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56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2
本申请提供一种灯具,包括底盘、灯具边框、面罩、灯条及驱动电源,所述面罩为所述灯具的主发光面,所述灯具边框由透光材料制成构成所述灯具的侧发光面,所述灯具边框包括匀光部,所述匀光部包括设置有微结构的第一区域和不设有微结构的第二区域,所述匀光部环绕所述底盘,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沿所述匀光部的环绕方向交替设置。通过透光的灯具边框形成侧向发光,不用另外设置光源就实现了面线两个方向的发光效果。同一组光源,使得驱动电源也无需另外增加的分路控制,灯具组装也更为便捷,整体成本得以下降。灯具边框的光学结构设置也使得侧向出光更为均匀,达到了良好的出光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灯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家居照明吸顶灯多采用直下式背光技术,该技术最先是用在液晶背光显示上面,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该技术方案具有成本低,设计灵活等特点,同时可有效减轻灯具重量。装饰吸顶灯除大面积面发光外,往往还会引入线发光元素,线光部分位于灯具最外圈,吸顶安装时,天花板被照亮,形成一圈绚丽的光晕效果,线面结合的发光形式,使吸顶灯摆脱了单一面发光时过于单调的缺点,造型上更加时尚,更受大众欢迎。现有吸顶灯的线光部分通常需要单独布置一套侧向光源,并配合相应的光学组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在主光源以外带有侧向辅助出光功能的灯具,同时也解决了侧向出光不均匀的问题。
[0004]本申请为实现上述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具,包括底盘、灯具边框、面罩、灯条及驱动电源,所述灯具边框为环形结构,所述底盘和所述面罩分别设置在所述灯具边框的两端,构成容置空间,所述驱动电源设置其中,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底盘,朝向所述面罩发光,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为所述灯具的主发光面,所述灯具边框由透光材料制成构成所述灯具的侧发光面,所述灯具边框包括匀光部,所述匀光部包括设置有微结构的第一区域和不设有微结构的第二区域,所述匀光部环绕所述底盘,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沿所述匀光部的环绕方向交替设置。
[0005]优选地,所述灯具包括至少两条所述灯条,所述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灯条沿其长度方向在所述匀光部上的投影位置,并向两侧延伸。
[0006]优选地,所述微结构为阵列排布的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沿所述匀光部的环绕方向排布。
[0007]优选地,所述微棱镜结构设置在所述匀光部面向所述灯条的一侧。
[0008]优选地,单个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随着所述微棱镜结构和所述灯条的距离变大而变小,和/或单个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顶角角度随着所述微棱镜结构和所述灯条的距离变大而变大。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区域和/或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随着和所述底盘的距离变大而变小。
[0010]优选地,所述灯具边框还包括扩散部,所述扩散部围绕在所述匀光部的外侧,和所述扩散部和所述匀光部间隔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扩散部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为磨砂面。
[0012]优选地,所述灯具边框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扩散部和所述匀光部。
[0013]优选地,所述灯具还包括装饰框,所述装饰框和所述灯具边框连接,所述面罩被夹
置在所述装饰框和所述灯具边框之间。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灯具,通过透光的灯具边框形成侧向发光,不用另外设置光源就实现了面线两个方向的发光效果。同一组光源,使得驱动电源也无需另外增加的分路控制,灯具组装也更为便捷,整体成本得以下降。灯具边框的光学结构设置也使得侧向出光更为均匀,达到了良好的出光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灯具的爆炸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灯具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灯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灯具中第一区域和灯条对应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灯具边框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灯具边框中第一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区域微结构的光路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灯具去除面罩后的正面视图;图9是图8的A

