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866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其中所涉及的光伏支架包括:桩柱、斜梁、以及将所述斜梁连接至所述桩柱顶部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本体、第一转接轴以及第二转接轴,所述转接本体经由所述第一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桩柱,所述斜梁经由所述第二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转接本体,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光伏支架的具体结构,在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场景中,通过转接组件与桩柱、斜梁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得光伏发电系统能够较好的匹配其所安装的地理环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及具有该光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环保而且可再生的能源,与传统煤电能源相比,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生态破坏,节约社会资源,因此近年来光伏发电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不少光伏电站建造及运营者开始探索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相结合的“光伏治沙”模式。在中西北地区有着较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这里气候干燥,降雨量极少,日光直接照射的时间很长,而这些地区恰恰也是中国受风沙侵袭最严重的地区,“光伏治沙”模式即能够较好的适应中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0003]然在中国西北地区或类似这种地理环境的区域内,荒漠、山丘的地面起伏大,现有光伏发电系统中,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光伏支架角度一般不能调节,这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角度不能很好的和荒漠、山丘的起伏趋势匹配,从而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在一些现有的改进技术中,虽然有些光伏支架能够实现一定角度的调整,但这类光伏支架也只能实现一个方向倾斜角度的调节,即这类光伏支架对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的提高程度有限。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0006]一种光伏支架,其包括:桩柱、斜梁、以及将所述斜梁连接至所述桩柱顶部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本体、第一转接轴以及第二转接轴,所述转接本体经由所述第一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桩柱,所述斜梁经由所述第二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转接本体,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
[0007]进一步,所述转接本体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上转接板以及两平行间隔设置的下转接板,所述上转接板转动连接至所述斜梁,所述下转接板转动连接至所述桩柱,所述上转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下转接板所在平面。
[0008]进一步,所述桩柱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两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同一侧边缘以与两所述第一安装板共同构成半包围结构,两所述下转接板一一转动配合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板内侧。
[0009]进一步,两所述第一安装板于所述第一转接轴穿过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两所述下转接板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转接孔,所述第一转接轴为穿过两所述第一
安装孔与两所述第一转接孔的第一螺杆。
[0010]进一步,至少一个所述下转接板上还开设有弧形孔,相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弧形孔配合的配合孔,所述转接组件还具有穿过所述弧形孔与相应所述配合孔用以调节并锁定所述转接本体相对所述桩柱转动角度的锁紧螺栓。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板于高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供所述第一转接孔选择性匹配的第一安装孔。
[0012]进一步,所述桩柱还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连接至相应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边缘且自该边缘朝所述桩柱外部方向延伸。
[0013]进一步,所述斜梁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安装板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至两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侧边缘以与两所述第二安装板共同构成半包围结构,两所述上转接板转动一一配合于两所述第二安装板内侧。
[0014]进一步,两所述第二安装板于所述第二转接轴穿过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两所述上转接板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转接孔,所述第二转接轴为穿过两所述第二安装孔与两所述第二转接孔的第二螺杆。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该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具有如以上所述的光伏支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至所述斜梁。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本技术所提供光伏支架的具体结构,在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场景中,通过转接组件与桩柱、斜梁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得光伏发电系统能够较好的匹配其所安装的地理环境,并与太阳光的照射方向相适应,进而可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所示为本技术光伏发电系统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所示为图1所示光伏发电系统拆除若干太阳能电池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所示为本技术光伏支架的一种实施结构;
[0021]图4中(a)、(b)所示分别为转接组件的两种不同角度示意图;
[0022]图5中(a)、(b)所示分别为转接本体的两种不同角度示意图;
[0023]图6中(a)、(b)所示分别为转接本体与桩柱配合的两种不同角度示意图;
[0024]图7中(a)、(b)所示分别为桩柱的两种不同实施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参考图3所示,其展示了本技术光伏支架的一种具体实施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光伏支架包括桩柱100、斜梁200、以及将斜梁200连接至桩柱100顶部的转接组件300。结合图4、图5所示,本技术中的转接组件300包括转接本体30、第一转接轴31以及第二转接轴32,转接本体30经由第一转接轴31转动连接至桩柱100,斜梁200经由第二转接轴32转动连接至转接本体30,其中,第一转接轴31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转接轴32的轴心线延伸方向。
[002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参考图1、图2所示,该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500,光伏发电系统还具有如以上的光伏支架,太阳能电池板500固定至斜梁200。
[0028]更为具体地,结合图1、图2、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每一光伏支架包括一根斜梁200以及两根桩柱100,两根桩柱100间隔设置且均通过一转接组件300对斜梁200形成支撑。在垂直于斜梁200长度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若干间隔分布的光伏支架,若干光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桩柱、斜梁、以及将所述斜梁连接至所述桩柱顶部的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本体、第一转接轴以及第二转接轴,所述转接本体经由所述第一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桩柱,所述斜梁经由所述第二转接轴转动连接至所述转接本体,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转接轴的轴心线延伸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本体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上转接板以及两平行间隔设置的下转接板,所述上转接板转动连接至所述斜梁,所述下转接板转动连接至所述桩柱,所述上转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下转接板所在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柱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板以及连接两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两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同一侧边缘以与两所述第一安装板共同构成半包围结构,两所述下转接板一一转动配合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板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板于所述第一转接轴穿过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两所述下转接板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转接孔,所述第一转接轴为穿过两所述第一安装孔与两所述第一转接孔的第一螺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下转接板上还开设有弧形孔,相应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弧形孔配合的配合孔,所述转接组件还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平周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