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96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及工艺,所述气隙式膜池内开设有进料腔室和吸收腔室,所述进料腔室和吸收腔室之间设置有气隙腔室,所述气隙腔室与进料腔室和吸收腔室之间通过疏水微孔膜分隔,所述气隙式膜池通过吸收腔室内的吸收液吸收进料腔室内废水中的氨氮,得到低氨氮废水和高氨氮吸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气隙式膜吸收的方式将废水中的氨氮转移至吸收液中,再通过结晶和固液分离得到铵盐结晶,可达到脱出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目的。相对于直接接触式膜吸收,气隙式膜吸收在进料腔室和吸收腔室之间设置了一个气隙腔室,在吸收废水氨氮的同时避免了废水、膜和吸收液直接接触,能有效减少液体之间的换热,降低系统能耗。降低系统能耗。降低系统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
,具体讲的是一种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也不断加快,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进行生产制造时会产生多种废水,例如:养殖废水、制革污水、工业废水等,上述废水中均含有高浓度氨氮,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排放不仅导致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对人民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从这些废水中进行氨氮的回收可减少含高氨氮含量废水对环境的潜在威胁,还能实现氨氮的循环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是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此外,氨氮资源回收获得的铵盐可替换化肥使用,减少氮肥制备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利于双碳目标的达成和促进双碳经济。目前常用的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有化学沉淀法、微藻养殖法、膜分离浓缩法等。
[0003]膜分离技术处理废水已经被广泛研究,但不同的膜分离技术差异较大。使用纳滤和反渗透技术来处理废水,可以获得清洁水和浓缩废水,具有操作简单、装置体积小等优点,但是其运行过程中电耗能较高,并且膜较容易受到污染,长期稳定性差。此外,浓缩废水还有待进一步处理。使用离子交换膜来处理高含氮废水,可以获得铵肥和脱氨废水,它的优点是能耗较低、操作简单,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离子交换膜价格较高,并且容易堵塞。膜蒸馏可以对废水进行脱氨,可以获得绿色氨水和脱氨废水,具有产品丰富、耐污染等特点,但常用的直接接触式膜蒸馏需要消耗较多的热能。为降低膜蒸馏脱氨过程中的能耗,研究者提出采用等温膜蒸馏,进而控制水蒸气的传质,获得高的氨氮分离因子。但回收获得铵盐的浓度较低,无法满足市场对铵盐晶体的需求,铵盐溶液的进一步浓缩还要耗费大量的能源。
[0004]采用膜蒸馏直接结晶的方式可以从废水中以铵盐的形式回收氨氮。现有研究主要采用膜蒸馏直接浓缩铵盐溶液,主要过程为水分的分离,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若以膜吸收或透气膜过程的形式从废水中将氨氮回收到酸液测,则可大幅减少水分蒸发的潜热消耗。由于废水和高浓度酸液的的水分压差较大,膜吸收过程存在水分传质量较大的问题,导致吸收液被稀释而不能实现铵盐结晶。为了解决膜蒸馏/膜吸收回收废水氨氮中结晶困难,能耗较高的问题,亟需开发相关新技术和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及工艺,本专利技术能够从含氨氮废水中以铵盐结晶的形式来回收废水中的氨氮。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系统,废水循环组件、气隙式膜池、结晶分离组件、吸收液循环组件;
[0008]所述气隙式膜池内开设有进料腔室和吸收腔室,所述进料腔室和吸收腔室之间设置有气隙腔室,所述气隙腔室与进料腔室和吸收腔室之间通过疏水微孔膜分隔,所述气隙式膜池用于通过吸收腔室内的吸收液吸收进料腔室内废水中的铵盐,得到低氨氮废水和高氨氮吸收液;
[0009]所述废水循环组件的输出端与进料腔室的输入端连接,废水循环组件的输入端与进料腔室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废水循环组件用于将废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后输入进料腔室,还用于接收低氨氮废水;
[0010]所述结晶分离组件的输入端与吸收腔室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吸收液循环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结晶分离组件用于接收高氨氮吸收液,并结晶分离高氨氮吸收液中的氨氮,得到低氨氮吸收液,并将低氨氮吸收液输送至吸收液循环组件内;
[0011]所述吸收液循环组件的输出端与吸收腔室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吸收液循环组件用于保持吸收液的pH值低于预设值,并将pH值低于预设值的吸收液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后输入吸收腔室,第一预设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腔室和吸收腔室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0013]若进料腔室的数量大于一个,则进料腔室的数量=吸收腔室+1,且进料腔室和吸收腔室相互交错设置,位于两侧的腔室始终为进料腔室,所有进料腔室相互串联,所有吸收腔室相互串联。
[0014]进一步的,所述气隙式膜池包括夹板、两个侧板、气隙隔片和疏水微孔膜,两个侧板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进料腔室和吸收腔室,两个侧板的外侧均设置有夹板,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有气隙隔片,所述气隙隔片的中部开设有贯穿气隙隔片两侧的气隙腔室,两个侧板与气隙隔片的间隙内均设置有疏水微孔膜,所述疏水微孔膜用于隔开气隙腔室和进料腔室与吸收腔室。
[0015]采取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单级气隙式膜池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能够满足废水的氨氮回收,气隙式膜吸收相对于直接接触式膜吸收,气隙式膜吸收在进料腔室和吸收腔室之间设置了一个气隙腔室,在吸收废水氨氮的同时避免了废水和吸收液直接接触,可减少液体之间的换热,能有效降低系统能耗。
[0016]进一步的,所述气隙式膜池包括夹板、两个侧板、中间板、气隙隔片和疏水微孔膜,两个侧板对称设置于中间板的两侧,所述中间板的中部开设有贯穿中间板两侧的吸收腔室,两个侧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进料腔室,两个侧板的外侧均设置有夹板,所述侧板和中间板之间设置有气隙隔片,所述气隙隔片的中部开设有贯穿气隙隔片两侧的气隙腔室,侧板和中间板与气隙隔片的间隙内均设置有疏水微孔膜,所述疏水微孔膜用于隔开气隙腔室和进料腔室与吸收腔室。
[0017]采取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多级气隙式膜池增加了废水在进料腔室的时间,延长了吸收液吸收废水中氨氮的时间,能够增加氨氮回收效率,充分回收废水中的氨氮。
[0018]进一步的,所述气隙隔片的厚度为1

