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55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2
本申请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涉及排水建筑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路面、设于路面两侧的路岩和设于路岩远离路面一侧的下沉式绿化带,路面的两侧均设有排水井,还包括井盖、滤网、刮板和动力机构,井盖设于排水井的开口处,井盖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滤网设于排水井中,滤网平行设于井盖的下侧,刮板抵接于滤网的上侧,刮板可沿水平方向于滤网的上表面滑动,路岩上设有排污通道,排污通道从排水井倾斜向下延伸至下沉式绿化带的上侧,动力机构设于排水井中,以驱使刮板朝向排污通道滑动。本申请具有使得排水装置排水时不易因树叶、塑料袋等杂物而堵塞的效果。物而堵塞的效果。物而堵塞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排水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道路排水装置,是结合道路工程排除路面与地面雨雪水、城市废水、地下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设施,是道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及排水系统或防洪时也是排水或防洪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0003]相关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 207109989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便捷式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第一下水管、第一排水渠道、主排水管道、第二下水管道、第二排水渠道、人行道、第二排水口、第一排水口和路面,路面一侧上端设置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下侧设置第一排水渠道,第一排水渠道下侧连接第一下水管,第一下水管下端焊接连接主排水管道,路面外侧设置人行道,人行道下侧开设第二排水渠道,第二排水渠道上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排水口,第二排水渠道下侧连接第二下水管道,第二下水管道焊接连接主排水管道,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套独立的排水系统,可在其中一套排水系统发生堵塞时,另一套排水系统保证正常排水。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泄洪的压力,但是当排水量较大时如树叶、塑料袋等城市垃圾会排入至主排水渠道内可能造成堆积堵塞,影响泄洪,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使得排水装置排水时不易因树叶、塑料袋等杂物而堵塞,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包括路面、设于所述路面两侧的路岩和设于所述路岩远离所述路面一侧的下沉式绿化带,所述路面的两侧均设有排水井,还包括井盖、滤网、刮板和动力机构,所述井盖设于所述排水井的开口处,所述井盖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所述滤网设于排水井中,所述滤网平行设于所述井盖的下侧,所述刮板抵接于所述滤网的上侧,所述刮板可沿水平方向于所述滤网的上表面滑动,所述路岩上设有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从所述排水井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下沉式绿化带的上侧,所述动力机构设于所述排水井中,以驱使所述刮板朝向所述排污通道滑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滤去了雨水中的树叶、塑料袋等杂物,使得树叶、塑料袋等杂物不易进入排水管道内,进而使得排水井在泄洪时不易因树叶、塑料袋等杂物堆积而堵塞,保证了排水装置的正常使用。同时,动力机构能够驱使刮板将滤网上积累的树叶、塑料袋等杂物刮动至下沉式绿化带中,使得滤网不易发生堵塞。
[0008]可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块,设于所述排水井内且位于所述滤网的下侧,所述动力块具有一开口朝向
所述滤网设置的蓄水槽,所述动力块铰接于所述排水井的内侧壁上;定滑轮,设于所述排污通道与所述排水井的连接处;拉绳,一端与所述动力块远离铰接轴的一侧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之后与所述刮板连接;以及复位弹性件,与所述刮板连接,以使得所述刮板保持有远离所述排污通道的趋势。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蓄水槽内积水的不断积累,当动力块通过拉绳施加给刮板的拉力大于复位弹性件施加给刮板的拉力时,动力块绕铰接轴向下转动,驱使刮板向靠近排污通道的一侧滑动,将滤网上积累的树叶、塑料袋等杂物推送至排污通道中,实现了滤网上侧积累的树叶、塑料袋等杂物的自动清理,使得滤网不易发生堵塞。
[0010]可选的,所述蓄水槽内设有浮动板,所述浮动板沿所述蓄水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动力块滑移连接,所述浮动板与所述蓄水槽靠近铰接轴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透水口。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浮动板在蓄水槽内积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时,积水能够继续通过透水口进入蓄水槽内。
[0012]可选的,所述浮动板的两侧均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轴线与铰接轴互相平行,所述蓄水槽的内侧壁上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沿所述蓄水槽的开口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柱滑移连接于所述滑移槽中。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柱于滑移槽内滑移,引导浮动板于蓄水槽内上下浮动,提高了浮动板浮动的稳定性。
