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深度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818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泥深度脱水装置,包括移动底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螺旋上料脱水桶,上料管,可支撑收集导送架结构,可遮挡观察输送板结构,出料漏斗和移动刹车轮,所述的移动底座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螺栓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的移动底座的上端右侧中间位置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螺旋上料脱水桶,上料管,空心架,过滤网和排放管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过滤网设置在螺旋上料脱水桶的内部底端,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连续稳定的脱水工作;螺旋上料脱水桶,出料漏斗,导送板,固定框和推拉框的设置,有利于在排出污泥的过程中通过固定框和推拉框进行遮挡工作,防止污泥散发的气味污染工作环境。止污泥散发的气味污染工作环境。止污泥散发的气味污染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深度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给水处理中产生污泥的来源主要是自来水厂中沉淀池的排泥及滤池的的反冲洗排水,在以往的自来水厂中,对这部分污泥一般不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这种污泥的成分以泥砂颗粒和絮凝剂的水解产物为主,虽然不含有毒物质,但直接排放会造成河床淤积和增加水体的浑浊度,并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所以人们设计了脱水装置。
[0003]但是现有的脱水装置还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连续稳定的工作和在工作时容易污染环境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污泥深度脱水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深度脱水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脱水装置还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连续稳定的工作和在工作时容易污染环境的问题。一种污泥深度脱水装置,包括移动底座,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螺旋上料脱水桶,上料管,可支撑收集导送架结构,可遮挡观察输送板结构,出料漏斗和移动刹车轮,所述的移动底座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螺栓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的移动底座的上端右侧中间位置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的螺旋上料脱水桶的左端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螺旋上料脱水桶的右端螺栓连接在第二支架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上料管螺栓连接在螺旋上料脱水桶的上端左侧;所述的可支撑收集导送架结构固定在螺旋上料脱水桶的下端;所述的可遮挡观察输送板结构安装在螺旋上料脱水桶的下端右侧;所述的出料漏斗螺栓连接在螺旋上料脱水桶的下端右侧且连通设置;所述的移动刹车轮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底座的下端四角位置。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7]1.本技术中,所述的螺旋上料脱水桶,上料管,空心架,过滤网和排放管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过滤网设置在螺旋上料脱水桶的内部底端,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连续稳定的脱水工作。
[0008]2.本技术中,所述的螺旋上料脱水桶,出料漏斗,导送板,固定框和推拉框的设置,有利于在排出污泥的过程中通过固定框和推拉框进行遮挡工作,防止污泥散发的气味污染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可支撑收集导送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技术的可遮挡观察输送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
[0013]1、移动底座;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螺旋上料脱水桶;5、上料管;6、可支撑收集导送架结构;61、支撑架;62、空心架;63、过滤网;64、排放管;65、排放阀门;7、可遮挡观察输送板结构;71、导送板;72、固定框;73、推拉框;74、滑动杆;75、锁紧螺母;8、出料漏斗;9、移动刹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污泥深度脱水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螺旋上料脱水桶4,上料管5,可支撑收集导送架结构6,可遮挡观察输送板结构7,出料漏斗8和移动刹车轮9,所述的移动底座1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螺栓连接有第一支架2;所述的移动底座1的上端右侧中间位置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架3;所述的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左端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架2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右端螺栓连接在第二支架3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上料管5螺栓连接在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上端左侧;所述的可支撑收集导送架结构6固定在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下端;所述的可遮挡观察输送板结构7安装在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下端右侧;所述的出料漏斗8螺栓连接在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下端右侧且连通设置;所述的移动刹车轮9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底座1的下端四角位置;所述的可支撑收集导送架结构6包括支撑架61,空心架62,过滤网63,排放管64和排放阀门65,所述的支撑架61分别螺栓连接在空心架62的下端左侧和下端右侧;所述的空心架62的上端螺栓连接有过滤网63;所述的空心架62的左侧螺纹连接有排放管64;所述的排放管64的下端中间位置螺纹插接有排放阀门65;进行使用时,推动移动底座1进行移动工作,将移动底座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使用外部导线接通外部电源和外部控制设备,并使用外部管道将上料管5与外部供给设备进行连通,然后使螺旋上料脱水桶4开始工作,在工作中通过螺旋上料脱水桶4推动污泥进行移动,在污泥移动的过程中,使污泥中的污水通过过滤网63进入空心架62的内部,在通过外部管道连接排放管64,将过滤出的污水排放至合适的位置。
[0015]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遮挡观察输送板结构7包括导送板71,固定框72,推拉框73,滑动杆74和锁紧螺母75,所述的导送板71的右侧中间位置螺栓连接有固定框72;所述的固定框72的上下两端内部分别插接有推拉框73;所述的推拉框73的右侧上部和右侧下部分别螺栓连接有滑动杆74;所述的滑动杆74的外壁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75;排出污水后,通过螺旋上料脱水桶4工作时产生的动力,推动污泥进行移动,并通过出料漏斗8排出至导送板71的上端,然后通过导送板71进行污泥导送工作,将污泥导送至容器的内部,完成污泥脱水工作,在脱水的过程后通过固定框72和推拉框73进行遮挡工作,防止污染工作环境,从而完成工作。
[001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上料管5采用异径管,且上料管5与螺旋上料脱水桶4连通设置;所述的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下端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通孔;所述的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分别采用U型架。
[001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空心架62采用三角形且内部设置为空心的不锈钢架;所述的空心架62固定过滤网63的位置开设有通孔。
[001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空心架62的上端螺栓连接在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下
端中间位置;所述的过滤网63设置在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内部底端;所述的支撑架61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底座1的上端左右两侧。
[0019]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框72的右侧上部中间位置和右侧下部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的滑动杆74分别滑动贯穿固定框72右侧开设的滑槽;所述的锁紧螺母75分别设置在固定框72的右侧上部中间位置和右侧下部中间位置。
[002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导送板71的上端螺栓连接在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下端右侧,且导送板71设置在出料漏斗8的左侧;所述的推拉框73的上端套接在出料漏斗8的外壁。
[0021]工作原理
[0022]本技术中,进行使用时,推动移动底座1进行移动工作,将移动底座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使用外部导线接通外部电源和外部控制设备,并使用外部管道将上料管5与外部供给设备进行连通,然后使螺旋上料脱水桶4开始工作,在工作中通过螺旋上料脱水桶4推动污泥进行移动,在污泥移动的过程中,使污泥中的污水通过过滤网63进入空心架62的内部,在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深度脱水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螺旋上料脱水桶(4),上料管(5),可支撑收集导送架结构(6),可遮挡观察输送板结构(7),出料漏斗(8)和移动刹车轮(9),所述的移动底座(1)的上端左侧中间位置螺栓连接有第一支架(2);所述的移动底座(1)的上端右侧中间位置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架(3);所述的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左端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架(2)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右端螺栓连接在第二支架(3)的上端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上料管(5)螺栓连接在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上端左侧;所述的出料漏斗(8)螺栓连接在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下端右侧且连通设置;所述的移动刹车轮(9)分别螺栓连接在移动底座(1)的下端四角位置;其特征在于,该污泥深度脱水装置中所述的可支撑收集导送架结构(6)固定在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下端;所述的可遮挡观察输送板结构(7)安装在螺旋上料脱水桶(4)的下端右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支撑收集导送架结构(6)包括支撑架(61),空心架(62),过滤网(63),排放管(64)和排放阀门(65),所述的支撑架(61)分别螺栓连接在空心架(62)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卓辉郭应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