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冬季防寒防撞击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及TPR防撞保护层,其中,手套本体包括手套无缝内胆及至少一层浸胶层,TPR防撞保护层无缝热粘合于手套背面,包括手指防护层和手背防护层。手指防护层指尖处及第一指关节位置均开设有分割槽,并包括若干倾斜设置横向缝Ⅰ;手背防护层包括若干个多边形模块、两条倾斜设置横向缝Ⅱ、“√”样式模块和“X”型模块。通过以上TPR防撞保护层的开槽和切割设计,在保证重点部位得到防护的同时,避免了手背板结导致的长期佩戴情况下手部疲劳不适感,另外TPR防撞保护层的镂空设计,也提高了撞击能量的吸收。击能量的吸收。击能量的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冬季防寒防撞击手套
[0001]本技术涉及手套工艺
,具体的,本技术涉及一种浸胶后手背无缝热合TPR(热塑性橡胶)多功能防寒防撞击手套。
技术介绍
[0002]人体手背,指关节,指甲及骨头在恶劣的工作环境进行操作或户外运动时非常容易受到外力冲击波风险而受伤,在极寒以及带有锋利物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降低手部的活动性能。因此,急需要一种既能缓冲外部冲击,且能保证手指免受锋利物伤害、又能防止外界液体浸入手部的防撞防切割防渗透手套。
[0003]现有的防护手套通过对所使用的胶进行处理或者在胶表面做进一步的防渗透处理来达到液体不渗透的目的,所使用的手套内胆通常采用普通内胆,所以普通的手套只能表面防泼水,不能起到防切割的保护;如果表面水渍比较多,很容易渗透到手部,影响抓握的耐疲劳性及舒适度,如长时间戴会使手部表面产生水泡或者过敏现象,甚至有油污的情况下长期使用会使手部表面产生不良反应如发痒以及腐烂等现象。另外,手套背面的撞击防护层通常采用缝制的方法,缝迹会使得浸胶后的手套手背出现针孔,破坏液体不渗透功能,这样的设计虽然也达到了冲击保护目的,但是不能起到防渗透的作用。如何让手部在受到保护的同时,既保持舒适干燥又能不影响手指运动功能安全地工作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液体渗透保持佩戴者的手干燥舒适耐疲劳,并有与对应手指及手背相适配的能缓冲外部的冲击力的多功能冬季防寒防撞击手套。本技术主要通过对手套本体采用无缝防透胶U2织法的无缝内胆及浸胶后在手背上热合TPR模块提供防撞保护来赋予手套防撞防渗漏功能;此外,通过对手套手掌部增加防切割保暖内胆及防水层可以进一步达到防切割防水的目的。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功能冬季防寒防撞击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及TPR防撞保护层,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手套无缝内胆及至少一层浸胶层,所述手套无缝内胆包括针织内胆和保暖内胆,具有手套掌面、手套背面和手腕部,所述针织内胆和保暖内胆中的至少一个是防切割的;所述TPR防撞保护层无缝热粘合于手套背面,包括手指防护层和手背防护层。
[0007]优选地,所述手指防护层包括拇指防护层和4个与对应手指形态相适应的通用手指防护层;所述拇指防护层的指掌关节的手背延伸方向设有整体防撞块;所述拇指防护层拇指指尖部位和所述通用手指防护层的指尖部位均开设有分割槽Ⅰ,所述拇指防护层第一指关节位置和所述通用手指防护层的手指第二指节处均开设有分割槽Ⅱ;所述分割槽Ⅰ和分割槽Ⅱ之间、所述拇指防护层分割槽Ⅰ与所述整体防撞块之间以及所述通用手指防护层分割槽Ⅰ与通用手指指掌关节之间均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横向缝Ⅰ;所述手背防护层包括上
手背防护层和下手背防护层,所述上手背防护层位于所述通用手指防护层下端且与所述手指防护层相接,包括与通用手指防护层相接的横向缝Ⅱ、与横向缝连接的多边形模块、位于多边形模块与下手背防护层之间的对勾样式模块(具有对勾样凹槽);所述下手背防护层位于所述上手背防护层的下端且与所述上手背防护层相接,呈现形状为“X”型。
[0008]优选地,所述拇指防护层与所述手背防护层之间是分隔开的。
[0009]优选地,所述分割槽Ⅰ和分割槽Ⅱ均为“√”样式;所述“X”型下手背防护层为轴对称结构,所述“X”型下手背防护层设有若干条倾斜设置的弯曲应变伸缩缝。
[0010]优选地,所述手套掌面包括所述外层浸胶层、所述针织内胆和内层。
[0011]优选地,所述手套掌面还包括防水中间层,位于所述针织内胆和所述内层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浸胶层覆盖范围包括覆盖整个手掌面及手背的3/4浸胶、覆盖整个手掌面的掌浸胶或覆盖整个手掌面、手背及手腕的全浸胶。
[0013]优选地,所述浸胶层包括第一浸胶层、第二浸胶层和第三浸胶层;所述第一浸胶层、所述第二浸胶层和所述第三浸胶层均为全浸胶的PVC与NBR混合层。
