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多主梁的分叉桥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62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主梁的分叉桥墩,包括桥墩分叉构造和墩顶铰支座;所述桥墩分叉构造包括两个顺桥向分叉墩、两个横桥向分叉墩和一个分叉过渡段,两个所述顺桥向分叉墩和两个所述横桥向分叉墩均通过一个所述分叉过渡段与主墩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桥墩分叉构造主要由四个分叉墩和一个分叉过渡段组成,保证了主梁结构的稳定性,在保证结构受力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人行天桥的景观效果。顺桥向分叉墩采用梯形截面,第一腹板热弯成形,棱线分明,外形效果较好。顺桥向分叉墩的底板与过渡段第二加劲板对齐;横桥向分叉墩的第二顶板与顶板加劲板对齐,第二腹板与节点板对接,将上部结构荷载分别有效传递至分叉过渡段,由分叉过渡段将荷载平稳传递至主墩。过渡段将荷载平稳传递至主墩。过渡段将荷载平稳传递至主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多主梁的分叉桥墩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多主梁的分叉桥墩。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大多数人行天桥采用双立柱形式的下部结构。这种形式的下部结构受力简单,建造方便,但景观效果单调。
[0003]对于桥面较宽的大型人行天桥,上部结构常采用多主梁的结构形式,下部结构对应一般也采用双立柱形式,以保证主梁的稳定性。但有些工程中,对人行天桥的景观要求较高,需要对天桥的下部结构进行造型优化设计。
[0004]人行天桥的下部结构造型优化设计后,改变了受力结构,因此需要改进其桥墩结构,即满足景观要求,又满足宽度较大的人行桥的结构受力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使得人行天桥的桥墩结构,即满足景观要求又满足宽度较大的人行桥的结构受力需求。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主梁的分叉桥墩,包括梁体和桥墩,所述梁体和所述桥墩之间借由桥墩分叉构造相连接;
[0007]所述桥墩分叉构造包括四个分叉墩和一个分叉过渡段;
[0008]四个所述分叉墩由两个顺桥向分叉墩和两个横桥向分叉墩组成;
[0009]两个所述顺桥向分叉墩用于支撑所述梁体的主纵梁,所述顺桥向分叉墩与所述主纵梁之间通过墩顶铰支座连接;
[0010]两个所述横桥向分叉墩分别支承于所述梁体两侧的次纵梁上,所述横桥向分叉墩与所述主纵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顺桥向分叉墩包括由第一顶板、底板和第一腹板组成的第一杆件,在所述第一杆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隔板,在所述第一杆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封板以及两个第一加劲板。
[0012]优选的,所述横桥向分叉墩包括由第二顶板和第二腹板组成的第二杆件,在所述第二杆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隔板。
[0013]优选的,所述分叉过渡段包括由第三顶板、第三腹板、第二加劲板和第三隔板组成的桥墩,所述桥墩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封板,两个所述顺桥向分叉墩相交于所述第二封板上,两个横桥向分叉墩相交于第一节点隔板上,所述第一节点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桥墩内的顶板加劲板,所述第二腹板在节点区域设置有节点板,所述第二隔板之间通过第二节点隔板相连接。
[0014]优选的,单个所述墩顶铰支座包括两个下耳板、两个第一上耳板和一个第二上耳板、一个主销轴和一个锁定销轴,所述主销轴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下耳板、两个所述第一上耳
板以及一个所述第二上耳板,所述锁定销轴用于固定所述主销轴。
[0015]优选的,两个所述下耳板布置于所述第二上耳板的两侧,所述下耳板与所述第一封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上耳板布置于所述第二上耳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上耳板和所述第二上耳板分别与所述主纵梁固定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顺桥向分叉墩与所述分叉过渡段采用对接坡口全熔透焊缝连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一腹板采用热弯成形,所述顺桥向分叉墩的横截面为梯形。
[0017]优选的,所述下耳板与所述第一封板采用坡口全熔透焊缝连接的方式固定,所述下耳板包括第一耳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三加劲板。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上耳板与所述主纵梁采用坡口全熔透焊缝连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一上耳板包括第二耳板和第四加劲板。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上耳板与所述主纵梁采用坡口全熔透焊缝连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二上耳板包括第三耳板和第二加强板。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0022]1、桥墩分叉构造主要由四个分叉墩和一个分叉过渡段组成,四个分叉墩即两个顺桥向分叉墩和两个横桥向分叉墩保证了主梁结构的稳定性,在保证结构受力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人行天桥的景观效果。
[0023]2、顺桥向分叉墩采用梯形截面,第一腹板采用热弯成形,棱线分明,外形效果较好。
[0024]3、顺桥向分叉墩的底板与过渡段第二加劲板对齐;横桥向分叉墩的第二顶板与顶板加劲板对齐,第二腹板与节点板对接,将上部结构荷载分别有效传递至分叉过渡段,由分叉过渡段将荷载平稳传递至主墩。
[0025]4、墩顶铰支座仅布置于顺桥向分叉墩,保证该处竖向荷载的传递,同时可以释放主纵梁的转角,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中顺桥向分叉墩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中A

