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编织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过去的几十年许多机器人研究团队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18年任雷教授提出了仿生拉压体的概念,并带领其团队开始了仿生拉压体机器人的研究。理论上,于传统的机器人相比,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在能耗等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在仿生拉压体机器人上,关节韧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22年,任雷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名为《ReproductionoftheMechanicalBehaviorofLigamentandTendonfor ArtificialJointUsingBioinspired3DBraidedFibers》的文章,文章中比较多种编织方式,选择了如附图1所示的编织方法进行关节韧带的编织,但是目前不存在可以用于该编织方法的编织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机构,解决有些编织类型只能靠手工编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由线固定组件(A)、送线组件(B)、绕线组件(C)、收线组件(D)和平台(1)组成,其中:所述的线固定组件(A)由卡线立板对(A1)和卡线杆(A2)、压线杆(A3)、压线立板(A4)、线固定轨道(A5)和电机组件Ⅰ(A6)组成;所述的送线组件(B)由送线杆(B1)、送线立板(B2)、送线轨道(B3)和电机组件Ⅱ(B4)组成;所述的绕线组件(C)由绕线结构(C1)、电机组件Ⅲ(C2)、绕线立轨(C3)、绕线转向块(C4)、电机组件Ⅳ(C5)、绕线轨道(C6)和电机组件
Ⅴ
(C7)组成;所述收线组件(D)由收线针(D1)、收线立板(D2)、收线轨道(D3)和电机组件
Ⅵ
(D4)组成;收线组件(D)、线固定组件(A)和送线组件(B)自左至右顺序排列,并固接于平台(1)的前部,绕线组件(C)固接于平台(1)的后部,其中收线组件(D)的收线针(D1)能前后移动,线固定组件(A)的压线杆(A3)能前后移动,送线组件(B)的送线杆(B1)能左右移动;绕线组件(C)的绕线结构(C1)能上下、左右、前后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固定组件(A)中卡线立板对(A1)的每一个立板都由底板(2)和立板(3)T形固接而成,底板(2)上设有沉孔对Ⅰ(4)的2个沉孔,立板Ⅰ(3)上设有方孔Ⅰ(5);卡线杆(A2)前端设有销对Ⅰ(6)的两个销,卡线杆(A2)近左端和近右端设有凹槽对Ⅰ(7)的两个凸台,卡线杆(A2)中部设有凸台组(8)的N个凸台和凹槽组(9)的N+1个凹槽,且N个凸台和N+1个凹槽间隔排列,凸台组(8)中心的凸台上设有方孔Ⅱ(10);凸台组(8)的每个凸台和凹槽组(9)的每个凹槽的宽度根据织线的粗细和编织物的松紧程度决定;卡线杆(A2)的销对Ⅰ(6)前端与卡线立板对(A1)的上端的两个方孔固接;压线杆(A3)由杆Ⅰ(11)和杆Ⅱ(12)成T形固接,杆杆Ⅰ(11)的近左、右两端的前面设有凸台对Ⅰ(13)的两个凸台;压线杆(A3)的杆Ⅰ(11)穿过卡线杆(A2)的方孔Ⅱ(10)后固接于压线立板(A4)上端后面;压线立板(A4)左下侧固接有横板Ⅰ(14),压线立板(A4)下部设有滑槽Ⅰ(15),压线立板(A4)上部设有方孔Ⅲ(16);线固定轨道(A5)上设有沉孔对Ⅱ(17)的两个沉孔;电机组件Ⅰ(A6)由电机Ⅰ(18)、电机连接片Ⅰ(19)、滑轨架Ⅰ(20)、滑块Ⅰ(21)和丝杠Ⅰ(22)组成,电机Ⅰ(18)、电机连接片Ⅰ(19)和滑轨架Ⅰ(20)前后顺序排列,电机Ⅰ(18)后端与连接片Ⅰ(19)前端固接,连接片Ⅰ(19)固接于滑轨架Ⅰ(20)前端,电机Ⅰ(18)的输出端与丝杠Ⅰ(22)后端固接;滑块Ⅰ(21)中心与丝杠Ⅰ(22)中部螺纹连接,滑块Ⅰ(21)下端与滑轨架Ⅰ(20)的滑轨滑动连接;丝杠Ⅰ(22)的左右端与滑轨架Ⅰ(20)的两端活动连接;压线立板(A4)的横板Ⅰ(14)的下面与电机组件Ⅰ(A6)的滑块Ⅰ(21)上面固接;压线立板(A4)的滑槽Ⅰ(15)与线固定轨道(A5)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线组件(B)中送线杆(B1)左端设有凹槽(23),凹槽(23)上下设有凹槽对Ⅱ(24)的2个凹槽;送线立板(B2)后下侧固接有横板Ⅱ(25),压线立板(A4)下部设有滑槽Ⅱ(26),送线立板(B2)上部设有方孔Ⅳ(27);送线轨道(B3)上设有沉孔组Ⅰ(28)的两个沉孔;电机组件Ⅱ(B4)由电机Ⅱ(29)、连接片Ⅱ(30)、滑轨架Ⅱ(31)、滑块Ⅱ(32)和丝杠Ⅱ(33)组成,电机Ⅱ(29)、连接片Ⅱ(30)和滑轨架Ⅱ(31)从右至左顺序排列,电机Ⅱ(29)左端与连接片Ⅱ(30)右端固接,连接片Ⅱ(30)固接于滑轨架Ⅱ(31)右端,电机Ⅱ(29)的输出端与丝杠Ⅱ(33)右端固接;滑块Ⅱ(32)中心与丝杠Ⅱ(33)中部螺纹连接,滑块Ⅱ(32)下端与滑轨架Ⅱ(31)的滑轨滑动连接;丝杠Ⅱ(33)的左右端与滑轨架Ⅱ(31)的两端活动连接;送线杆(B1)右端固接于送线立板(B2)上部的方孔Ⅳ(27);送线立板(B2)的横板Ⅱ(25)的下面与电机组件Ⅱ(B4)的滑块Ⅱ(32)上面固接;送线立板(B2)的滑槽Ⅱ(26)与线轨道(B3)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特定编织方法的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组件(C)中绕线结构(C1)由K形结构组(34)、T形结构(35)、L形结构(36)和横板Ⅲ(37)组成,T形结构(35)和L形结构(36)前后排列并固接,K形结构组(34)设于T形结构(35)的前部右面,T形结构(35)后端设有滑块(38),横板Ⅲ(37)固接于L形结构(36)右端;电机组件Ⅲ(C2)由电机Ⅲ(39)、连接片Ⅲ(40)、滑轨架Ⅲ(41)、滑块Ⅲ(42)和丝杠Ⅲ(43)组成,电机Ⅲ(39)、连接片Ⅲ(40)和滑轨架Ⅲ(41)由下至上顺序排列,电机Ⅲ(39)上端与连接片Ⅲ(40)下端固接,连接片Ⅲ(40)固接于滑轨架Ⅲ(41)下端,电机Ⅲ(39)的输出端与丝杠Ⅲ(43)下端固接;滑块Ⅲ(42)中心与丝杠Ⅲ(43)中部螺纹连接,滑块Ⅲ(42)左面与滑轨架Ⅲ(41)的滑轨滑动连接;丝杠Ⅲ(43)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雷,谢红,王坤阳,钱志辉,卢雪薇,滕俊男,汤靖皓,赵迪,任露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