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喷漆房车下压气水喷雾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92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漆房车下压气水喷雾灭火装置,属于灭火技术领域。该装置是在喷漆房已有的火灾报警系统、消防低压水泵及水管、压缩空气管路、汽车基础上,另配置安设在两侧侧墙上由六梭孔喷嘴、三V形喷孔、环形气路腔、中心进水孔、喷气孔组、气水混合雾化腔等组成的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现场有火情时,火灾报警系统将火灾信号传递给消防低压水泵和电磁阀同时开启压缩空气供气和消防低压水供水系统,低压压缩空气和原低压消防水分别进入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内预混后,通过水平指向的六梭孔喷嘴和斜向火源根部的三V形喷孔形成雾滴更细、雾化范围更大的覆盖车底火源根部和整个空间的全方位压气水超细气水幕进行灭火,如附图所示。如附图所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漆房车下压气水喷雾灭火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灭火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喷漆房车下压气水喷雾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喷漆房中,存在较多的可燃液体和点火源,火灾风险高。
[0003]高压细水雾具有高效灭火、绿色环保、无毒、无导电性、用水量少、操作维护简单等优点,高压细水雾在汽车喷漆房灭火中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高压细水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高压系统的管路、喷嘴、配件及水泵的工作压力很高,造价相对昂贵;对水质要求很高,并要求绝对稳定,如果水质较差,会造成喷嘴堵塞,不仅会影响喷嘴的性能,还会对喷嘴造成损坏;目前我们国家生产的高压细水雾喷头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高压细水雾用汽车喷漆房灭火时,喷雾灭火装置多安装在上部进行向下垂直喷射,细水雾不能穿过车身等遮挡物,不能覆盖车底等障碍物下的火源,细水雾与火源不能直接作用,其灭火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漆房车下压气水喷雾灭火装置,旨在解决以上不足,提高灭火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一种喷漆房车下压气水喷雾灭火装置,包括新配置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水管、压缩空气管路及电磁阀等,以及喷漆房已有的火灾报警系统、消防低压水泵及水管、压缩空气管路、待喷漆的汽车等。
[0006]所述多组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包括每组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包括车两侧边墙设置的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各一个,组数根据喷漆房最大车身长度确定。
[0007]所述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包括进水孔、进气孔、进水中心孔、环形气路腔、锥形收缩腔、喷气孔组、气水混合雾化腔、六梭孔喷嘴和三V形喷孔等。
[0008]所述气水混合雾化腔包括前段渐扩腔、中间圆柱腔、中段渐扩腔和后段圆柱腔等,前段渐扩腔、中间圆柱腔、中段渐扩腔周边与环形气路腔相连,前段渐扩腔中心与锥形收缩腔相连,后段圆柱腔与六梭孔喷嘴和三V形喷孔相连,所述环形气路腔的内径随混合雾化腔外径而变化。
[0009]所述锥形收缩腔的最小孔径为2~3mm,与气水混合雾化腔中心相连通,所述喷气孔组包括前段渐扩腔、中间圆柱腔管壁的两排4~6个喷气孔,每个喷气孔孔径为2~4mm,沿圆周均匀布置并垂直管壁。
[0010]所述六梭孔喷嘴包括内流体过渡段、半球面外壳和六个梭形孔。所述内流体过渡段为入口的圆柱体渐变为半球体,半球面外壳的外形呈半球体外表面。所述六个梭形孔是指,半球面外壳上按星形均布开设6个梭形孔组成。所述梭形孔的外表面为梭形,内表面为椭圆形,长轴等于半球面半径,短轴为1~4mm,内外表面倒角15
°
~35
°
,水气流依次经过圆
柱体、半球体到6个梭形孔喷出。六梭孔喷嘴与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外壳采用螺纹连接。
[0011]所述三V形喷孔,设置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外壳中,包括三个V形槽孔和短筒外壳及内流体过渡段。所述V形槽孔由卧式V形槽、立式V形槽和连接段组成,所述内流体过渡段为入口的圆柱体渐变为半球体,三个V形槽孔沿短筒外壳的圆形平面部分按Y形均布开设,与内流体过渡段球形内表面相贯,Y形中心与喷口面圆形外壳中点重合。所述卧式V形槽位于Y字中心的外段,两个斜面以喷嘴全长中心剖面对称,长度约为喷口面圆形外壳半径的3/4~4/5,顶角50~60
°
;立式V形槽和连接段长度约为喷口面圆形外壳半径的1/4~1/5,卧式V形槽与立式V形槽的高相等。
[0012]所述六梭孔喷嘴和三V形喷孔在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上呈上下布置,六梭孔喷嘴位于上部,与混合雾化腔采用螺纹连接,喷嘴中心线为水平线;三V形喷孔位于下部,射流线与水平线夹角α为20~40
°

[0013]所述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在车身以下上半部范围的两侧侧墙上安装,上喷口同时水平指向喷漆车底盘中心,电磁阀安设在压缩空气进气管路中并与火灾报警系统信号连接,新增水管与原火灾消防报警系统联动的消防低压泵及水管连接。
