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574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包括枕体和设置在枕体中间部位的凹槽,所述凹槽处卡接设有第一枕块和第二枕块,所述第二枕块在第一枕块的上方设置,所述枕体的两端内均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滑动设有移动块,所述调节腔和枕体的上壁之间连通设有通孔,所述移动块的上壁处固定设有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设有限位垫圈,所述移动块和调节腔的底壁之间固定设有多个拉紧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临床技术领域;该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实现了固定时患者胭窝与支撑枕触面积增大,防止发生移位且减少了患者膝弯处所受压力;还实现了对肢体长短不一的患者良好的支撑,保证下肢的功能位。保证下肢的功能位。保证下肢的功能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临床
,具体是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

技术介绍

[0002]保持瘫痪下肢位置的摆放是保证脑卒中患者预防足下垂和下肢功能障碍的关键,传统护理方法是病人侧翻身时下肢用软枕或皮枕对折后支撑下肢,使下肢呈站立状态,从而使踝关节呈功能位,避免出现下肢功能障碍或足下垂的一种方法。
[0003]现有的实际临床中软枕压易变形,使体位达不到要求,皮枕存在不透气、不吸收汗液,存在易移位导致不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胭窝部位,护士经常要调整软枕或皮枕位置,或在胭窝处增加垫圈来固定下肢呈功能位,从而增加了护理难度及护理工作量,此外,当软枕移位,病人常诉下肢不适,无法支撑足跟,使足跟受压,而增加使用足踝的垫圈,可能会导致骨隆突出等的弊端等,甚至发生压力性皮肤损伤。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包括枕体和设置在枕体中间部位的凹槽,所述凹槽处卡接设有第一枕块和第二枕块,所述第二枕块在第一枕块的上方设置,所述枕体的两端内均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内滑动设有移动块,所述调节腔和枕体的上壁之间连通设有通孔,所述移动块的上壁处固定设有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设有限位垫圈,所述移动块和调节腔的底壁之间固定设有多个拉紧弹簧。
[0007]优选的,所述枕体整体呈梯体设置,且枕体的外表材质为医用床单,所述枕体的内芯材质为记忆海绵。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垫圈呈四分之一的环状设置,且限位垫圈的材质和枕体的材质为相同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侧壁处固定设有光滑层,且移动块的厚度为2CM。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垫圈和固定杆之间为一体化成型连接。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
[0013]有益效果:
[0014]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中枕体呈梯形,枕体中间上端处设有凹槽,凹槽与胭窝相吻合,使得在固定时患者胭窝与支撑枕触面积增大,不易移位,并减少单位面积内的局部压力,下端因呈梯体故支撑效果好,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且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
[0015]本技术在凹槽内设有两个可以取放的第一枕块和第二枕块,从而适合各种长
度的下肢,遇到个子较矮,下肢较短的患者,两个可取放的枕块可以抽出来置于患者足部,保证另侧下肢的功能位,同时枕体外表用医用床单,材质柔软、吸水、吸汗、透气性好,内芯特选记忆海绵,久压也不失弹性,保证了对患者胭窝和足部的良好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另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的纵向切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枕体;2、凹槽;3、第一枕块;4、第二枕块;5、限位垫圈;6、固定杆;7、通孔;8、调节腔;9、移动块;10、拉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包括枕体1和设置在枕体1中间部位的凹槽2,枕体1整体呈梯体设置,且枕体1的外表材质为医用床单,枕体1的内芯材质为记忆海绵,材质柔软、吸水、吸汗、透气性好,内芯采用记忆海绵久压也不失弹性,凹槽2与胭窝相吻合,在固定时患者胭窝与枕体1接触面积增大,不易移位并减少单位面积内的局部压力,枕体1整体因呈梯形故支撑效果好,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且患者感觉较舒适,凹槽2处卡接设有第一枕块3和第二枕块4,第二枕块4在第一枕块3的上方设置,枕体1的两端内均设有调节腔8,调节腔8内滑动设有移动块9,调节腔8和枕体1的上壁之间连通设有通孔7,移动块9的上壁处固定设有两个固定杆6,两个固定杆6的上端共同固定设有限位垫圈5,限位垫圈5和固定杆6之间为一体化成型连接,防止限位垫圈5和固定杆6之间发生脱落的情况,限位垫圈5呈四分之一的环状设置,且限位垫圈5的材质和枕体1的材质为相同设置,使得限位垫圈5能够对患者的膝盖上方处进行良好的限位,移动块9和调节腔8的底壁之间固定设有多个拉紧弹簧10,移动块9的侧壁处固定设有光滑层,且移动块9的厚度为2CM,减小移动块9滑动时受到摩擦阻力的影响程度,并且防止移动块9移动时发生倾斜的情况,在凹槽2内设有两个可以取放的第一枕块3和第二枕块4,从而适合各种长度的下肢,遇到个子较矮,下肢较短的患者,两个可取放的枕块可以抽出来置于患者足部,保证另侧下肢的功能位,同时枕体1外表用医用床单,材质柔软、吸水、吸汗、透气性好,内芯特选记忆海绵,久压也不失弹性,保证了对患者胭窝和足部的良好支撑作用。
[0022]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3]工作时,首先将患者的胭窝放置在凹槽2处,之后通过拉紧弹簧10将限位垫圈5拉下,通过滑动块9的滑动和固定杆6的拉动,从而将患者的肢体限位在凹槽2和限位垫圈5之间;
[0024]当对病人的胭窝进行限位但是病人的足跟处无法受到良好支撑,导致足跟受压的情况发生时,从凹槽2内取出放于上端的第二枕块4,并将第二枕块4垫在病人的足下,使得
病人的胭窝处高度下降,配合第二枕块4的垫高,使得病人的足部能够充分实现水平放置,防止对病人的足跟产生较大压力,使得病人的足部处于功能位,防止发生骨隆突出等问题。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改良体位支撑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1)和设置在枕体(1)中间部位的凹槽(2),所述凹槽(2)处卡接设有第一枕块(3)和第二枕块(4),所述第二枕块(4)在第一枕块(3)的上方设置,所述枕体(1)的两端内均设有调节腔(8),所述调节腔(8)内滑动设有移动块(9),所述调节腔(8)和枕体(1)的上壁之间连通设有通孔(7),所述移动块(9)的上壁处固定设有两个固定杆(6),两个固定杆(6)的上端共同固定设有限位垫圈(5),所述移动块(9)和调节腔(8)的底壁之间固定设有多个拉紧弹簧(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耿娜陈梦云林楚东王育胜林楚玉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