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33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动操作机构,包括柜体和一端与柜体铰接的柜门,所述柜门背离柜体一面并远离柜门与柜体铰接部位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插有绝缘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处于柜体内的一端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远离传动轴的一端卡接在卡槽内,所述卡槽开设在定位部上表面,所述定位部底部安装有绝缘部,所述绝缘部一侧面开设有方孔,所述方孔内安装有两个分别与进线火线、柜体内电气元器件电性连接的导电部,所述绝缘部面向定位部的一面安装有使两个导电部断开或相通的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开启柜门进行检修时,由检修人员掌握送电的主动权,避免其他人不明情况而送电,提高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操作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动操作机构,属于配电柜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配电柜一般由柜体和柜门组成,其中柜门一端与柜体是铰链,柜门另一端与柜体锁定,配电柜内的电气元器件在检修时,需要开启柜门,并切断进入柜体内电源线的电路,方可进行无电检修,当控制进入柜体内电源线的控制开关远离柜体时,在对柜体内的电气元器件进行检修过程中,容易被不明情况的人员送电,使柜体内的电气元器件带电,通过在控制开关处悬挂停电牌的方式,因送电主动权不在检修人员手里,故检修人员的安全不能由自己掌握,发生误送电的概率较大,故需要设计一种使送电权掌握在检修人员手里的电动操作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操作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操作机构,包括柜体和一端与柜体铰接的柜门,所述柜门背离柜体一面并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操作机构,包括柜体(1)和一端与柜体(1)铰接的柜门(6),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6)背离柜体(1)一面并远离柜门(6)与柜体(1)铰接部位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插有绝缘的传动轴(12),所述传动轴(12)一端与伺服电机(9)输出端连接固定,所述传动轴(12)处于柜体(1)内的一端安装有卡板(5),所述卡板(5)远离传动轴(12)的一端卡接在卡槽(16)内,所述卡槽(16)开设在定位部(2)上表面,所述定位部(2)与柜体(1)连接固定,所述定位部(2)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定位部(2)底部安装有绝缘部(3),所述绝缘部(3)一侧面开设有方孔(22),所述方孔(22)内安装有两个分别与进线火线、柜体(1)内电气元器件电性连接的导电部(24),两个所述导电部(24)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绝缘部(3)一侧面开设有两个穿线孔(4),所述导电部(24)一侧面开设有与穿线孔(4)相对齐的插孔(23),所述绝缘部(3)面向定位部(2)的一面安装有使两个导电部(24)断开或相通的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导电的金属块(21),所述绝缘部(3)面向定位部(2)的一面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与方孔(22)相通,所述金属块(21)滑动安装在矩形孔内,所述金属块(21)的宽度与两个导电部(24)之间的间隙宽度相同,所述金属块(21)上表面安装有压杆(17),所述卡槽(16)内底部开设有竖向布置的导向孔(38),所述压杆(17)远离金属块(21)的一端贯穿导向孔(38)并延伸至卡槽(16)内,所述金属块(21)相平行的两个侧面上部边缘处均固定有支耳(18),所述支耳(18)延伸至限位槽(20)内,所述限位槽(20)开设在矩形孔内壁上,所述限位槽(20)内底部安装有第一弹簧(19),所述第一弹簧(19)上端与支耳(18)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3)底部开设有两个沉头螺孔(25),所述沉头螺孔(25)与穿线孔(4)相通,所述沉头螺孔(25)内螺纹连接有用于限制进线火线位置的内六角螺丝(2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2)背离定位部(2)的一侧设有托座(7),所述托座(7)与柜门(6)连接固定,所述托座(7)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与卡板(5)相配合的条形槽(8),所述卡板(5)具有导电性,所述条形槽(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姜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飞凌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