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片检测用自适应灰度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736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灰度校正方法,为解决现有电池极片检测存在检测效率低且耗时、人工成本高和对参检人员要求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极片检测用自适应灰度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光源亮度和极片灰度进行标定,保存标定文档;S2:设置调节次数和间隔参数;S3:设置调节起始图像ID;S4:读取标定文档;S5:计算线性关系;S6:按照参数设置采集极片图像;S7:跳过瑕疵图像;S8:计算极片灰度值;S9:通过线性关系计算光源亮度并调节光源;S10:判断极片灰度是否达到标准灰度或是否超过调节次数;S11:确认光源亮度;S12:重复S2~S11;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校正准确度高、检测效率高、能耗低和使用成本低的特点。低和使用成本低的特点。低和使用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极片检测用自适应灰度校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灰度校正方法,尤其是一种电池极片检测用自适应灰度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池极片生产工艺存在极片灰度异常问题,如:极片未辊压的情况,自动判断当前图像是否为极片未辊压,若是,则需要跳过该图像,但由于未辊压通常是连续多张图像出现,仅通过灰度梯度判断不准确;
[0003]同时电池生产中因不同的工艺参数导致极片成像灰度不在灰度标准范围内而影响极片瑕疵的灰度、对比度等特征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瑕疵漏检、误分类、过杀以及尺寸测量异常等实际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常采用人工与机械的结合完成,当发现疑似缺陷出现,需要人工上前检查,查看时还需要停下设备或将设备的速度降到最低,以便于人工检查,对于参检人员还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经验,才能准确的快速的给出检测结果。
[0005]利用机器视觉检测电池极片行业内,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这就要求被检测物的标准化程度高,但电池极片难以保证涂布时工艺参数仅产生细微变化,因此需要通过算法尽可能使得极片灰度在标准值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片检测用自适应灰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光源亮度和极片灰度进行标定,保存光源亮度值与极片灰度值标定文档;S2:设置调节次数和间隔参数;S3:设置调节起始图像ID;S4:读取S1中保存的光源亮度值与极片灰度值标定文档;S5:计算光源亮度值和极片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关系;S6:按照间隔参数选择极片图像;S7:跳过存在瑕疵的图像;S8:计算当前极片灰度值;S9:通过线性关系计算光源亮度调节值并调节光源;S10:判断当前极片灰度是否达到标准灰度或是否超过调节次数,当判定为“是”进入S11,当判定为“否”回到S6;S11:确认光源亮度;S12:重复S2~S11;所述S7中跳过存在瑕疵的图像,包括如下步骤:Ⅰ:根据采集参数采集图像;Ⅱ:计算当前图像灰度直方图;Ⅲ:判断是否存在灰度突变,当判定为“是”进入Ⅳ,当判定为“否”进入

;Ⅳ:判断是否满足未辊压判定条件,当判定为“是”进入

,当判定为“否”进入



:判断是否为未辊压开始或结束,当判定为“是”进入

,当判定为“否”进入



:记录未辊压头尾标记;

:跳过当前图像;

:重复Ⅰ~



:判定未辊压标记是否为“头标记”,当判定为“是”进入

,当判定为“否”进入



:使用未辊压阈值参数分割;

:判定是否满足未辊压判定条件,当判定为“是”进入

,当判定为“否”进入



:使用当前图像进行灰度自适应校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检测用自适应灰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光源亮度和极片灰度标定,包括如下步骤:

:记录光源原始亮度值;

:初始化光源亮度、调节步长参数和图像采集间隔参数;

:将光源亮度值调整到亮度下限;

:按照光源调节参数和图像采集参数选择极片图像;

:跳过存在瑕疵的图像;

:计算极片灰度值;

:写入光源亮度值和极片灰度值;

:判定光源亮度是否达到上限,当判定为“是”进入

,当判定为“否”回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卫东王岩松方志斌罗兵吴健雄韩飞
申请(专利权)人: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