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面肌训练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43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口面肌训练器械,包括第一训练部、第二训练部及拉带,其中,当拉带连接第一训练部及第二训练部且佩戴口面肌训练器械时,第一训练部及第二训练部的其中之一接触唇肌和/或颊肌,拉带配置为在受力时带动第一训练部或第二训练部运动而训练唇肌和/或颊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拉带同时连接第一训练部及第二训练部,通过拉带将两个训练部合为一体,一方面,可在一个口面肌训练器械中同时提供两个训练部,另一方面,拉带的设置可便于手持和拉动,进而便于对唇肌和/或颊肌进行训练。进而便于对唇肌和/或颊肌进行训练。进而便于对唇肌和/或颊肌进行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面肌训练器械


[0001]本技术涉及牙齿矫治
,尤其涉及一种口面肌训练器械。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研究表明,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间,口呼吸、吐舌、异常吞咽、吮手指等坏习惯,是牙列、颌面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脸颊、嘴唇和舌头的联合力量,再加上口腔坏习惯,严重地影响了牙齿位置和颌骨面形的发育。其中,唇颊肌松弛往往容易导致青少年开口呼吸,嘴在自然状态下闭合不严等。此时,需要进行唇颊肌训练,对其进行刺激,以解决唇颊肌松弛问题。
[0003]鉴于以上,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口面肌训练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面肌训练器械,其可便于训练。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之一,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口面肌训练器械,包括第一训练部、第二训练部及拉带,其中,当所述拉带连接所述第一训练部及所述第二训练部且佩戴所述口面肌训练器械时,所述第一训练部及所述第二训练部的其中之一接触唇肌和/或颊肌,所述拉带配置为在受力时带动所述第一训练部或所述第二训练部运动而训练唇肌和/或颊肌。
[0006]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拉带连接所述第一训练部及所述第二训练部时,所述拉带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训练部及所述第二训练部之间的拉环。
[0007]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带包括中间部及位于所述中间部两端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训练部,所述中间部或所述第一端部包括限位部,所述第二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训练部并固定至所述限位部而形成所述拉环。
[0008]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训练部的中部设有至少两个开孔,所述第二端部依次穿过开孔并固定至所述限位部。
[0009]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第二训练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且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间部的宽度。
[0010]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包括通孔,所述第二端部包括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穿过所述通孔而形成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限制所述锥形部沿第一方向脱离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
[0011]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包括多个通孔,所述第二端部包括多个锥形部,所述多个锥形部与至少部分通孔配合而形成多个锁止结构。
[0012]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多个锥形部沿第一方向排列。
[0013]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带与所述第一训练部一体成
型,且所述拉带为硅胶拉带。
[0014]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训练部为抿唇器,当佩戴所述抿唇器时,所述抿唇器位于上唇和下唇之间。
[0015]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抿唇器包括围设形成半封闭型空腔的受力壁,所述空腔具有开口,所述受力壁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连接所述拉带。
[0016]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训练部为唇颊肌屏障,当佩戴所述唇颊肌屏障时,所述唇颊肌屏障整体位于唇颊肌和牙颌之间。
[0017]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唇颊肌屏障包括呈弓形的本体及位于所述本体的中部外表面的多个凸点。
[0018]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之一,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口面肌训练器械,包括训练部及连接所述训练部的拉带,所述拉带包括中间部及位于所述中间部两端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中间部或所述第一端部包括限位部,所述第二端部环绕并固定至所述限位部而形成拉环,当佩戴所述口面肌训练器械时,所述训练部接触唇肌和/或颊肌,所述拉环配置为在受力时带动所述训练部运动而训练唇肌和/或颊肌。
[0019]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训练部为第一训练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训练部,所述口面肌训练器械还包括第二训练部,所述第二训练部的中部设有至少两个开孔,所述第二端部依次穿过开孔并固定至所述限位部。
[0020]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之一,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口面肌训练器械,包括多个训练部及拉带,当所述口面肌训练器械处于未组装状态时,所述多个训练部处于分隔状态,当所述口面肌训练器械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拉带连接多个训练部。
[0021]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个训练部包括抿唇器和唇颊肌屏障,所述拉带连接所述抿唇器和唇颊肌屏障。
[0022]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带与其中一个训练部一体成型,其他训练部设有开孔,当所述口面肌训练器械处于组装状态时,所述拉带穿过所述开孔而连接多个训练部。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拉带同时连接第一训练部及第二训练部,通过拉带将两个训练部合为一体,一方面,可在一个口面肌训练器械中同时提供两个训练部,另一方面,拉带的设置可便于手持和拉动,进而便于对唇肌和/或颊肌进行训练。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口面肌训练器械未形成拉环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形成拉环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形成拉环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形成拉环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形成拉环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唇颊肌屏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1]结合图1及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口面肌训练器械100的示意图。
[0032]在本实施方式中,口面肌训练器械100包括训练部10及连接训练部10的拉带20。
[0033]训练部10可为抿唇器或唇颊肌屏障等,但不以此为限。
[0034]拉带20包括中间部23及位于中间部23两端的第一端部21及第二端部22。
[0035]这里,拉带20为呈扁平条状的硅胶拉带,第一端部21、中间部23及第二端部22依次连接而形成拉带20。
[0036]中间部23或第一端部21包括限位部24,第二端部22环绕并固定至限位部24而形成拉环A。
[0037]这里,“第二端部22环绕并固定至限位部24而形成拉环A”是指第二端部22作为自由端可随意摆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部22朝靠近第一端部21的方向环绕并固定至限位部24,此时,可在拉带20处形成拉环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面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训练部、第二训练部及拉带,其中,当所述拉带连接所述第一训练部及所述第二训练部且佩戴所述口面肌训练器械时,所述第一训练部及所述第二训练部的其中之一接触唇肌和/或颊肌,所述拉带配置为在受力时带动所述第一训练部或所述第二训练部运动而训练唇肌和/或颊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拉带连接所述第一训练部及所述第二训练部时,所述拉带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训练部及所述第二训练部之间的拉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包括中间部及位于所述中间部两端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训练部,所述中间部或所述第一端部包括限位部,所述第二端部穿过所述第二训练部并固定至所述限位部而形成所述拉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训练部的中部设有至少两个开孔,所述第二端部依次穿过开孔并固定至所述限位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第二训练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且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间部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通孔,所述第二端部包括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穿过所述通孔而形成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限制所述锥形部沿第一方向脱离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多个通孔,所述第二端部包括多个锥形部,所述多个锥形部与至少部分通孔配合而形成多个锁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多个锥形部沿第一方向排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口面肌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与所述第一训练部一体成型,且所述拉带为硅胶拉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波王猛黄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时代天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