A向剖面图;图10是图9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灯具边框和装饰框、面罩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灯具侧向发光的人眼观察方向示意图;图13是以图12观察方向观察未加入本申请方案灯具边框时的照亮效果图;图14是以图12观察方向观察加入本申请方案灯具边框时的照亮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灯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的灯具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底盘1、灯具边框2、面罩3、装饰框4、灯条5及驱动电源6。其中灯具边框2如图2所示环形结构,底盘1和面罩3分别设置在灯具边框2的两端,构成灯体。本实施例中面罩3通过装饰框4和灯具边框2连接,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装饰框。灯体内部构成容置空间,驱动电源6和灯条5设置其中。本实施例灯具为直下式面光源灯具,面罩2为灯具的主发光面,灯具通常包括多条,即两条以上灯条5并排设置在底盘1之上朝向面罩2发光。而灯具边框2由透光材料制成构成灯具的侧发光面,灯条5发出的光除了从面罩3透出以外,还可以从灯具边框2透出,这就形成了正面面光源加上侧边线性发光的面线结合的灯具。
[0018]如图3、图4所示多根灯条5并排排列在灯具的底盘1之中,如图5所示,灯条5包括LED芯片51和透镜52,通过透镜的配光可实现主发光面均匀发光。而此时按图12所示的观察方向,人眼距离1米处看侧面点灯的效果如图13所示,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有灯条5的位置出现了亮区,而在两根灯条5之间的区域则较暗,整体出光很不均匀。
[0019]为了改善侧向出光的均匀度,本实施例中的灯具边框2进行了特殊的光学设计,如图2所示灯具边框2包括匀光部202,匀光部202和灯具边框2的整体轮廓一致,呈环形环绕底
盘1。匀光部202包括设置有微结构的第一区域2021和不设有微结构的第二区域2022。如图3、图4所示第一区域2021设置在灯条5沿其长度方向在匀光部202上的投影位置,并向两侧延伸,使得第一区域2021的宽度大于灯条5的宽度。第二区域2022设置在两根灯条5之间的位置,第一区域2021和第二区域2022沿匀光部202的环绕方向交替设置。
[0020]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2021上的微结构为阵列排布的微棱镜结构,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微棱镜结构设置在匀光部202面向灯条5的一侧,且沿匀光部202的环绕方向排布,即微棱镜的延伸方向是从底盘1向面罩3方向。微棱镜结构可以向两侧打散光束,为了实现更佳的匀光效果,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区域2021中的微棱镜组由大小、角度不一的棱镜单元组成。各第一区域2021中的微棱镜组呈对称分布,单个微棱镜结构的高度随着微棱镜结构和灯条5的距离变大而变小,即靠中间位置的微棱镜高度最高,两侧的微棱镜逐渐变低。或者单个微棱镜结构的顶角角度随着微棱镜结构和灯条5的距离变大而变大,即微棱高度不变顶角角度变大而宽度逐步变大。在本实施例中,微棱镜结构的高度和顶角角度同时变化,参考图7中的参考线,微棱镜的形状从中间位置向两侧逐渐扁片。
[0021]微棱镜结构的工作原理如图7所示,靠近灯条5中间位置的入射光线1射到棱镜面后发生折射进入到材质内部,在对侧内表面上发生内部全反射后,再返回到棱镜面,折射返回。同理灯条5发出的角度较大,入射角为α的入射光线2射在棱镜面上折射后进入材质内部,在对侧表面以更大角度β折射出材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包括底盘、灯具边框、面罩、灯条及驱动电源,所述灯具边框为环形结构,所述底盘和所述面罩分别设置在所述灯具边框的两端,构成容置空间,所述驱动电源设置其中,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底盘,朝向所述面罩发光,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为所述灯具的主发光面,所述灯具边框由透光材料制成构成所述灯具的侧发光面,所述灯具边框包括匀光部,所述匀光部包括设置有微结构的第一区域和不设有微结构的第二区域,所述匀光部环绕所述底盘,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沿所述匀光部的环绕方向交替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括至少两条所述灯条,所述第一区域设置在所述灯条沿其长度方向在所述匀光部上的投影位置,并向两侧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为阵列排布的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沿所述匀光部的环绕方向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结构设置在所述匀光部面向所述灯条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强刘海生刘超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