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材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770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材测试系统,包括顺序连接设置的动力装置、气溶胶发生装置、测试管道和风机;动力装置用于为气溶胶发生装置提供干燥空气;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液体气溶胶发生器和固体气溶胶发生器,由气溶胶发生装置生成的液体气溶胶和固体气溶胶混合后被送入测试管道;测试管道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气口和排气口,且测试管道内垂直气流方向设置有待测滤材,待测滤材与进气口之间的测试管道管壁上分别开设有前气溶胶采样口和前静压口,待测滤材与排气口之间的测试管道管壁上分别开设有后气溶胶采样口和后静压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测定滤材两侧的空气压差和液固两相颗粒气溶胶浓度,实现对滤材运行压降和过滤效率的测定。实现对滤材运行压降和过滤效率的测定。实现对滤材运行压降和过滤效率的测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材测试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滤材性能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滤材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生产的很多领域都会产生液固两相颗粒气溶胶,例如,在机械加工的切削、磨削和研磨等工艺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加工液进行冷却和润滑,而金属加工液通过蒸发

冷凝、离心和碰撞等会形成油雾,刀具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生产性粉尘,同时,空气中还包含大气尘,导致油雾颗粒与固体颗粒在空气中通过凝结、碰撞和掺混形成油固两相颗粒气溶胶,生成的气溶胶在经过过滤器时,会在滤材表面堆积和粘附逐渐形成板结层,最终导致滤材的孔隙率显著降低、过滤器压降显著升高、运行寿命缩短。
[0003]滤材是过滤器的核心,滤材的性能决定了过滤器的性能。随着两相颗粒的不断堆积,滤材的阻力不断升高,通风系统的能耗和运行费用也快速增加,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滤材的性能进行测试,进而研发适用于两相颗粒气溶胶过滤的滤材,然而,现有的滤材性能测试主要针对固体颗粒的初始性能,缺乏对液体或液固两相颗粒气溶胶过滤运行性能测试的装置和系统性方法,导致无法客观全面的评价滤材过滤液固两相颗粒时的运行特性。因此,亟需针对液固两相颗粒过滤测试设计一种稳定可靠、操作便捷的滤材测试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滤材测试系统,包括顺序连接设置的动力装置、气溶胶发生装置、测试管道和风机;
[0006]所述动力装置用于为气溶胶发生装置提供干燥空气;
[0007]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液体气溶胶发生器和固体气溶胶发生器,由气溶胶发生装置生成的液体气溶胶和固体气溶胶混合后被送入测试管道;
[0008]所述测试管道包括同轴连通设置的第一管道本体和第二管道本体,所述第一管道本体的头端设置有气溶胶进气口,所述第二管道本体的尾端设置有气溶胶出气口;
[0009]所述第一管道本体的尾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管道本体的头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与第二连接部对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用于嵌装待测滤材的凹槽;
[0010]所述第一管道本体上分别开设有前气溶胶采样口和前静压口,所述第二管道本体上分别开设有后气溶胶采样口和后静压口;所述前气溶胶采样口连接第一粒子计数器;所述后气溶胶采样口连接第二粒子计数器;所述前静压口与后静压口之间设置有压差计。
[0011]本实用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0012]具体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沿气流方向顺序连接设置的空压机、储气罐和冷干机,所述冷干机上连接有第一气体输送管道、第二气体输送管道和第三气体输送管道,所述第一气体输送管道与混合装置相连;第二气体输送管道和第三气体输送管道分别连接液体气
溶胶发生器的入口和固体气溶胶发生器的入口,液体气溶胶发生器的出口和固体气溶胶发生器出口分别与混合装置相连;所述混合装置与测试管道连通。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气溶胶进气口与前气溶胶采样口的距离大于等于4倍管道直径,后气溶胶采样口与待测滤材的距离大于等于2倍管道直径。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前静压口与和待测滤材的距离为0.5倍管道直径;所述后静压口与和待测滤材的距离为0.5倍管道直径。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排油口。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空压机与储气罐之间设置有截止阀,所述储气罐与冷干机之间设置有过滤器。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空压机与储气罐之间设置有截止阀,所述储气罐与冷干机之间设置有过滤器。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体输送管道和第三气体输送管道上均设置有压力调节阀、截止阀和流量计。
[0019]更进一步的,所述测试管道与风机之间还设置有质量流量计。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粒子计数器和第二粒子计数器的型号均为Lighthouse 3016IAQ
[00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22](1)本技术通过气溶胶发生装置和测试管道的设计,可以实现滤材对两相颗粒物运行过程中过滤性能的测试,同时满足了液、固气溶胶过滤的测试需求,通过对测试管道的对接式设计,能够完成对待测滤材的快速更换,便于操作,且可以通过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对接处设置密封垫确保测试管道具有更好的密封性。
[0023](2)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可大大简化滤材检具检测的成本,具有很强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主测试管道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0027]1‑
动力装置,2

气溶胶发生装置,3

测试管道,4

风机,5

待测滤材,6

第一粒子计数器,7

第二粒子计数器,8

压差计,9

混合装置,10

质量流量计;11

空压机,12

储气罐,13

冷干机,14

第一气体输送管道,15

第二气体输送管道,16

第三气体输送管道,21

液体气溶胶发生器,22

固体气溶胶发生器,31

第一管道本体,32

第二管道本体,33

前气溶胶采样口,34

前静压口,35

后气溶胶采样口,36

后静压口,37

排油口;311

第一连接部,321

第二连接部,151

压力调节阀,152

截止阀,153

流量计。
[0028]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本技术中所用的装置,如,液体气溶胶发生器和固体气溶胶发生器均为市售可得。
[0030]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1]以下对本技术所涉及的相关术语进行解释:
[0032]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μm,分散介质为气体。
[0033]初始压降:在初始状态(滤材洁净状态)下,过滤材料在额定风量下的静压损失。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材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设置的动力装置(1)、气溶胶发生装置(2)、测试管道(3)和风机(4);所述动力装置(1)用于为气溶胶发生装置(2)提供干燥空气;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2)包括液体气溶胶发生器(21)和固体气溶胶发生器(22),由气溶胶发生装置(2)生成的液体气溶胶和固体气溶胶混合后被送入测试管道(3);所述测试管道(3)包括同轴连通设置的第一管道本体(31)和第二管道本体(32),所述第一管道本体(31)的头端设置有气溶胶进气口,所述第二管道本体(32)的尾端设置有气溶胶出气口;所述第一管道本体(31)的尾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11),所述第二管道本体(32)的头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21),所述第一连接部(311)能够与第二连接部(321)对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321)的内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用于嵌装待测滤材(5)的凹槽;所述第一管道本体(31)上分别开设有前气溶胶采样口(33)和前静压口(34),所述第二管道本体(32)上分别开设有后气溶胶采样口(35)和后静压口(36);所述前气溶胶采样口(33)连接第一粒子计数器(6);所述后气溶胶采样口(35)连接第二粒子计数器(7);所述前静压口(34)与后静压口(36)之间设置有压差计(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材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包括沿气流方向顺序连接设置的空压机(11)、储气罐(12)和冷干机(13),所述冷干机(13)上连接有第一气体输送管道(14)、第二气体输送管道(15)和第三气体输送管道(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陈虎曹庆峰巨文超钱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