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装的鱼苗孵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49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的鱼苗孵化器,包括孵化桶、滤网桶、进水口、出水口和外连接管,所述滤网桶设置于孵化桶的内腔,所述进水口的右侧固定连接于孵化桶的左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孵化桶、滤网桶、进水口、出水口、外连接管、限位组件、壳体和固定组件的配合使用,使用者按压按压板,按压板通过连接杆沿着套筒的内壁带动连杆移动,连杆通过辅助杆带动卡扣杆向远离孵化桶的一侧移动,解决了现有部分鱼苗孵化器内部滤网桶的底部与孵化桶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人工繁殖的鱼苗时会有一些未孵化的鱼卵粘连到滤网桶的表面,不便于清理者清理鱼苗孵化器,降低了鱼苗孵化器使用率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组装的鱼苗孵化器


[0001]本技术属于鱼苗培育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鱼苗孵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鱼苗培育,也称“发塘”,它是指把鱼苗经20天~25天饲养,长到了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鱼苗培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但在生产中鱼苗发塘率一直很不稳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也叫“鱼花”“鱼种”,孵化不久的幼鱼,一般体长6~9毫米,有人工繁殖的鱼苗和来自江河的天然鱼苗,人工繁殖的鱼苗会用到鱼苗孵化器,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的鱼苗孵化器,公开号为:CN209845983U,一种高效的鱼苗孵化器,包括壳体、空间调节组件、曝气组件和水循环组件;空间调节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曝气组件设置在空间调节组件的下方;水循环组件设置在壳体外部,本技术设置空间调节组件,根据鱼卵、鱼苗的大小和数量来调节移动板的高度,以保证鱼苗有足够的孵化空间和生长空间,也避免空间过大,造成管理不便;设置曝气组件,第一散气件和第二散气件配合,保证了曝气的均匀、充分,以满足鱼苗的需氧量,同时热气可以提高孵化温度,加快孵化的速度;设置水循环组件,对移动板上方的水进行过滤和消毒,再送回壳体,不断循环,保证孵化的水质条件,使得鱼苗孵化高效,通过检索,上述为较为接近现有技术的案例,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部分鱼苗孵化器内部滤网桶的底部与孵化桶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人工繁殖的鱼苗时会有一些未孵化的鱼卵粘连到滤网桶的表面,不便于清理者清理鱼苗孵化器,降低了鱼苗孵化器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组装的鱼苗孵化器,具备鱼苗孵化器内部滤网桶便于拆卸安装且便于清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部分鱼苗孵化器内部滤网桶的底部与孵化桶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人工繁殖的鱼苗时会有一些未孵化的鱼卵粘连到滤网桶的表面,不便于清理者清理鱼苗孵化器,降低了鱼苗孵化器使用率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鱼苗孵化器,包括孵化桶、滤网桶、进水口、出水口和外连接管,所述滤网桶设置于孵化桶的内腔,所述进水口的右侧固定连接于孵化桶的左侧,所述出水口的左侧固定连接于孵化桶的右侧,所述外连接管设置于孵化桶的右侧,所述外连接管的左侧与孵化桶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孵化桶的顶部设置有与滤网桶配合使用的限位组件,所述孵化桶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与限位组件配合使用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腔靠近孵化桶的一侧设置有与限位组件配合使用的固定组件。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两个定位块和两个辅助板,所述限位板与滤网桶配合使用,所述两个定位块分别设置于孵化桶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定位块靠近孵化桶的一侧与孵化桶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辅助板分别设置于孵化桶的前侧和后侧,所述辅助板的顶部与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扣杆、辅助杆和连杆,所述卡扣杆与
定位块配合使用,所述辅助杆设置于卡扣杆顶部,所述辅助杆的底部与卡扣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套设于辅助杆的表面,所述连杆与辅助杆活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卡扣杆配合使用的防歪块,所述卡扣杆的底部开设有与防歪块配合使用的辅助通孔,所述壳体靠近孵化桶的一侧与辅助板远离孵化桶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杆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杆带动卡扣杆沿着防歪块的表面移动,所述连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按压板,所述壳体的右侧开设有与连接杆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右侧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歪块靠近孵化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靠近孵化桶的一侧与辅助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