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812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包括排气口、外壳板、底板、第一蜗壳组件、若干蜗壳组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外壳板和底板连接在一起并在外壳板和底板之间构成腔体,排气口与腔体连通连接,至少一个蜗壳组的风轮叶片设置兼顾第一出风口和排气口,以使得风轮在一个方向转动过程中,将空气引导流向排气口且禁止流向排气口,风轮在反方向转动过程中,将空气引导流向第一出风口且禁止流向第一出风口,至少另一个蜗壳组件的风轮叶片设置兼顾第二出风口,以使得风轮正转或反转过程中,将空气引导流向第二出风口且禁止流向第一出风口。本实用具有排出热风和/或冷风和/或换气功能,满足用户更多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度。提高用户体验度。提高用户体验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浴室小家电
,具体是一种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

技术介绍

[0002]像浴霸这类小家电是目前家用常见的产品,其因具有出热风、换气功能而受到许多用户喜爱。现有一个浴霸产品上往往功能单一,例如,在出热风情况下无法换气,以及出气口往往只有一个,无法兼顾出热风和出凉风等,因此,现有的像浴霸或其他类似家用小家电的体验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其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描述的问题。
[0004]实现本技术的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包括排气口、外壳板、底板、第一蜗壳组件、若干蜗壳组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外壳板和底板连接在一起并在外壳板和底板之间构成腔体,排气口与腔体连通连接,
[0005]若干蜗壳组件中至少一个蜗壳组件并记为第一蜗壳组件,第一蜗壳组件内的风轮叶片设置兼顾第一出风口和排气口,以使得风轮在一个方向转动过程中,将空气引导流向排气口且禁止流向排气口,风轮在反方向转动过程中,将空气引导流向第一出风口且禁止流向第一出风口,
[0006]至少另一个蜗壳组件并记为第二蜗壳组件,第二蜗壳组件内的风轮叶片设置兼顾第二出风口,以使得风轮正转或反转过程中,将空气引导流向第二出风口且禁止流向第一出风口。
[0007]进一步地,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相互隔离,以使得第一蜗壳组件形成的空气流向和第二蜗壳组件形成的空气流向相互无影响。/>[0008]进一步地,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分别与各自电机连接,电机用于驱动对应蜗壳组件上的风轮叶片转动。
[0009]进一步地,外壳板呈中间凸出、两端倾斜结构,排气口固定安装在外壳板和/或底板上并与腔体连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排气口位于外壳板和底板的一侧端上。
[0011]进一步地,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穿过底板而嵌入安装在腔体内,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间隔设置。
[0012]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安装在第一蜗壳组件远离第二蜗壳组件的一侧,第二出风口安装在第二蜗壳组件远离第一蜗壳组件的一侧。
[0013]进一步地,第一蜗壳组件、第二蜗壳组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处于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在一条直线上。
[0014]进一步地,第一蜗壳组件包括第一换气通道、第一蜗壳、第一电机和第一进风口,
第一进风口与底板表面相齐平,使得第一进风口与外部连通,第一换气通道位于第一蜗壳的一侧,且与排气口位于第一蜗壳的同一侧,第一换气通道和排气口之间设置有隔离板,第一进风口固定在底板上,第一进风口与第一换气通道、排气口均连通,
[0015]第一电机和第一蜗壳连接,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第一蜗壳上的风轮正反转动,第一蜗壳上的风轮叶片设置兼顾第一换气通道和排气口,使得风轮在一个方向转动时,以引导空气流向而使得空气流动方向为第一进风口到排气口,在反方向转动时,则空气流动方向为第一进风口、第一换气通道和第一出风口。
[0016]进一步地,第二蜗壳组件包括第二换气通道、第二蜗壳、第二电机和第二进风口,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二蜗壳上的风轮叶片转动,第二进风口与底板表面相齐平,使得第二进风口与外部连通,第二换气通道位于第二蜗壳的一侧,第二进风口固定在隔离板上,第二进风口与第二换气通道连通,第二蜗壳的风轮上的叶片旋向与第二换气通道的旋向相同,以使得电机转动过程中,风轮转动形成的空气流向第二换气通道,进而通过第二进风口排出热风或者冷风。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两个蜗壳组件由各自电机作用下转动,可实现独立或相配合工作,从而实现同时具有排出热风和/或冷风和/或换气功能,满足用户更多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觉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隐去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排气口、2

