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风道气体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96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0:38
一种建筑风道气体控制设备,包括主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圆筒、保持筒、支撑架、风速传感器、环形座圈、托板、挡杆;所述主体包括上段、下段、进气口、出气口;所述主体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圆孔,圆孔中间设置有圆板,圆板与底板之间通过架杆连接,所述传感器主体设置在圆板上,所述传感器主体外壁设置有所述叶轮,所述传感器主体上方设置有托板,托板上方设置有环形座圈;所述上段的内壁直径大于下段的内壁直径,所述上段与下段均为筒形。所述上段与下段均为筒形。所述上段与下段均为筒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风道气体控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风道气体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领域的发展,低碳和节能技术的发展成为建筑领域重要的问题,采用创新性技术进行节能减排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建筑外立面的遮阳系统,在节能的同时又可以丰富室内的光线分布,同时与外界空气结合紧密且面积大,在空气捕碳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
[0003]捕碳技术是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是碳捕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碳捕集系统包括空气收集、处理、封存过程,可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处理与回收利用。目前碳捕集系统主要以大中型设备形式应用于工业厂区室外高处或建筑屋顶,但是在密集型城区或存在环境污染的区域中,这种大型设备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面积,而城市场地和建筑屋面往往面积小,并且与城市建筑风貌不协调,导致碳捕集技术很难在城市建筑中展开。
[0004]因此,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对城市建筑幕墙风道及其构件进行研究:
[0005]一、现有技术中的捕碳技术,通过气泵将空气通过管道抽吸以进行处理,管道中或有气体控制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风道气体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主体、所述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圆筒、保持筒、支撑架、风速传感器、环形座圈、托板、挡杆;所述主体包括上段、下段、进气口、出气口;所述第一活塞包括上杆、圆环板、圆盘、下杆、支杆,所述风速传感器包括传感器主体与叶轮,所述第二活塞包括活塞盘、筒板、滑杆;所述圆筒上开设有透气孔、下气口、上气口、滑槽、凹槽;所述主体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圆孔,圆孔中间设置有圆板,圆板与底板之间通过架杆连接,所述传感器主体设置在圆板上,所述传感器主体外壁设置有所述叶轮,所述传感器主体上方设置有托板,托板上方设置有环形座圈;所述上段的内壁直径大于下段的内壁直径,所述上段与下段均为筒形,下段的内壁上部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中部设置有所述保持筒,所述保持筒用于保持所述下杆,所述支撑架上部支撑有所述圆筒,所述圆筒上端连接在所述上段的顶壁下方,所述圆筒的外壁直径与下段的内壁直径相等,以在圆筒外壁与上段内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一、第二活塞均可在所述圆筒中上下移动,所述圆盘上方设置有所述上杆与圆环板、下方设置有所述下杆,所述下杆下方设置有所述支杆,所述支杆可移动抵接或离开所述托板;所述下段下端设置有进气口,上段上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透气孔始终连通圆筒内部与所述空腔;当支杆抵接在托板上时,所述圆环板封堵所述下气口,所述第一活塞可在气压作用下上移使得所述圆环板上端接触所述挡杆,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瑛高青刘柱梁王倩汤朔宁徐峰韩艳胡月明周跃云杨宇晟毛磊蔡若夫谭翰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