壳体靠近孵化桶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扣杆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所述辅助板远离孵化桶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扣杆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所述定位块远离孵化桶的一侧开设有与卡扣杆配合使用的第一凹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孵化桶、滤网桶、进水口、出水口、外连接管、限位组件、壳体和固定组件的配合使用,使用者按压按压板,按压板通过连接杆沿着套筒的内壁带动连杆移动,连杆通过辅助杆带动卡扣杆向远离孵化桶的一侧移动,解决了现有部分鱼苗孵化器内部滤网桶的底部与孵化桶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人工繁殖的鱼苗时会有一些未孵化的鱼卵粘连到滤网桶的表面,不便于清理者清理鱼苗孵化器,降低了鱼苗孵化器使用率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组件,能够对滤网桶起到限位作用,方便使用者通过限位板把滤网桶固定到孵化桶的内腔,从而方便人工繁殖鱼苗。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组件,能够对辅助板起到固定作用,方便使用者通过控制卡扣固定辅助板,从而固定限位块,方便使用者把滤网桶固定到孵化桶的内腔。
[0015]4、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歪块,能够对卡扣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卡扣杆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通过设置辅助通孔,能够对防歪块和卡扣杆起到连接作用,通过设置壳体,能够对固定组件起到保护作用。
[0016]5、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杆,能够对连杆和连接杆起到连接作用,方便使用者通过控制连接杆控制连杆移动,通过设置按压板,能够对连接杆起到带动作用,通过设置第一通孔,能够对连接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连接杆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0017]6、本技术通过设置套筒,能够对连接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连接杆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通过设置弹簧,能够对卡扣杆起到复位作用。
[0018]7、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能够对卡扣杆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卡扣杆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通过设置第一凹槽,能够对卡扣杆和定位块起到连接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仰视的剖面立体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限位组件的立体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固定组件的立体图。
[0024]图中:1、孵化桶;2、滤网桶;3、进水口;4、出水口;5、外连接管;6、限位组件;601、限位板;602、定位块;603、辅助板;7、壳体;8、固定组件;801、卡扣杆;802、辅助杆;803、连杆;9、防歪块;10、辅助通孔;11、连接杆;12、按压板;13、第一通孔;14、套筒;15、弹簧;16、第二通孔;17、第三通孔;18、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的鱼苗孵化器,包括孵化桶(1)、滤网桶(2)、进水口(3)、出水口(4)和外连接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桶(2)设置于孵化桶(1)的内腔,所述进水口(3)的右侧固定连接于孵化桶(1)的左侧,所述出水口(4)的左侧固定连接于孵化桶(1)的右侧,所述外连接管(5)设置于孵化桶(1)的右侧,所述外连接管(5)的左侧与孵化桶(1)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孵化桶(1)的顶部设置有与滤网桶(2)配合使用的限位组件(6),所述孵化桶(1)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与限位组件(6)配合使用的壳体(7),所述壳体(7)内腔靠近孵化桶(1)的一侧设置有与限位组件(6)配合使用的固定组件(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鱼苗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限位板(601)、两个定位块(602)和两个辅助板(603),所述限位板(601)与滤网桶(2)配合使用,所述两个定位块(602)分别设置于孵化桶(1)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定位块(602)靠近孵化桶(1)的一侧与孵化桶(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辅助板(603)分别设置于孵化桶(1)的前侧和后侧,所述辅助板(603)的顶部与限位板(601)的底部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鱼苗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8)包括卡扣杆(801)、辅助杆(802)和连杆(803),所述卡扣杆(801)与定位块(602)配合使用,所述辅助杆(802)设置于卡扣杆(801)顶部,所述辅助杆(802)的底部与卡扣杆(80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杆(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陈帅姜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