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923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3:23
重症医学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重症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功能单一,患者无法自主控制其训练进程,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不适感,导致训练效果不佳,还不能为患者提供按摩和程度适宜的肢体锻炼,提高其呼吸能力和新陈代谢,加快康复进程的问题,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前侧上端设有万向管,万向管的前侧下部设有活塞,床体的前侧下部转动连接以后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的上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可随活塞的下移而下移,第二锥齿轮的左侧下部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床体转动连接,床体的前侧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右侧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三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侧上端铰接有第六连杆。六连杆。六连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症医学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重症医学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存活率显著升高,事实上,由于观察到重症患者常能够存活,因而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危重症中存活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危重症治疗的结果仅仅是康复治疗的开始,康复过程是艰难的,而且通常是缓慢的,特别是老年患者,重症患者的疾病不同,治疗的药物不同,再加上患者长期卧床,很多重症患者会出现心肺功能暂停,尤其是呼吸衰竭等症状,长时间的机体缺氧将会造成很多身体细胞组织不可修复性的损伤,造成重症存活下来的患者中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肌肉费用萎缩、器官功能不全等,将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康复阶段,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呼吸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现有呼吸训练设备功能单一,患者无法自主控制其训练进程,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不适感,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现有呼吸训练设备还不能为患者提供按摩和程度适宜的肢体锻炼,提高其呼吸能力和新陈代谢,加快康复进程,因此,我们提出重症医学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重症医学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重症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功能单一,患者无法自主控制其训练进程,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不适感,导致训练效果不佳,还不能为患者提供按摩和程度适宜的肢体锻炼,提高其呼吸能力和新陈代谢,加快康复进程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前侧上端设有万向管,万向管的前侧下部设有活塞,床体的前侧下部转动连接以后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的上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可随活塞的下移而下移,第二锥齿轮的左侧下部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床体转动连接,床体的前侧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右侧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三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侧上端铰接有第六连杆,第六连杆的前侧下部同轴铰接有第五连杆和第四连杆,第四连杆的后端下侧和床体转动连接,第五连杆的后端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互相铰接,第二连杆和第六连杆的铰接点、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铰接点、第三连杆和第五连杆的铰接点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按摩体,床体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体,每个第一固定体的内侧分别设有扶手,两个扶手可同时随第一锥齿轮的转动而前后移动,两个扶手前后移动的同时上下弧线移动,床体的后侧上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前端设有脚踏板,支撑板可随第一锥齿轮的转动而往复前后翻转,脚踏板可随第一锥齿轮的转动而往复前后水平移动。
[0005]优选的,所述床体的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前侧左端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的后端啮合有蜗轮,蜗轮和第一传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第一皮带的后侧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
的上端和第一连杆下端同轴固接。
[0006]优选的,所述万向管的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和床体固定连接,气缸的內缘和活塞滑动连接,活塞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上端和床体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圈,转动圈和第二锥齿轮上端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带轮,第三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二皮带,第二皮带的后端连接有第四带轮,第四带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伸缩转轴,伸缩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七带轮,两个第七带轮左右对称排布,伸缩转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五带轮,第五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三皮带。
[0008]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七带轮的外缘分别连接有第四皮带,第四皮带的上端连接有第八带轮,第八带轮和其对应的第一固定体外端转动连接,第八带轮的内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转动杆。
[0009]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内端分别铰接有移动体,移动体的外端滑动连接有摆臂,摆臂的前端和其对应的第一固定体的前侧转动连接,摆臂的后侧内端和其对应的扶手固定连接,移动体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和摆臂中部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的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的上端啮合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和摆臂转动连接,第四锥齿轮的上端同轴固接有调节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皮带的后端连接有第六带轮,第六带轮和床体转动连接,第六带轮的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二转动体,第二转动体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往复圈,往复圈的上侧右端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和床体滑动连接,齿条的上端啮合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和床体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右端同轴固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后侧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床体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共同铰接有第五支撑杆,第五支撑杆的上端和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右端铰接有第三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右端铰接有第四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中部右侧铰接有限位体,限位体的中部滑动连接有第六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的上端和第五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后端共同铰接有第七支撑杆,第七支撑杆的后侧上端和脚踏板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床体的下单均匀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床体的前侧上端固定连接有软垫,软垫的前侧设有枕头,枕头和床体的上端固定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装置可以通过活塞的三个按摩体的往复移动实现对康复期患者背部的按摩,促进患者背部血液循环,辅助加强肺部功能恢复。
[0014]2、本装置通过活塞的上下移动使患者实现对肢体运动的自主可控性,放置其长时间机械性康复运动造成厌烦情绪,影响病情的康复。
[0015]3、本装置通过扶手的往复弧线摆动实现对患者手臂的运动锻炼,且摆动幅度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阶段进行调整,适应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状态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前侧整体结构状态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床体下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机和万向管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K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锥齿轮和伸缩转轴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带轮和第六连杆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固定体和摆臂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移动体和调节器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带轮和第一齿轮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支撑杆和脚踏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号:1、床体;2、软垫;3、万向轮;5、支撑板;6、脚踏板;7、枕头;8、万向管;9、第一固定体;10、滑动体;11、扶手;13、电机;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重症医学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前侧上端设有万向管(8),万向管(8)的前侧下部设有活塞(30),床体(1)的前侧下部转动连接以后第一传动轴(19),第一传动轴(19)的上部滑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1),第二锥齿轮(31)可随活塞(30)的下移而下移,第二锥齿轮(31)的左侧下部设有第一锥齿轮(27),第一锥齿轮(27)和床体(1)转动连接,床体(1)的前侧上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38),第一连杆(38)的右侧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三连杆(40)和第二连杆(39),第二连杆(39)的另一侧上端铰接有第六连杆(43),第六连杆(43)的前侧下部同轴铰接有第五连杆(42)和第四连杆(41),第四连杆(41)的后端下侧和床体(1)转动连接,第五连杆(42)的后端和第三连杆(40)的另一端互相铰接,第二连杆(39)和第六连杆(43)的铰接点、第五连杆(42)和第六连杆(43)的铰接点、第三连杆(40)和第五连杆(42)的铰接点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按摩体(19),床体(1)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可同时内外移动的第一固定体(9),每个第一固定体(9)的内侧分别设有扶手(11),两个扶手(11)可同时随第一锥齿轮(27)的转动而前后移动,两个扶手(11)前后移动的同时上下弧线移动,床体(1)的后侧上端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前端设有脚踏板(6),支撑板(5)可随第一锥齿轮(27)的转动而往复前后翻转,脚踏板(6)可随第一锥齿轮(27)的转动而往复前后水平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医学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的前侧左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4),蜗杆(14)的后端啮合有蜗轮(15),蜗轮(15)和第一传动轴(19)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轴(1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17),第一带轮(17)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21),第一皮带(21)的后侧连接有第二带轮(22),第二带轮(22)的上端和第一连杆(38)下端同轴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医学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管(8)的前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气缸(18),气缸(18)和床体(1)固定连接,气缸(18)的內缘和活塞(30)滑动连接,活塞(3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9),连接杆(29)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8),第一弹簧(28)的上端和床体(1)固定连接,第一弹簧(2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圈(32),转动圈(32)和第二锥齿轮(31)上端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医学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27)的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带轮(33),第三带轮(33)的外缘连接有第二皮带(34),第二皮带(34)的后端连接有第四带轮(36),第四带轮(3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伸缩转轴(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太和县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