外壳板、3

第一出风口、4

底板、5

第一蜗壳组件、51

第一换气通道、52

第一蜗壳、53

第一电机、54

第一进风口、6

第二蜗壳组件、61

第二换气通道、62

第二蜗壳、63

第二电机、64

第二进风口、7

第二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3]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包括排气口1、外壳板2、底板4、第一蜗壳52组件5、第二蜗壳62组件6、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7,外壳板2和底板4连接在一起并在外壳板2和底板4之间构成腔体,排气口1固定安装在外壳板2和/或底板4上并与腔体连通连接,以使得腔体内的空气可经排气口1排出,排气口1位于外壳板2和底板4的一侧端上。
[002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壳板2呈中间凸出、两端倾斜结构。
[0025]第一蜗壳52组件5和第二蜗壳62组件6穿过底板4而嵌入安装在腔体内,第一蜗壳52组件5和第二蜗壳62组件6间隔设置。第一出风口3安装在第一蜗壳52组件5远离第二蜗壳62组件6的一侧,第二出风口7安装在第二蜗壳62组件6远离第一蜗壳52组件5的一侧。第一蜗壳52组件5、第二蜗壳62组件6、第一出风口3和第二出风口7处于沿底板4长度方向(即轴向)设置并且在一条直线上。
[0026]第一蜗壳52组件5和第二蜗壳62组件6相互隔离,以使得第一蜗壳52组件5形成的空气流向和第二蜗壳62组件6形成的空气流向相互无影响。
[0027]第一蜗壳52组件5包括第一换气通道51、第一蜗壳52、第一电机53和第一进风口54,第一进风口54与底板4表面相齐平,使得第一进风口54与外部连通。第一换气通道51位于第一蜗壳52的一侧,且与排气口1位于第一蜗壳52的同一侧,第一换气通道51和排气口1之间设置有隔离板(图中未示出),第一进风口54固定在底板4上,第一进风口54与第一换气通道51、排气口1均连通。第一电机53和第一蜗壳52连接,第一电机53用于驱动第一蜗壳52上的风轮正反转动,第一蜗壳52上的风轮叶片设置兼顾第一换气通道51和排气口1,使得风轮在一个方向转动时,以引导空气流向,使得空气流动方向为第一进风口54到排气口1,在反方向转动时,则空气流动方向为第一进风口54、第一换气通道51和第一出风口3。示例性的,风轮正转过程中,外部(室内)空气分别经第一换气通道51和第一进风口54在风轮作用下吸入第一蜗壳52内,外部空气分别经过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口、外壳板、底板、第一蜗壳组件、若干蜗壳组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外壳板和底板连接在一起并在外壳板和底板之间构成腔体,排气口与腔体连通连接,若干蜗壳组件中至少一个蜗壳组件并记为第一蜗壳组件,第一蜗壳组件内的风轮叶片设置兼顾第一出风口和排气口,以使得风轮在一个方向转动过程中,将空气引导流向排气口且禁止流向排气口,风轮在反方向转动过程中,将空气引导流向第一出风口且禁止流向第一出风口,至少另一个蜗壳组件并记为第二蜗壳组件,第二蜗壳组件内的风轮叶片设置兼顾第二出风口,以使得风轮正转或反转过程中,将空气引导流向第二出风口且禁止流向第一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相互隔离,以使得第一蜗壳组件形成的空气流向和第二蜗壳组件形成的空气流向相互无影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分别与各自电机连接,电机用于驱动对应蜗壳组件上的风轮叶片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其特征在于,外壳板呈中间凸出、两端倾斜结构,排气口固定安装在外壳板和/或底板上并与腔体连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排气口位于外壳板和底板的一侧端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穿过底板而嵌入安装在腔体内,第一蜗壳组件和第二蜗壳组件间隔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双出风多功能主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良燕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宜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