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系统的二次负荷频率协同时延控制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电力系统和负荷频率控制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的二次负荷频率协同时延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系统正面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转型。相较于传统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含有高比例新能源及大量电力电子设备,惯性系数和阻尼系数都较小,在带来许多优势的同时,波动性较大、系统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0003]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设计一种具有良好调节控制能力的新型控制系统,可以合理调配新型电力系统中传统发电机、新能源以及储能设备之间的功率分布,快速稳定新能源和系统扰动带来的波动性。因此,为了保证新型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对其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004]目前针对频率的分布式控制研究较少,主要控制手段仍是传统的自动发电控制。但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节点数量快速增加,集中式控制对通信网络性能及计算中心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分散式控制仅利用局部测量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系统的二次负荷频率协同时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构建电力系统传输网络和稀疏通信网络的有向图;构建电力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模型;获取电力系统中每条母线的功率偏差和频率偏差;基于所述有向图和所述状态空间方程模型,利用所述功率偏差和所述频率偏差,采用考虑通信时滞的一致性算法进行二次负荷频率协同时延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系统的二次负荷频率协同时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传输网络和稀疏通信网络的有向图,具体如下:定义四个矩阵描述传输网络和稀疏通信网络中的互联结构,分别如下:定义四个矩阵描述传输网络和稀疏通信网络中的互联结构,分别如下:定义四个矩阵描述传输网络和稀疏通信网络中的互联结构,分别如下:定义四个矩阵描述传输网络和稀疏通信网络中的互联结构,分别如下:公式中,k表示母线i与母线j之间的传输线;I为单位矩阵;m为发电机母线总条数;n为含新能源及储能母线的总条数;A0表示网络的互联结构矩阵;A表示含有基准母线的互联结构矩阵;Γ1为的单位矩阵的增广矩阵;Γ2为的单位矩阵的增广矩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系统的二次负荷频率协同时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模型具体如下:于,所述电力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模型具体如下:于,所述电力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模型具体如下:于,所述电力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模型具体如下:于,所述电力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模型具体如下:公式中,M是发电机惯性常数,M>0;D
g
是发电机阻尼系数,D
g
>0;ω
g
为传统发电机母线的频率偏差,δ是标称频率ω0下的电压相位角;P
M
是输入传统发电机的机械功率;d
g
为传统发电机母线上功率扰动;α为母线电压相位角之差,α
i
=δ
i
‑
δ
m+n
;D
VSC
是分布式电源的等效阻尼系数;M
p
为下垂系数;ω
VSC
为含分布式电源母线的频率偏差;ω
ref
为参考电压频率;d
VSC
为含分布式电源母线上功率扰动;T
TG
为传统发动机涡轮调速系统恒定参数;为传统发动机涡轮调速系统中对发电机的控制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凡,任欣怡,别朝红,刘子玄,马雪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