10mm,气隙隔片的底部设置有与气隙腔室连通的积水排出口,用于排出气隙腔室的积水来保持气隙的厚度。
[0019]进一步的,所述疏水微孔膜由聚丙烯、聚四氟乙烯或聚偏二氟乙烯制成,疏水微孔膜的膜孔径为0.05

1um,疏水微孔膜具备耐酸碱特性。
[0020]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循环组件包括废水循环罐、废水进料泵、废水加热器和第一温
度计,所述废水循环罐的输出端与废水进料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废水进料泵的输出端与废水加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废水加热器的输出端与进料腔室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温度计设置于废水加热器的输出端,所述进料腔室的输出端与废水循环罐连接,所述废水进料泵用于将废水循环罐内的废水顺次泵入废水加热器和进料腔室内,所述废水加热器用于将废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所述第一温度计用于检测废水加热器输出的废水的温度。
[0021]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循环组件还包括废水储存罐,所述废水储存管的输入端与进料腔室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废水储存罐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废水循环罐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打开或关闭废水储存罐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打开或关闭废水循环罐的输入端。
[0022]进一步的,所述结晶分离组件包括晶体反应器和固液分离器,所述晶体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废水循环组件、气隙式膜池、结晶分离组件、吸收液循环组件;所述气隙式膜池内开设有进料腔室(15)和吸收腔室(16),所述进料腔室(15)和吸收腔室(16)之间设置有气隙腔室(17),所述气隙腔室(17)与进料腔室(15)和吸收腔室(16)之间通过疏水微孔膜(14)分隔,所述气隙式膜池用于通过吸收腔室(16)内的吸收液吸收进料腔室(15)内废水中的氨氮,得到低氨氮废水和高氨氮吸收液;所述废水循环组件的输出端与进料腔室(1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废水循环组件的输入端与进料腔室(1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废水循环组件用于将废水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后输入进料腔室(15),还用于接收低氨氮废水;所述结晶分离组件的输入端与吸收腔室(16)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吸收液循环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结晶分离组件用于接收高氨氮吸收液,并结晶分离高氨氮吸收液中的铵盐,得到低氨氮吸收液,并将低氨氮吸收液输送至吸收液循环组件内;所述吸收液循环组件的输出端与吸收腔室(1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吸收液循环组件用于保持吸收液的pH值低于预设值,并将pH值低于预设值的吸收液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后输入吸收腔室(16),第一预设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腔室(15)和吸收腔室(16)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若进料腔室(15)的数量大于一个,则进料腔室(15)的数量=吸收腔室(16)+1,且进料腔室(15)和吸收腔室(16)相互交错设置,位于两侧的腔室始终为进料腔室(15),所有进料腔室(16)相互串联,所有吸收腔室(16)相互串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隙式膜池包括夹板(11)、两个侧板(12)、气隙隔片(13)和疏水微孔膜(14),两个侧板(12)相对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进料腔室(15)和吸收腔室(16),两个侧板(12)的外侧均设置有夹板(11),两个侧板(12)之间设置有气隙隔片(13),所述气隙隔片(13)的中部开设有贯穿气隙隔片(13)两侧的气隙腔室(17),两个侧板(12)与气隙隔片(13)的间隙内均设置有疏水微孔膜(14),所述疏水微孔膜(14)用于隔开气隙腔室(17)和进料腔室(15)与吸收腔室(1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隙式膜池包括夹板(11)、两个侧板(12)、中间板(18)、气隙隔片(13)和疏水微孔膜(14),两个侧板(12)对称设置于中间板(18)的两侧,所述中间板(18)的中部开设有贯穿中间板(18)两侧的吸收腔室(16),两个侧板(1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进料腔室(15),两个侧板(12)的外侧均设置有夹板(11),所述侧板(12)和中间板(18)之间设置有气隙隔片(13),所述气隙隔片(13)的中部开设有贯穿气隙隔片(13)两侧的气隙腔室(17),侧板(12)和中间板(18)与气隙隔片(13)的间隙内均设置有疏水微孔膜(14),所述疏水微孔膜(14)用于隔开气隙腔室(17)和进料腔室(15)与吸收腔室(16)。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隙隔片(13)的厚度为1

10mm,气隙隔片(13)的底部设置有与气隙腔室(17)连通的积水排出口(13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疏水微孔膜(14)由聚丙烯、聚四氟乙烯或聚偏二氟乙烯制成,疏水微孔膜(14)的膜孔径为0.05

1um,疏水微孔膜(14)具备耐酸碱特性;所述吸收液为近饱和的铵盐溶液和酸配合制成的pH值小于6的混合液或高浓度酸液。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隙式膜吸收结晶回收废水氨氮的核心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循环组件包括废水循环罐(21)、废水进料泵(22)、废水加热器(23)、第一温度计(24)和废水储存罐(25),所述废水循环罐(21)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清尧张鸿宇石明菲纪龙晏水平邵禹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禹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