[0014]优选地,所述浸胶层包括第一浸胶层和第二浸胶层;所述第一浸胶胶层为非发泡的光面胶,所述第二浸胶层为发泡胶。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浸胶层为3/4浸胶的乳胶层;所述第二浸胶层为覆盖整个手掌面及手套背面的第一指节骨的位置以上的乳胶层,外部为磨砂面。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浸胶层为覆盖整个手掌面及手套背面的第一指节关节的位置以上的丁腈层;所述第二浸胶层为浸胶至整个手掌面及手套背面的第一指节骨的位置以上的丁腈层,外部为磨砂面。
[0017]优选地,所述防撞保护层防撞点厚度大于4.0mm(例如4.0
‑
8.0mm,如5.0mm、6.0mm、7.0mm),所述防撞点硬度范围为35
‑
45HA。
[0018]本申请中,针织内胆可由涤纶、氨纶或尼龙针织而成,保暖内胆可由腈纶纱编织而成。防切割的针织内胆可由涤纶、氨纶或尼龙加上钢丝和/或玻纤和/或HPPE等针织而成,防切割的保暖内胆可由腈纶纱加上钢丝和/或玻纤和/或HPPE等编织而成。
[001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针织内胆采用涤纶针织而成,所述涤纶规格为70
‑
80D双股;内层为HPPE、钢丝、腈纶纱多种材料混合而成,所述HPPE规格为400D,钢丝为0.05MM腈纶纱为28S。
[0020]在另一实施方案中,针织内胆采用涤纶针织而成,所述涤纶规格为70
‑
80D双股;保暖内胆为玻纤、涤纶、腈纶纱混合而成,所述玻纤规格为100D,涤纶规格为75D,腈纶规格为28S。
[0021]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手套主体针织内胆采用PE、涤纶、钢丝、玻纤、氨纶、尼龙,所述PE规格为200D,涤纶75D,钢丝0.04MM,玻纤规格为150D,氨纶规格为70D,尼龙规格为70D;中间层为TPU防水袋(防水中间层),保暖内胆为腈纶纱编织而成;所述腈纶纱规格为28S。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23](1)本技术根据各手指的形态和活动规律设置了与对应手指相适配的手指防护层,既对手指进行了全方位保护又保证了手指的自由活动;五指关节处带有“√”(对勾)形状的结构设计使得手套受到撞击压缩时,可以提供合理的压缩空间,帮助缓冲,更进一步
提升了防撞击效果。
[0024](2)本技术的手背防护层在上部分设置分隔块以及下部分的整体“X”型设计,保证了手掌弯曲过程中手背的收缩,这种结构设计满足了握拳舒适度的同时,达到了手背部分的撞击防护要求,并且可以根据手背实际需要对防护的面积进行任意缩减。
[0025](3)本技术采用U2织法,内胆由面纱和里纱交织而成,从而改进了内胆密度,减小了缝隙,相对于单路纱线织成的内胆,明显改进了3/4或全浸胶手套的透胶问题,降低了次品率。
[0026](4)本技术采用浸胶后再热合TPR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冬季防寒防撞击手套,包括手套本体及TPR防撞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手套无缝内胆及至少一层浸胶层,所述手套无缝内胆包括针织内胆和保暖内胆,具有手套掌面、手套背面和手腕部,所述针织内胆和保暖内胆中的至少一个是防切割的;所述TPR防撞保护层无缝热粘合于手套背面,包括手指防护层和手背防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冬季防寒防撞击手套,其特征在于,在针织内胆与保暖内胆之间设有防水中间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冬季防寒防撞击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防护层包括拇指防护层和4个与对应手指形态相适应的通用手指防护层;所述拇指防护层的指掌关节的手背延伸方向设有整体防撞块;所述拇指防护层拇指指尖部位和所述通用手指防护层的指尖部位均开设有分割槽Ⅰ,所述拇指防护层第一指关节位置和所述通用手指防护层的手指第二指节处均开设有分割槽Ⅱ;所述分割槽Ⅰ和分割槽Ⅱ之间、所述拇指防护层分割槽Ⅰ与所述整体防撞块之间以及所述通用手指防护层分割槽Ⅰ与通用手指指掌关节之间均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横向缝Ⅰ,所述手背防护层包括上手背防护层和下手背防护层,所述上手背防护层位于所述通用手指防护层下端且与所述手指防护层相接,包括与通用手指防护层相接的横向缝Ⅱ、与横向缝连接的多边形模块、位于多边形模块与下手背防护层之间的对勾样式模块;所述下手背防护层位于所述上手背防护层的下端且与所述上手背防护层相接,呈现形状为“X”型;和/或所述拇指防护层与所述手背防护层之间是分开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云,李芳,何冬林,赵卫,严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赛立特安全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