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祥发专利>正文

三相竖直轴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65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竖直轴风机,包括立柱、支承转盘、动能传输组件及至少1个涡轮组件,支承转盘可相对于立柱转动,至少1个涡轮组件由下而上叠放设置于支承转盘上表面上,且至少1个涡轮组件穿置于立柱上并可相对于立柱转动,使得该涡轮组件在风力作用下带动支承转盘转动;支承转盘的外周缘设置有传动段,且传动段与动能传输组件传动连接,以将支承转盘的动能向外部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风机叶片自导流特性,形成最有利于前一组叶片获得更大动能的风向和风压,因而大大增加了前一组叶片的能量收集;风力的总体正向力臂增大,使风机动能获得加大;将部分本属于逆向的风流偏转为正向风流,更进一步提高风机的采能效率。更进一步提高风机的采能效率。更进一步提高风机的采能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相竖直轴风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能转化
,特别是一种三相竖直轴风机。

技术介绍

[0002]风力机是一种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用于发电,组成低转速风力发电机,再将该机械能转变为电能。风力发电机利用风力发电,向蓄电池充电蓄存电能,普遍适用于风能条件好、远离电网或电网不正常的地区,供给照明、电视机、探照灯、放像、通讯设备和电动工具用电;当然,还可以经逆变输入电网。
[0003]现有平行轴和竖直轴两大类风机,由于结构原因,各有优缺点。平行轴风机的优点是由于无逆向作用风力,效率高,缺点是占用土地和空间大,风电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浪费资源。竖直轴风机的优点是占用土地和空间小,场地适应性强,缺点是因有逆向风力的抵消作用,效率低,效费比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三相竖直轴风机,由于风机叶片自导流特性,使风机动能获得加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三相竖直轴风机,包括立柱、支承转盘、动能传输组件及至少1个涡轮组件,立柱设置于安装台面上,立柱上穿置有支承转盘,且支承转盘可相对于立柱转动,至少1个涡轮组件由下而上叠放设置于支承转盘上表面上,且该至少1个涡轮组件穿置于立柱上并可相对于立柱转动,使得该至少1个涡轮组件在风力作用下带动支承转盘转动;支承转盘的外周缘设置有传动段,且传动段与动能传输组件传动连接,以将支承转盘的动能向外部传输。
[0007]其中,还包括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传动轴与动能传输组件传动连接。
[0008]涡轮组件包括上板、下板及3组叶片组,3组叶片组布置于下板和上板之间,3组叶片组呈以立柱为中心轴的环形阵列状分布,且每组叶片组各布置在120
°
扇面区上;且,上板可转动连接于立柱上,处于最底层的涡轮组件的下板设置于支承转盘上,且处于上层的涡轮组件的下板叠放设置于与其相邻的处于下层的涡轮组件的上板上;其中,叶片组包括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在径向由外而内依次布置在120
°
扇面区上,且,定义在120
°
圆面扇面区由其0
°
线逆时针或顺时针至其120
°
线,在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上,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分别呈从其所在120
°
扇面区的0
°
线至该扇面区的弧线方向发散延伸,且外叶片和中叶片的径向间距以及中叶片和内叶片的径向间距分别逐渐增大,使得外叶片和内叶片的近心端形成增压出口。其中,作为优选的,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分别为柱面状结构,如圆形柱面或椭圆形柱面等,在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上,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分别呈从其水平近心端至其水平远心端向外发散延伸的外凸弧形状结构。
[0009]如上述,3组叶片组呈以立柱为中心轴的环形阵列状分别分布在120
°
扇面区上,且每组叶片组的叶片(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由其水平近心端至其水平远心端逐渐向外发
散,使得叶片具有自导流特性,在承受风流推动作用同时将风流的风向改变,使得前一组叶片(转动前方的一组叶片)获得更大动能的风向和风压,因而大大增加了前一组叶片的能量收集。
[0010]作为优选地,外叶片和内叶片的近心端端部布置于0
°
线,中叶片的近心端端部相对于0
°
线间隔一定间距形成L2内缺口;且,内叶片的远心端相对于120
°
线间隔一定间距形成L3外缺口。定义以立柱为中心轴且以叶片组外沿为半径D组成圆面,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分别在圆面上投影为L1弧段、L2弧段及L3弧段。
[0011]如此,形成特定位置关系,L3弧段的远心端内收一定间距形成L3外缺口,L2弧段的近心端相对于L1弧段近心端和L3弧段近心端连接线内收一定间距形成L2内缺口,使得风流进风增压和泄流相互优化得到适合值,使风机动能获得达到更优值。
[0012]进一步地,涡轮组件的数量为2个以上,相邻的两个涡轮组件之间有一个相位角度差,相差的角度为120
°