[0014]可选的,所述动力块远离铰接轴的一侧设有泄水槽,所述泄水槽与所述蓄水槽互相连通,所述动力块上滑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泄水槽上,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浮动板的一侧设有驱动块;市政道路排水装置还包括盖板驱动机构,所述浮动板移动至所述蓄水槽的开口处时,所述浮动板通过所述驱动块驱使所述盖板打开泄水槽;所述浮动板滑离所述蓄水槽的开口处时,所述盖板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盖板盖合所述泄水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动板向蓄水槽的开口移动过程中,通过浮动板与驱动块的抵接驱使盖板开启泄水槽。浮动板向蓄水槽槽底回落的过程中,盖板驱动机构驱使盖板盖合关闭泄水槽。
[0016]可选的,所述盖板驱动机构包括:支撑板,设于所述动力块的上侧;滑移柱,设于所述盖板的上侧,所述滑移柱穿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且沿轴向与所述支撑板滑移连接;以及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滑移柱且设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盖板之间,以使得所述盖板保持有盖合所述泄水槽的趋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动板在蓄水槽内积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浮动,浮动板与驱动块抵接之后驱使盖板开启泄水槽,以排出蓄水槽内的积水,弹性件压缩;蓄水槽内的积水排出后,浮动板向蓄水槽的槽底回落,弹性件恢复形变驱使盖板盖合泄水槽,实现了泄水槽的自动启闭。
[0018]可选的,所述盖板驱动机构包括:挂钩,具有一钩挂端和一铰接端,所述铰接端通过枢接轴枢接于所述浮动板的上
侧;以及扭簧,套设于所述枢接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浮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铰接端连接,以使得所述挂钩保持有靠近所述盖板的趋势;所述驱动块的上下两侧具有两个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引导所述挂钩绕枢接轴向远离所述盖板的方向摆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动板在蓄水槽内积水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浮动,挂钩的钩挂端与驱动块抵接时,引导面引导挂钩的钩挂端绕铰接端向远离盖板的方向转动越过驱动块,浮动板与驱动块抵接之后驱使盖板打开泄水槽,排出蓄水槽内的积水。蓄水槽内的积水排出后,浮动板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过程中,通过挂钩的钩挂端悬挂于驱动块驱使盖板盖合泄水槽,盖板盖合泄水槽之后,引导面引导挂钩的钩挂端绕铰接端向远离盖板的方向转动越过驱动块,使得浮动板能够回落于蓄水槽的槽底,实现了泄水槽的自动启闭。
[0020]可选的,所述排水井的两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引导槽,所述刮板的两侧均设有引导柱,所述引导柱滑移连接于所述引导槽中。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柱于引导槽滑动,以引导刮板于滤网的上侧刮动,提高了刮板于滤网上侧刮动使得稳定性。
[0022]可选的,所述引导柱上套设有滚轮,所述滚轮滚动连接于所述引导槽中。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滚动连接于引导槽中,以将引导柱与引导槽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减小了引导柱于引导槽中滑动的阻力。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滤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包括路面(10)、设于所述路面(10)两侧的路岩(20)和设于所述路岩(20)远离所述路面(10)一侧的下沉式绿化带(30),所述路面(10)的两侧均设有排水井(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井盖(12)、滤网(13)、刮板(40)和动力机构(50),所述井盖(12)设于所述排水井(11)的开口处,所述井盖(12)上设有多个排水孔(121),所述滤网(13)设于排水井(11)中,所述滤网(13)平行设于所述井盖(12)的下侧,所述刮板(40)抵接于所述滤网(13)的上侧,所述刮板(40)可沿水平方向于所述滤网(13)的上表面滑动,所述路岩(20)上设有排污通道(21),所述排污通道(21)从所述排水井(11)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下沉式绿化带(30)的上侧,所述动力机构(50)设于所述排水井(11)中,以驱使所述刮板(40)朝向所述排污通道(21)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50)包括:动力块(51),设于所述排水井(11)内且位于所述滤网(13)的下侧,所述动力块(51)具有一开口朝向所述滤网(13)设置的蓄水槽(511),所述动力块(51)铰接于所述排水井(11)的内侧壁上;定滑轮(52),设于所述排污通道(21)与所述排水井(11)的连接处;拉绳(53),一端与所述动力块(51)远离铰接轴的一侧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52)之后与所述刮板(40)连接;以及复位弹性件(54),与所述刮板(40)连接,以使得所述刮板(40)保持有远离所述排污通道(21)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511)内设有浮动板(512),所述浮动板(512)沿所述蓄水槽(51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动力块(51)滑移连接,所述浮动板(512)与所述蓄水槽(511)靠近铰接轴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透水口(5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道路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板(512)的两侧均设有导向柱(514),所述导向柱(514)的轴线与铰接轴互相平行,所述蓄水槽(511)的内侧壁上设有滑移槽(515),所述滑移槽(515)沿所述蓄水槽(511)的开口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柱(514)滑移连接于所述滑移槽(515)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虹卢佳迷俞耀东林芝梁锦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峨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