梁框架12由主框梁1201和侧框梁1202组合形成,主框梁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水槽1203,防水槽1203靠近主框梁边缘设置。边梁框架12上设置有顶板,其四周流水无遮挡,无死角,不积水。
[0027]低位框单元3和中位框单元4的两端设置有滚轮11,滚轮通过滚轮支架9配合,安装在低位框单元上,滚轮11设置在轨道中。滚轮支架9通过紧固螺钉8安装在低位框单元3和中位框单元4上,滚轮支架9的下方设置有卡销10。滚轮11以及滚轮支架9预制在轨道中,安装时,在低位框单元3和中位框单元4的侧框梁1202上设置卡槽孔和紧固孔,并与滚轮支架9以及滚轮支架9底部的卡销10配合,使得滚轮支架9能够快速安装在侧框梁1202上。滚轮支架9为L型结构,滚轮11的中心轴与滚轮支架9配合连接,而滚轮主体限位在轨道中。
[0028]防水槽1203的开口处设置有顶部卡条槽1204,顶面挡水条插接配合在顶部卡条槽
中,顶部卡条槽1204靠近防水槽的外侧壁设置。主框梁1201的底部还设置有底部卡条槽1205,底面挡水条插接在底部卡条槽中。侧框梁1202靠近侧梁设置,侧框梁的底部设置有侧边卡条槽1206,侧边卡条槽中卡接设置有侧面挡水条13,侧面挡水条靠近侧框梁的外边缘设置。底面挡水条6以及顶面挡水条7、侧面挡水条13,搭配防水槽形成防水组件。底面挡水条6、顶面挡水条7、侧面挡水条13均为质地柔软的挡水条,一般为硅胶挡水条。立柱1的内部设置有下水管,横梁以及侧梁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与下水管连通,雨水从立柱内排出,形成隐藏式排水结构。立柱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垫,提高立柱的稳定性。
[0029]使用时,遮阳房顶设计为层叠式移动顶,相邻上下层叠,可左右或前后移动,操作简单,并具有多面积无遮挡外露空间,以达到更亲近自然的效果。单个移动框边管上设有防水槽和卡条槽,并在卡条槽上设置有软性挡水条,当顶部顶框左右或前后移动关闭后,相邻移动框层叠处软性挡水条内外封闭挡水,使雨水从顶层到底层,层层引流到侧端横梁排水槽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的上方设置有横梁和侧梁(2),横梁和侧梁(2)构件形成顶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架内配合设有至少两个顶框单元,所述顶框单元呈上下排布,其中至少一个顶框单元为可移动,所述顶框单元可通过移动实现上下间隔层叠或上下错位展开,单个可移动的所述顶框单元用以与侧梁(2)内侧的单条对应的轨道(201)配合,相邻两个顶框单元之间配合设有防水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底面挡水条(6)以及顶面挡水条(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单元包括边梁框架(12),所述边梁框架(12)通过主框梁(1201)和侧框梁(1202)组合构成,所述主框梁(1201)至少一侧边缘处设有防水槽(12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槽(1203)的开口处设置有顶部卡条槽(1204),顶面挡水条插接配合在所述顶部卡条槽中,所述顶部卡条槽(1204)靠近所述防水槽的外侧壁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防水性能的层叠式移动篷顶结构的遮阳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梁(1201)的底部还设置有底部卡条槽(1205),底面挡水条插接在所述底部卡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顺琴谢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