A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3中B

B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中横桥向分叉墩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6中C

C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技术中分叉过渡段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图8中D

D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图8中E

E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8中F

F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12为图8中G

G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8]图13为本技术中墩顶铰支座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39]图14为本技术中墩顶铰支座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40]图15为本技术中下耳板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41]图16为本技术中下耳板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42]图17为本技术中第一上耳板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43]图18为本技术中第一上耳板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44]图19为本技术中第二上耳板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45]图20为本技术中第二上耳板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46]图中:1桥墩分叉构造、11顺桥向分叉墩、111第一顶板、112底板、113第一腹板、114第一隔板、115第一封板、116第一加劲板、12横桥向分叉墩、121第二顶板、122第二腹板、123第二隔板、13分叉过渡段、131第三顶板、132第三腹板、133第二加劲板、134第三隔板、135节点板、136顶板加劲板、137第二封板、138第一节点隔板、139第二节点隔板、2墩顶铰支座、21下耳板、211第一耳板、212第一加强板、213第三加劲板、22第一上耳板、221第二耳板、222第四加劲板、23第二上耳板、231第三耳板、232第二加强板、24主销轴、25锁定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0048]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多主梁的分叉桥墩,包括梁体和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和所述桥墩之间借由桥墩分叉构造(1)相连接;所述桥墩分叉构造(1)包括四个分叉墩和一个分叉过渡段(13);四个所述分叉墩由两个顺桥向分叉墩(11)和两个横桥向分叉墩(12)组成;两个所述顺桥向分叉墩(11)用于支撑所述梁体的主纵梁,所述顺桥向分叉墩(11)与所述主纵梁之间通过墩顶铰支座(2)连接;两个所述横桥向分叉墩(12)分别支承于所述梁体两侧的次纵梁上,所述横桥向分叉墩(12)与所述主纵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主梁的分叉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顺桥向分叉墩(11)包括由第一顶板(111)、底板(112)和第一腹板(113)组成的第一杆件,在所述第一杆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隔板(114),在所述第一杆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封板(115)以及两个第一加劲板(1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多主梁的分叉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桥向分叉墩(12)包括由第二顶板(121)和第二腹板(122)组成的第二杆件,在所述第二杆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隔板(1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多主梁的分叉桥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过渡段(13)包括由第三顶板(131)、第三腹板(132)、第二加劲板(133)和第三隔板(134)组成的桥墩,所述桥墩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封板(137),两个所述顺桥向分叉墩(11)相交于所述第二封板(137)上,两个横桥向分叉墩(12)相交于第一节点隔板(138)上,所述第一节点隔板(138)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桥墩内的顶板加劲板(136),所述第二腹板(122)在节点区域设置有节点板(135),所述第二隔板(123)之间通过第二节点隔板(139)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胡方健黄生富缪璋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