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检测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401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2
一种静电检测手环,属检测领域。在外壳底部设置一与人体手腕的皮肤相接触的金属平板;在金属平板与外壳底部之间设置电绝缘层;电绝缘层在金属平板与外壳底部之间构成一个密封空间;在壳体内设置一凹槽,在凹槽底部的一端设置一个贯穿外壳底部的窗口;在壳体内部设置充电电池、振动马达及线路板;在线路板上与凹槽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一个静电压检测的振动检测电极和静电荷感应电极,振动检测电极和静电荷感应电极都处于壳体的凹槽内,且静电荷感应电极的顶面正对于凹槽底部的窗口位置;金属平板、壳体以及壳体内的线路板和包括设置在线路板上的振动检测电极、静电荷感应电极在内的元器件,构成一个静电检测端处于密封状态的人体静电压检测装置。静电压检测装置。静电压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电检测手环


[0001]本技术属于静电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检测人体所带静电压的可穿戴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人体接触或靠近带电物体,甚至当人体穿过干燥的空气与空气摩擦,静电荷就会在身体上积累起来,引起的静电压可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
[0003]在温度20℃、相对湿度40%的环境中,穿胶鞋行走的人,身体所带静电位可达5

15KV。
[0004]当静电荷的局部电场强度超过空气介质击穿场强时,空气的绝缘性被破坏,空气层被击穿。在一个大气压的空气中,气体的击穿场强约为3000V/mm。一个带有3000V静电压的人,如果接触金属导体而瞬间放电,电火花的能量已大于许多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气的点火能量。
[0005]因此,易燃易爆油品的卸油、加油等人工作业过程中极易发生火灾、燃爆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中,因人体带电而对接地的加油枪或设备产生静电放电而引燃周围油气的事故时有发生;故在卸油、加油作业现场,须对操作人员所带人体静电进行实时监测与消除,以保证现场作业安全。
[0006]目前,在卸油、加油等人工作业现场,针对人体带电只采取了被动式的消除措施(触摸人体带电释放器,穿戴防静电工服、工鞋等),而没有采取主动的人体静电监测措施。
[0007]市场上的静电压检测表、静电压传感器,其检测应用或检测的对象,均是针对带电物体的,而非人体所带的静电。
[0008]现有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0009]1)现有的静电压检测表,均为手持式的,产品体积较大,不易固定在人体上,也不利于人体作业。
[0010]2)现有的静电压传感器,均为安装式的,固定于产线,也不适用于对人体静电的检测。
[0011]授权公告日为2022年6月14日,授权公告号为CN 111521884 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人体静电场定量非接触检测方法,其通过安装在天花板上的人体静电场定量非接触检测装置形成测试区域,结合双目视觉摄像头,待测人员进入测试区域,双目视觉摄像头通过视频数据对受测对象进行测距并估算其实际身高和肢体状态,同时人体静电场定量非接触检测装置检测并结合双目视觉信息确定受测人员自身的静电水平,所述人体静电场定量非接触检测装置包括接地屏蔽罩、屏蔽层、电机、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绝缘圆盘、金属风扇、电容、同步控制模块、放大带通模块。能够自动完成对受测区域内人体目标自身静电电压水平进行无接触、远距离检测,可以与静电敏感场所的门禁设备联动。但是该技术方案只适合于对固定场所(区域)中对进入人员进行人体目标自身静电电压的测试,不适合于对处于移动状态下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0012]授权公告日为2020年12月11日,授权公告号为CN 212134827 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人体静电测试检测装置,包括处理器、触摸面板、控制器、显示面板、识别单元、报警器、数据存储单元及电池,所述触摸面板采用静电亚导体材料制成,所述处理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静电传感器、信号转换器以及MCU;所述识别单元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识别静电测试人员的身份信息;所述控制器与静电传感器电性连接,信号转换器的输出端与MCU的输入端电性连接,MCU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输出的静电测试信息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并输出至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报警器和显示面板电性连接。该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测试自身所携带的静电,最大程度的降低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产生静电的危险。但其需要使用者专门做出对触摸面板的接触动作或触摸动作,才能得到测量结果,不方便使用者或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被测量者所产生静电压或携带静电荷的具体信息,由于其需要使用者主动地、有意识地做出一个测量动作(对触摸面板的接触动作或触摸动作),才能得到需要的测量结果,给实际使用和静电测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妨碍了测量结果的实时性,也给使用者带来了使用过程中的不便。并且,该技术方案中没有考虑到外界各种干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其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均会受到影响,极易引起误判。
