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圈6mm喇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947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双动圈喇叭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动圈6mm喇叭。其技术方案包括:保护壳、对接套和调音孔,保护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后腔套,后腔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软胶管,后腔套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与软胶管配合的防护套。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通过设置有调音孔、双动圈喇叭主体、安装槽与对接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双动圈喇叭主体的顶部的调音孔由中心孔改为偏置孔,并使得两个偏置孔距离最大,双动圈喇叭主体顶部的偏置孔与耳套的出音孔不在一条中心线上时,会形成L形进气和排气以增强阻尼,对置水平确保扩展频宽及达到40KHZ高于75dB,20KHZ与40KHZ两点之差值小于20dB。20dB。20d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动圈6mm喇叭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双动圈喇叭耳机
,具体为一种双动圈6mm喇叭。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入耳式6mm双动圈喇叭耳机要满足Hi

res5

40KHZ,20KHZ与40KHZ要满足Hi

res认证标准频率相差值要控制在<20dB是一个较难实现量产化的技术难点,一般的技术改善方案都会采取修改振动膜片设计来满足,但对于喇叭的在声学腔体内的安装方式是否会影响相应频率并没有研究,因此需要使用到一种双动圈6mm喇叭。
[000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08754553U公开了一种高频解析力强悍的圈铁式耳机,该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高频解析力强悍的圈铁式耳机,其包括:耳壳、安装于耳壳内部的喇叭模组、成型于耳壳上的出音管、套设于出音管端部的耳塞和与耳壳连接的导线,该导线与喇叭模组电性连接,所述出音管成型于耳壳端部的一侧,以形成L字形结构,且该耳壳的内腔与出音管的内孔形成一L字形出音通道;所述喇叭模组包括有均与导线电性连接的动圈式喇叭和双动铁式喇叭,该动圈式喇叭设置于耳壳的内腔中,该双动铁式喇叭安装于一座体中,且该双动铁式喇叭外围与座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出声间隔,该座体设置于出音管中的后端,且该出声间隔连通所述L字形出音通道,该动圈式喇叭和双动铁式喇叭形成非同轴分布,现有的技术中CN208754553U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双喇叭的安装方式,会对双喇叭装入声学腔体后双喇叭相互相位影响,影响双喇叭的使用,同时双喇叭20

40KHZ高频频率响应不稳定,从而影响造成喇叭在进行使用时的实用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双动圈6mm喇叭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0004]专利技术专利内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动圈6mm喇叭,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动圈6mm喇叭,包括保护壳、对接套和调音孔,所述保护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后腔套,所述后腔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软胶管,所述后腔套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与软胶管配合的防护套,所述后腔套的底部对接安装有对接套,所述对接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声学阻尼,所述对接套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双动圈喇叭主体,所述对接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所述对接块的外侧通过限位块固定连接有活动块。
[0006]通过双动圈喇叭主体的顶部的调音孔由中心孔改为偏置孔,同时将两只双动圈喇叭主体在对接套的内部中以最大化两孔的中心距为目的进行水平对置安装,此为防止气流交叉及进气量不一致形成高频反馈不一致,能够使在进行使用时能够更加方便,能够满足在进行使用时能够方便的进行高频使用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双动圈喇叭主体对调音孔设置为偏置孔,使得两个偏置孔距离最大,双动圈喇叭主体顶部的偏置孔也耳套的出音孔不在一条中心线上时,会形成L形进气和排气以增强阻尼,对置水平确保扩展频宽及达到40KHZ高于75dB,20KHZ与40KHZ两点之差值小于20dB。
[0007]优选的,所述对接套与声学阻尼之间通过耳机筒固定连接,且声学阻尼的外侧套有软套。通过软套能够方便的与耳部内壁贴合,使在进行佩戴的过程中更加舒适,在进行使用时方便快捷,增加舒适程度。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与对接套之间通过限位柱限位固定,且限位块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柱配合的对接孔。通过限位柱与对接孔之间进行对接,能够方便的将限位块和活动块进行限位,同时对接套与保护壳之间进行对接,使限位环能够与限位槽之间进行卡合,使保护壳与对接套之间能够方便的进行安装。
[0009]优选的,所述对接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保护壳的内侧开设有与限位环配合的限位槽。对接套与保护壳之间进行对接,使限位环能够与限位槽之间进行卡合,使保护壳与对接套之间能够方便的进行安装,使在进行使用时能够更加方便。
[0010]优选的,所述软胶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耳机延长线,后腔套与防护套之间通过滑动槽滑动安装。通过耳机延长线能够方便的延长线段,使在进行佩戴的过程中能够方便的进行使用时,能够避免线段长度不够而影响使用的情况,同时通过滑动槽能够方便的将防护套进行安装,使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能够防止产生偏移,同时能够在进行使用时更加方便。
[0011]优选的,所述对接套的顶部开设有与双动圈喇叭主体配合的安装槽,且双动圈喇叭主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隔板。通过安装槽能够方便的将双动圈喇叭主体进行限位固定,使双动圈喇叭主体在安装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利用隔板能够将双动圈喇叭主体的顶部进行贴合,使双动圈喇叭主体顶部交叉的导线进行贴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有调音孔、双动圈喇叭主体、安装槽与对接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双动圈喇叭主体的顶部的调音孔由中心孔改为偏置孔,同时将两只双动圈喇叭主体在对接套的内部中以最大化两孔的中心距为目的进行水平对置安装,此为防止气流交叉及进气量不一致形成高频反馈不一致,能够使在进行使用时能够更加方便,能够满足在进行使用时能够方便的进行高频使用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双动圈喇叭主体对调音孔设置为偏置孔,并使得两个偏置孔距离最大,双动圈喇叭主体顶部的偏置孔与耳套的出音孔不在一条中心线上时,会形成L形进气和排气以增强阻尼,对置水平确保扩展频宽及达到40KHZ高于75dB,20KHZ与40KHZ两点之差值小于20dB。
[0013]2、通过设置有保护壳、隔板与耳机筒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将单个双动圈喇叭主体进行5

40KHZ的频率响曲线进行配对,使满足两只双动圈喇叭主体的频率响应值保持一致,同时将两只双动圈喇叭主体的正极和负极采用两根导线以正极对正极,负极对负极连接,并确保两条线以交叉方布置,避开任何可能与背部调音孔产生重叠遮挡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对接套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后腔套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限位柱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防护套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保护壳;101、后腔套;102、软胶管;103、耳机延长线;104、活动块;105、对接块;106、限位块;107、限位槽;108、防护套;109、滑动槽;2、对接套;201、耳机筒;202、声学阻尼;203、软套;204、双动圈喇叭主体;205、安装槽;206、限位环;207、隔板;208、限位柱;209、对接孔;3、调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的一种双动圈6mm喇叭,包括保护壳1、对接套2和调音孔3,保护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后腔套101,后腔套1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软胶管102(以增强线材抗弯折能力及导气控制),后腔套10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与软胶管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动圈6mm喇叭,包括保护壳(1)、对接套(2)和调音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后腔套(101),所述后腔套(1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软胶管(102),所述后腔套(10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与软胶管(102)配合的防护套(108),所述后腔套(101)的底部对接安装有对接套(2),所述对接套(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声学阻尼(202),所述对接套(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双动圈喇叭主体(204),所述对接套(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105),所述对接块(105)的外侧通过限位块(106)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动圈6mm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套(2)与声学阻尼(202)之间通过耳机筒(201)固定连接,且声学阻尼(202)的外侧套有软套(2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赵福诚何鸿儒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漫步者电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