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电气触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716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底板电气触点”。一种附件附接系统包括在车辆上提供附接接口的底板。底板被配置成与附件接合以将附件固定到车辆。底板和附件被配置成通过电气接触接口彼此电气连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板电气触点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0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3/254317的优先权,并且所述美国临时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0003]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将附件固定到车辆的附接系统。

技术介绍

[0004]车辆运输各种类型的货物。例如,用户可以依靠车辆将附件(诸如容器和工具)运输到作业现场和从作业现场运输所述附件。需要运输的附件可以基于用户在作业现场执行的任务而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件附接系统,所述附件附接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在车辆上提供附接接口;其中底板被配置成与附件接合以将附件固定到车辆;并且其中底板和附件被配置成通过电气接触接口彼此电气连接。
[0006]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电气接触接口包括与底板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片和与附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突片。
[0007]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脚,并且底板包括被配置成接收至少一个支脚的至少一个孔,并且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片包括位于多个不同安装取向上的多个第一接触突片,并且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突片安装在至少一个支脚上以在期望的安装取向上与多个第一接触突片中的一个选择性地接合。
[0008]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附件被配置成可从底板上的一个安装取向选择性地拆卸,使得附件可立即以安装取向中的一个不同安装取向重新附接。
[0009]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触突片位于安装到底板的接收器外壳内。
[0010]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接收器外壳包括多个接收器隔室,其中每个接收器隔室对应于一个安装取向,并且其中至少一个支脚插入接收器隔室中的一个选定的接收器隔室中,以将至少一个支脚机械地锁定在适当位置,同时将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突片与相应的第一接触突片接合以将附件电气地连接到底板。
[0011]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每个接收器隔室包括弹簧加载的门,所述弹簧加载的门被偏置到关闭位置,并且其中弹簧加载的门在至少一个支脚接合弹簧加载的门以进入相应的接收器隔室时移动到打开位置。
[0012]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每个接收器隔室包括一对
第一接触突片。
[0013]在一些方面,本文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接收器外壳包括板部分,所述板部分具有将与至少一个支脚将插入穿过其中的底板开口对准的中心开口,并且其中板部分具有背向底板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面向的第二表面,并且其中接收器外壳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从第二表面向外延伸并且围绕中心开口间隔开,并且其中支撑件被配置成为每个接收器隔室支撑弹簧加载的门。
[0014]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每个接收器隔室包括从第二表面向外延伸以限定每个接收器隔室的多个壁,并且其中弹簧加载的门包封每个接收器隔室并且面向中心开口。
[0015]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成对的第一接触突片被安装成延伸穿过每个接收器隔室中的第二表面,并且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突片安装在至少一个支脚的面向上的表面上,以在至少一个支脚以期望的安装取向插入接收器隔室中的一个选定的隔室中时与一对第一接触突片选择性地接合。
[0016]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成对的第一接触突片连接到公共线束。
[0017]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垫圈,所述垫圈安装在板部分的第一表面上以为多个第一接触突片提供密封。
[0018]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附接接口包括机械连接接口,所述机械连接接口具有多个支脚,所述多个支脚在接合时各自被接收在多个孔中的一个内。
[0019]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系统,其中底板通过额外的附接接口附接到车辆表面。
[0020]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件附接方法,所述附件附接方法包括:通过将至少一个支脚插入穿过孔以将至少一个支脚机械地锁定在适当位置来将附件附接到由车辆支撑的底板,同时将附件电气地连接到底板。
[0021]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方法,其中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脚,并且底板包括孔,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以多个不同安装取向将多个第一接触突片定位在底板上,以及将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突片安装在至少一个支脚上以在期望的安装取向上与多个第一接触突片中的一个选择性地接合。
[0022]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方法,其中附件被配置成可从底板上的一个安装取向选择性地拆卸,使得附件可以通过以下操作立即以安装取向中的一个不同安装取向重新附接:
[0023]使至少一个支脚从孔中滑出;
[0024]将附件提升远离底板;
[0025]将附件旋转到不同的安装取向;
[0026]将至少一个支脚插入孔中;以及
[0027]使至少一个支脚滑动通过孔以将至少一个支脚机械地锁定在适当位置,同时将附件电气地连接到底板。
[0028]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件附接方法,所述附件附接方法包括:形
成接收外壳,所述接收外壳被配置成安装到可支撑在车辆内的底板;在接收外壳中提供多个第一接触突片,所述第一接触突片被配置成选择性地接合要附接到底板的附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突片;在接收器外壳内提供多个接收器隔室,其中每个接收器隔室对应于一个安装取向;在每个接收器隔室中提供一对第一接触突片;以及为每个接收器隔室安装弹簧加载的门,所述弹簧加载的门被偏置到关闭位置以保护第一接触突片。
[0029]在一些方面,本文所述的技术涉及一种附接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垫圈安装在板部分的顶部上,以覆盖并密封接收器外壳内的多个第一接触突片。
[0030]可以独立地或以任何组合方式采用前述段落、权利要求或以下描述和附图的实施例、示例和替代方案,包括它们的各种方面或相应个别特征中的任何一个。结合一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征适用于所有实施例,除非此类特征是不兼容的。
附图说明
[0031]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示例的各种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随附于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可以简要地描述如下:
[0032]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的具有货厢的车辆的俯视图,所述货厢配备有可以用于固定附件的底板。
[0033]图2示出了图1的底板中的一个的俯视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提供与电力模块的电气连接的电气接触接口,所述电力模块与底板联接。
[0034]图3示出了图2的电气接触接口的俯视透视图,所述电气接触接口安装在附接到底板的接收器外壳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件附接系统,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在车辆上提供附接接口,所述底板被配置成与附件接合以将所述附件紧固到所述车辆,所述底板和所述附件被配置成通过电气接触接口彼此电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电气接触接口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片和与所述附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突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脚,并且所述底板包括被配置成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支脚的至少一个孔,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突片包括位于多个不同安装取向上的多个第一接触突片,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突片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支脚上以在所述期望的安装取向上与所述多个第一接触突片中的一个选择性地接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附件被配置成可从所述底板上的一个安装取向选择性地拆卸,使得所述附件可以立即以所述安装取向中的一个不同安装取向重新附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触突片位于安装到所述底板的接收器外壳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接收器外壳包括多个接收器隔室,其中每个接收器隔室对应于一个安装取向,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脚插入所述接收器隔室中的一个选定隔室中,以将所述至少一个支脚机械地锁定在适当位置,同时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触突片与所述相应的第一接触突片接合以将所述附件电气地连接到所述底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每个接收器隔室包括弹簧加载的门,所述弹簧加载的门被偏置到关闭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弹簧加载的门在所述至少一个支脚接合所述弹簧加载的门以进入所述相应的接收器隔室时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任选地,其中每个接收器隔室包括一对所述第一接触突片,和/或任选地,其中所述接收器外壳包括板部分,所述板部分具有将与所述至少一个支脚将插入穿过其中的底板开口对准的中心开口,并且其中所述板部分具有背向所述底板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并且其中所述接收器外壳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从所述第二表面向外延伸并且围绕所述中心开口间隔开,并且其中所述支撑件被配置成为每个接收器隔室支撑弹簧加载的门。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每个接收器隔室包括向外朝向所述底板延伸以限定每个接收器隔室的多个壁,并且其中弹簧加载的门包封每个接收器隔室并且面向所述接收器外壳中的中心开口。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成对的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伦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