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腰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40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按摩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按摩腰靠,腰靠主体海绵、按摩单元和气囊,所述腰靠主体海绵抵近人体后腰背区域预留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气囊设于凹槽底部安装于支撑板之上,所述按摩单元设于凹槽内于气囊上部,所述气囊位于所述按摩单元与支撑板之间的夹层内。所述气囊通过充气和放气,实现所述气囊的高度提升和下降。为气囊充气,提升按摩单元对腰背部的压力,实现按摩力度增加;为气囊放气,降低气囊的高度,减小按摩单元对人体腰背部的压力,实现按摩力度降低;使用者关闭按摩单元后,为气囊彻底放气,让气囊高度彻底降低,彻底让按摩单元远离人体腰背部;两个使用模式方便切换,从而便于适用不同使用环境。同使用环境。同使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摩腰靠


[0001]本技术属于按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按摩腰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动按摩腰靠往往按摩单元高度较高,在不使用按摩功能时如果作为普通腰部靠垫使用,凸起的按摩单元会顶到人体腰背部造成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腰靠,旨在解决现有按摩腰靠不按摩时按摩单元凸起会造成腰背受压导致不适的问题。
[0004]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按摩腰靠,包括:
[0005]腰靠主体海绵、按摩单元、气囊、气泵、气阀、电控板,所述腰靠主体海绵抵近人体后腰背区域预留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气囊固定于支撑板之上,所述按摩单元设于前述凹槽内且置于所述气囊之上,所述气囊设置在按摩单元与支撑板之间的夹层内,所述气囊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排气软管,所述进排气软管连接有气泵和气阀。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轮廓与按摩单元的轮廓相吻合,并且与按摩单元底部相固定。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通过充气的方式向凹槽外推动按摩单元,使按摩单元向腰靠主体海绵平面外侧突出,所述气囊通过放气的方式向凹槽内拉动按摩单元,使按摩单元向凹槽底部的一侧移动。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腰靠主体海绵的外表面包覆有腰靠布套。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控板与所述气泵和气阀通过内部线路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控板与按摩单元通过内部线路相连接。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腰靠主体海绵的外侧安装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部设有按键和电控板,所述按键与电控板相连接。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盒内的电控板与充电电池通过内部线路相连接,所述充电电池通过电控板为气泵、气阀和按摩单元提供电能。
[00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摩腰靠,使用者将所述腰靠主体海绵置于座椅或沙发之上,腰背依靠在所述腰靠主体海绵上,需要按摩时通过所述按键控制所述电控板,所述电控板控制所述按摩单元对腰背进行按摩,如使用者需要增加按摩力度,可以为所述气囊充气,气囊高度增加,提升按摩单元对腰背的压力,实现按摩力度增加,如使用者需要减小按摩力量,可以为气囊放气,降低气囊高度,减小所述按摩单元对人体腰背的压力,实现按摩力度降低;使用者关闭按摩单元后,可将气囊彻底放气,让气囊高度彻底降低,彻底让按摩单元远离人体腰背。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摩腰靠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摩腰靠的爆炸图。
[0016]附图中:腰靠主体海绵1、按摩单元2、气囊3、进排气软管4、支撑板5、控制盒6、按键7、电控板8、内部电线9、充电电池10、腰靠布套11、气泵12、气阀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9]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摩腰靠,包括:
[0020]腰靠主体海绵1、按摩单元2、气囊3,所述腰靠主体海绵1抵近人体后腰背区域预留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气囊3固定于支撑板5之上,所述按摩单元2设于前述凹槽内且置于所述气囊3之上,所述气囊3设置在按摩单元2与支撑板5之间的夹层内。
[002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单元2包括两个按摩旋转头,每个按摩旋转头上均设有多个凸点,按摩单元2通过按摩旋转头的旋转,能够为用户腰背部进行按摩,使用时,将腰靠主体海绵1上的凹槽贴合在使用者的腰部,向气囊3充气,使气囊3推动按摩单元2向凹槽的开口端移动抵住使用者的腰部,此时,按摩单元2通过按摩旋转头旋转的方式对使用者进行按摩,不进行按摩时,对气囊3进行放气,气囊3拉动按摩单元2向凹槽的内侧移动进而避免按摩单元2突出腰靠主体海绵1,使按摩单元的按摩旋转头降低对使用者背部的压力,此时,按摩腰靠可当作普通的的靠枕使用,使用模式方便切换,从而便于适用不同使用环境。
[0022]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气囊3轮廓与按摩单元2的轮廓相吻合,并且与按摩单元2底部相固定。
[002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腰靠主体海绵1上设置的气囊3刚好与使用者的腰部位置对应,便于对使用者进行腰部按摩。
[0024]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气囊3通过充气的方式向凹槽外推动按摩单元2,使按摩单元2突出于腰靠主体海绵1平面,所述气囊3通过放气的方式向凹槽内拉动按摩单元2,使按摩单元2靠近凹槽开放端的一侧,使按摩单元2的按摩旋转头低于腰靠主体海绵1平面。
[00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进而通过气囊3的充放气实现按摩单元2的伸缩。
[0026]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进排气软管4连接有气泵12和气阀13,且气泵12和气阀13固定在支撑板5的边缘,所述气囊3通过进排气软管4分别与气泵12、气阀13相连接。
[002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气泵12可以通过进排气软管4为气囊3充气,气阀13用于控制供气量和排气,气囊3由上下两片柔性TPU材料复合而成,两片材料复合时四周采用高周波焊接复合。
[0028]如图2所示,气囊3外形尺寸与按摩单元2尺寸相呼应,即气囊3设置成与按摩单元2
相近形状,在气囊3充气提升高度和放气降低高度时,能对按摩单元2起到支撑作用。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腰靠主体海绵1的外表面包覆有腰靠布套11。
[00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腰靠主体海绵1背面轮廓贴合转椅靠背表面轮廓,腰靠主体海绵1正面贴合人体腰背部轮廓。
[0031]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腰靠主体海绵1的外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控制盒6,所述控制盒6内部设有按键7和电控板8,所述按键7与电控板8相连接,所述按摩单元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充电电池10,所述充电电池10与电控板8通过内部线路9相连接,所述电控板8与气泵12、气阀13和按摩单元2通过内部线路9相连接,所述充电电池10通过电控板8为气泵12、气阀13和按摩单元2提供电能。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控制按键7可以控制按摩单元2的启、停,用户通过控制按键7可以控制气泵12对气囊3进行供气和停止供气,用户通过控制按键7可以控制气阀13对气囊3进行放气,通过气泵12的供气和气阀13的放气,实现气囊3的充气和放气。
[0033]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按摩腰靠,使用者将腰靠主体海绵1置于座椅上,人体腰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腰靠,其特征在于,包括:腰靠主体海绵、按摩单元、气囊、气泵、气阀、电控板,所述腰靠主体海绵抵近人体后腰背区域预留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气囊固定于支撑板之上,所述按摩单元设于前述凹槽内且置于所述气囊之上,所述气囊设置在按摩单元与支撑板之间的夹层内,所述气囊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排气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腰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轮廓与按摩单元的轮廓相吻合,并且与按摩单元底部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腰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通过充气的方式向凹槽外推动按摩单元,使按摩单元向腰靠主体海绵平面外侧突出,所述气囊通过放气的方式向凹槽内拉动按摩单元,使按摩单元向凹槽底部的一侧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赛花董进年杜传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名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