/m,且2个以上涡轮组件的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在水平向上向外发散朝向均为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其中涡轮组件的数量m为2,3,4...n。
[0013]再进一步地,该风机还包括支撑柱架及导流板,三座支撑柱架呈等边三角形状设置于至少1个涡轮组件周边。三个导流板分别设置于三座支撑柱架上,导流板内侧端与涡轮组件外沿存在一定间隙,且导流板的入射角为45
°
;其中导流板的竖向两端端面高度差与至少1个涡轮组件相同。支撑柱架起到抗倾侧作用;导流板起到增加风流量,加大采集能量的作用。
[0014]在进一步地,该风机还包括支承平台,支承平台设置于安装台面上,立柱设置于支承平台上,支承转盘包括转盘外圈和转盘内圈,处于最底层的涡轮组件的下板设置于转盘外圈上,转盘外圈转动连接于转盘内圈上,转盘内圈固定安装于立柱的底部,转盘内圈固定安装于支承平台上。如此利用支承转盘及支承平台在竖向支承涡轮组件,利于支承大型涡轮的巨大重量,保障支承涡轮平稳转动。
[0015]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为风机带来三个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由于风机叶片自导流特性,使每组叶片在将风能转化为风机动能的同时,更将风流的风向改变,形成最有利于前一组叶片获得更大动能的风向和风压,因而大大增加了前一组叶片的能量收集。
[0017]2.本专利技术经叶片导流风力的总体正向力臂增大,使风机动能获得加大。
[0018]3.本专利技术叶片导流作用能将部分本属于逆向的风流偏转为正向风流,在减少了风机逆流的同时加大了风机的正向风流,更进一步提高风机的采能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一组叶片位置布局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的三组叶片位置布局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的三组叶片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1的停机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本专利技术的实例2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例3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例4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图8的支撑柱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图8的A部放大图。
[0030]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例5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例6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中,1、支承平台,2、立柱,3、涡轮组件,4、支承转盘,5、动能传输组件,6、停机组件,7、支撑柱架I,8、支撑柱架II。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竖直轴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支承转盘、动能传输组件及至少1个涡轮组件,所述立柱设置于安装台面上,所述立柱上穿置有支承转盘,且支承转盘可相对于立柱转动,所述至少1个涡轮组件由下而上叠放设置于支承转盘上表面上,且所述至少1个涡轮组件穿置于立柱上并可相对于立柱转动,使得该涡轮组件在风力作用下带动支承转盘转动;所述支承转盘的外周缘设置有传动段,且传动段与动能传输组件传动连接,以将支承转盘的动能向外部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竖直轴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组件包括上板、下板及3组叶片组,3组叶片组布置于下板和上板之间,3组叶片组呈以立柱为中心轴的环形阵列状分布,且每组叶片组各布置在120
°
扇面区上;且,上板可转动连接于立柱上,处于最底层的涡轮组件的下板设置于支承转盘上,且处于上层的涡轮组件的下板叠放设置于与其相邻的处于下层的涡轮组件的上板上;其中,叶片组包括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在径向由外而内依次布置在120
°
扇面区上,且,定义在120
°
圆面扇面区由其0
°
线逆时针或顺时针至其120
°
线,在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上,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分别呈从其所在120
°
扇面区的0
°
线至该扇面区的弧线方向发散延伸,且外叶片和中叶片的径向间距以及中叶片和内叶片的径向间距分别逐渐增大,使得外叶片和内叶片的近心端形成增压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竖直轴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分别为柱面状结构,在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上,外叶片、中叶片及内叶片分别呈从其水平近心端至其水平远心端向外发散延伸的外凸弧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发
申请(专利权)人:王祥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