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体及即热式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44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热体及即热式出水装置。即热式出水装置包括加热体,加热体包括支撑件、加热管和过水管。至少部分加热管包覆并支撑于支撑件内且构造为螺旋结构,至少部分过水管包覆并支撑于支撑件内且构造为螺旋结构,加热管和过水管同轴设置,加热管的盘绕直径大于或等于过水管的盘绕直径,加热管和过水管的盘绕轨迹沿轴向交替设置以形成双螺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热体和即热式出水装置,能大大缓解余热温升的问题,避免开启前几秒水温过热,加热管和过水管的盘绕轨迹交替设置可以使过水管的螺距拉长,减小了过水管的曲折程度,降低水阻、保证出水顺畅。保证出水顺畅。保证出水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体及即热式出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体及即热式出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即热式电热水器可以快速地对出水进行加热,由于取用热水方便,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即热式电热水器包括加热体,加热体包括加热件、水管件和支撑件,加热件和水管件包覆于并支撑于支撑件的内部,加热件通电加热,水管件内的冷水由加热件加热后输出。
[0003]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加热体设置在支撑件的中心,水管件螺旋盘绕在加热件的外周,其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但是,当热水器停止加热后,加热管及其附近的支撑件储存的热量无法有效释放,只能被水管件内的水吸收,从而导致水管内的水温升高,即产生余热温升的问题。当即热式热水器重新启动加热时,水温会进一步升高,从而导致热水器开机后的前几秒内的出水温度过高,很容易导致烫伤,用户体验差。
[0004]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加热体及即热式出水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体,能大大缓解余热温升的问题,避免开启前几秒水温过热,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06]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即热式出水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的加热体,出水温度稳定,避免开启前几秒水温过热,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加热体,包括:
[0009]支撑件;
[0010]加热管,至少部分所述加热管包覆并支撑于所述支撑件内,且构造为螺旋结构;
[0011]过水管,至少部分所述过水管包覆并支撑于所述支撑件内,且构造为螺旋结构,所述加热管和所述过水管同轴设置,所述加热管的盘绕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水管的盘绕直径,所述加热管和所述过水管的盘绕轨迹沿轴向交替设置以形成双螺旋结构。
[0012]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加热管和所述过水管的盘绕轨迹沿上下方向交替设置,且所述过水管总体位于所述加热管总体的上侧。
[0013]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加热管和所述过水管沿上下方向错开距离不大于2mm。
[0014]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与所述加热管同轴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加热管和至少部分所述过水管嵌设在所述筒体部内。
[0015]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过水管的管径为6mm

7mm,其中:
[0016]沿所述筒体部的径向,所述过水管的轴心、所述加热管的轴心分别与所述筒体部的外表面距离相等且为6mm

7mm;和/或
[0017]沿所述筒体部的径向,所述过水管的轴心、所述加热管的轴心分别与所述筒体部的内表面距离相等且为6mm

7mm。
[0018]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支撑件还包括顶板部,所述顶板部连接于所述筒体部的上端,所述过水管的出水端嵌设在所述顶板部内。
[0019]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支撑件为铸件,所述加热管、所述过水管作为嵌件与所述支撑件嵌铸成型。
[0020]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示支撑件为铝材料制成。
[0021]即热式出水装置,包括所述的加热体。
[0022]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即热式出水装置为即热式热水器或即热式饮水机。
[0023]本技术有益效果为:
[0024]本技术的加热体,加热管和过水管均包覆并支撑在支撑件内,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支撑件传导给过水管内的水,从而对过水管内的水加热。加热管和过水管均构造为螺旋结构,盘绕轨迹沿轴向交替设置,从而形成双螺旋结构,且加热管的盘绕直径大于或等于过水管的盘绕直径。一方面,在加热体停止加热后,加热管及其附近的支撑件残留的热量一部分可以向支撑件外部散出,而不会全部被过水管内的水吸收,避免加热体下次开启加热时残留在过水管内的水的水温过高,从而大大缓解余热温升的问题,防止加热体前几秒的出水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保证出水温度稳定,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另一方面,过水管各个位置沿轴向的两侧均有加热管,从而能够提高热传递的效率。此外,加热管和过水管的盘绕轨迹交替设置可以使过水管的螺距拉长,减小了过水管的曲折程度,降低水阻、保证出水顺畅。
[0025]本技术的即热式出水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的加热体,即热效率高、出水顺畅、温度稳定,避免开启前几秒水温过热,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管和过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体的纵视频里向剖视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管和过水管的俯视图;
[0031]图6是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管和过水管的俯视图。
[0032]图中:
[0033]1、支撑件;11、筒体部;12、顶板部;
[0034]2、加热管;
[0035]3、过水管;31、出水端;32、进水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体及即热式出水装置。即热式出水装置包括加热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1);加热管(2),至少部分所述加热管(2)包覆并支撑于所述支撑件(1)内,且构造为螺旋结构;过水管(3),至少部分所述过水管(3)包覆并支撑于所述支撑件(1)内,且构造为螺旋结构,所述加热管(2)和所述过水管(3)同轴设置,所述加热管(2)的盘绕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水管(3)的盘绕直径,所述加热管(2)和所述过水管(3)的盘绕轨迹沿轴向交替设置以形成双螺旋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和所述过水管(3)的盘绕轨迹沿上下方向交替设置,且所述过水管(3)总体位于所述加热管(2)总体的上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和所述过水管(3)沿上下方向错开距离不大于2mm。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包括筒体部(11),所述筒体部(11)与所述加热管(2)同轴设置,至少部分所述加热管(2)和至少部分所述过水管(3)嵌设在所述筒体部(11)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管(3)的管径为6mm

7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刘志强罗杰朱彦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