[00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现场有火情时,火灾报警系统将火灾信号传递给消防低压水泵和电磁阀同时开启压缩空气供气和消防低压水供水系统,压缩空气经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的进气孔、环形气路腔、喷气孔组后进入气水混合雾化腔,消防低压水经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的进水孔、进水中心孔、锥形收缩腔后进入气水混合雾化腔,经气水混合雾化腔的压缩空气供气和消防低压水混合后,其气水混合体从六梭孔喷嘴和三V形喷孔以水平和斜向射流组合方式对火源进行全方位压气水超细水雾灭火。
[0015]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一是保持现有高压细水雾灭火的所有优点;二是采用边墙设置的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以水平和斜向射流组合方式产生的压气水超细水雾对车下等障碍物下所有空间进行全覆盖,直接与车下等障碍物下所有空间火源作用,作用范围大,且雾滴更细,灭火效果更好;三是压缩空气和消防水均为低压,系统造价相对廉价;喷孔出水孔径增大,对水质要求较低,喷嘴不易堵塞。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灭火装置组成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9]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六梭孔喷嘴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0]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六梭孔喷嘴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1]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A向局部视示意图。
[0022]图中:1、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11、进水孔;12、进气孔、13、进水中心孔;14、环
形气路腔;15、锥形收缩腔;16、喷气孔组;17、气水混合雾化腔;171、前段渐扩腔;172、中间圆柱腔;173、中段渐扩腔;174后段圆柱腔;18、六梭孔喷嘴;181、外螺纹;182、内流体过渡段;183、外六角栓;184、半球体外壳;185、梭形孔;19、三V形喷孔;191、V形槽孔;192、立式V形槽;193、卧式V型槽;194、短筒外壳;2、喷嘴中心线;3、汽车;4、喷漆房地面;5、喷漆房侧墙墙体;6、水管;7、压缩空气管路;8、消防低压水泵;9、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24]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漆房车下压气水喷雾灭火装置,包括喷漆房已有的火灾报警系统、消防低压水泵(8)及水管(6)、待喷漆的汽车(3),和新配置安设在车底上半部两侧侧墙上的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1),以及压缩空气管路(7)及电磁阀(9)等,形成雾滴更细、雾化范围更大的覆盖车底火源根部和整个空间的全方位压气水超细气水幕进行灭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漆房车下压气水喷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1)包括每组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包括车两侧边墙设置的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各一个,组数根据喷漆房最大车身长度确定;所述组合式压气水喷雾灭火器(1)包括进水孔(11)、进气孔(12)、进水中心孔(13)、环形气路腔(14)、锥形收缩腔(15)、喷气孔组(16)、气水混合雾化腔(17)、六梭孔喷嘴(18)和三V形喷孔(19)等。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喷漆房车下压气水喷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水混合雾化腔(17)包括前段渐扩腔(171 )、中间圆柱腔(172 )、中段渐扩腔(173 )和后段圆柱腔(174 )等,前段渐扩腔(171)、中间圆柱腔(172)、中段渐扩腔(173)周边与环形气路腔(14)相连,前段渐扩腔(171)中心与锥形收缩腔(15)相连,后段圆柱腔(174)与六梭孔喷嘴(18)和三V形喷孔(19)相连,所述环形气路腔(14)的内径随混合雾化腔外径而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喷漆房车下压气水喷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收缩腔(15)的最小孔径为2~3mm,与气水混合雾化腔(17)中心相连通;所述喷气孔组(16)包括前段渐扩腔(171)、中间圆柱腔管壁(172)的两排4~6个喷气孔,每个喷气孔孔径为2~4mm,沿圆周均匀布置并垂直管壁。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喷漆房车下压气水喷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六梭孔喷嘴(18),包括内流体过渡段(182)、半球面外壳(184)和六个梭形孔(185);所述内流体过渡段(182)为入口的圆柱体渐变为半球体,半球面外壳(184)的外形呈半球面;所述六个梭形孔(18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中飞李虎刘新园杨秀莉孙智灏孔德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