[0013]申请日为2020年1月20日,申请号为KR1020200007204的韩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测量人体静电的智能带,其通过绝缘板(60)防止人体静电测量时输入数KV静电的衬垫和印刷电路板之间可能发生的火花放电,可以提高智能带的耐久性,作业人员通过声音或振动立即意识到人体产生的静电在当前工作环境中是危险的,并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但是在该技术方案中,使用的是直接接触式静电检测方法,此检测方法对仪器的输入电阻要求极高(大于10
12
欧姆),其对相对湿度极为敏感,会严重影响检测准确性;而人体皮肤不能始终保持干燥,因此将直接接触式静电检测方法应用于人体静电检测较为困难,对结构密封性能要求极高。此外,其所述用于静电检测的与人体接触的金属部件10(参见其说明书附图中图1至图3所示),同时可以用于给整个装置进行充电,这会导致部件10上的静电荷处于实时变动状态,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会导致人体上的静电荷全部转移,这会严重影响对人体静电的检测。
[0014]综上,如何在便携式或可穿戴式静电检测装置实际使用时,能够实时检测或监测使用者人体上的静电荷,且整个测试或监控过程不会对使用者带来额外的程序负担或指定动作规定,对使用者实现“无负担”式、“无感”式的人体静电检测,并能够将外界各种干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降至最低,是实际设计和产品设计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电检测手环。其通过一个与人体手腕的皮肤相接触的金属平板来获取佩戴者的人体静电压,通过静电荷感应电极无接触地近距离感应、获取金属平板的静电压值,据此得到静电检测手环佩戴者的人体静电压;整个用于人体静电压检测的装置处于密封状态,能够将外界各种干扰的影响降至最低,且无需佩戴者做出专门的检测或测试动作,即可实时、持续地监测佩戴者的人体静电压值。
[001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静电检测手环,包括手表形状的外壳壳体,其特征是:
[0017]在外壳壳体的底部,设置一个金属平板;
[0018]所述位于外壳壳体底部的金属平板,与人体手腕的皮肤相接触;
[0019]在所述的金属平板与外壳壳体的底部之间,设置一个电绝缘层;
[0020]所述的电绝缘层呈环状或闭合状地设置在外壳壳体底部的外表面,在所述的金属平板与外壳壳体底部之间,构成一个密封空间;
[0021]所述外壳壳体的顶部敞口/开口设置;
[0022]在外壳壳体内设置一凹槽,在凹槽底部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窗口;
[0023]所述的窗口贯穿外壳壳体的底部设置;
[0024]所述的窗口设置在外壳壳体底部被电绝缘层封堵或包裹的区域内;
[0025]在外壳壳体内部设置一充电电池;
[0026]在外壳壳体内部设置一振动马达;
[0027]在外壳壳体内设置一个线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检测手环,包括手表形状的外壳壳体,其特征是:在外壳壳体的底部,设置一个金属平板;所述位于外壳壳体底部的金属平板,与人体手腕的皮肤相接触;在所述的金属平板与外壳壳体的底部之间,设置一个电绝缘层;所述的电绝缘层呈环状或闭合状地设置在外壳壳体底部的外表面,在所述的金属平板与外壳壳体底部之间,构成一个密封空间;所述外壳壳体的顶部敞口/开口设置;在外壳壳体内设置一凹槽,在凹槽底部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窗口;所述的窗口贯穿外壳壳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的窗口设置在外壳壳体底部被电绝缘层封堵或包裹的区域内;在外壳壳体内部设置一充电电池;在外壳壳体内部设置一振动马达;在外壳壳体内设置一个线路板;在线路板上与凹槽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一个静电压检测的振动检测电极和静电荷感应电极,构成一个静电检测端;当线路板置于外壳壳体内时,所述的振动检测电极和静电荷感应电极都处于外壳壳体的凹槽内,且静电荷感应电极的顶面正对于凹槽底部的窗口位置,以检测金属平板的静电压;所述的金属平板、外壳壳体,以及外壳壳体内的线路板和包括设置在线路板上的振动检测电极以及静电荷感应电极在内的元器件,构成一个静电检测端处于密封状态的人体静电压检测装置;所述的人体静电压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在外壳壳体开口上端面的液晶显示屏实时输出检测结果;或者,所述的人体静电压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在线路板上的蓝牙芯片,将检测到的人体静电压实时数据传送到上位机。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检测手环,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壳是金属外壳;在外壳壳体的一侧,分别设置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在外壳壳体内与第一开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磁吸充电部件;在外壳壳体第二开孔的位置,设置一个功能按键;在外壳壳体的两端,设置有与外壳壳体两端相连的手环腕带。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检测手环,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壳壳体的底部,设置一个绝缘框架,构成环状或闭合状的电绝缘层;所述的绝缘框架固定在外壳壳体的底部,所述的金属平板固定在绝缘框架上;在绝缘框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卫星杨庆瑞熊超龙剑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平静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