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锋专利>正文

一种近视防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919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近视防控装置。防控装置包括防控装置本体,防控装置本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模块和恒流调节模块,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发光组件,发光组件通过恒流调节模块与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距离检测传感器或深度视觉模块,距离检测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第一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深度视觉模块的数据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的第二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哺光仪的新的硬件架构,不需要设置传统哺光仪的单筒或双筒,便能将入瞳的激光功率间接控制在安全的治疗范围内,无需调节瞳距便能直接使用,使用方便且舒适性高。使用方便且舒适性高。使用方便且舒适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视防控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近视防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近视防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朝阳的阳光谱辐照度相对值与中午的相比,在600nm~1300nm的光谱范围内有多个波峰,在这个范围内的红光和红外光是对人体有益的,现在已经有很多仪器利用这个范围内的光线做治疗,比如皮肤科的红光治疗仪,在眼科的应用则是治疗弱视和近视的哺光仪。
[0003]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2020年在《老年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使用能量密度为8mW/cm2的670nm的红色激光在早晨的时候照射眼底3分钟,从而让40岁以上用户的眼睛的锥状颜色对比敏感度(检测颜色的能力)提高了20%的报道,证明红光治疗对眼睛确实是有效果的。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100569200C公开了“一种半导体激光弱视治疗仪”,其发射功率为2~3mW,能够输出波长为630~650nm的红色激光照射眼底来治疗弱视。何明光教授在中国专利文献CN110237432A“一种增加眼底血流和代谢率的方法”中进一步验证了使用低强度红光和近红外光来照射眼底是对眼底有益处的;何明光教授还就这个结论发表了论文《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对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作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Effect of Repeated Low

Level Red

Light Therapy for Myopia Control in Children: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到眼科专业领域顶级国际期刊《Ophthalmology》上,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入瞳功率0.29mW、波长650nm的红色激光照射眼底可有效控制儿童近视进展。
[0005]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108474888A公开了一种“光学部件”,根据该文献的记载可知,一定波长的紫光或紫外光同样能够防控近视。该实现已经经过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眼科对招募的113名儿童所进行的为期两年的临床验证,临床验证结果证明紫光的近视防控效果与低浓度阿托品相当。
[0006]目前通用的哺光仪一般是双筒的,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5131448U中公开的“一种哺光仪”;或者是单筒的,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6603817U中公开的“一种便携式防近视哺光仪”;也有是开放式的,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657479A中公开的“一种智能手机视力保健装置”。
[0007]哺光仪最初是用来治疗弱视的,单筒设计的原因是弱视患者一般都是一只眼睛弱视,单筒便于弱视患者对弱视的眼睛进行单独治疗,所以哺光仪早期使用了单筒设计。双筒的设计是考虑到近视患者大部分都是两只眼睛近视,双筒方便患者两只眼睛同时接受治疗,双筒的哺光仪为了适应不同的瞳距,往往还设计了复杂的瞳距调节装置。无论是单筒的哺光仪还是双筒的哺光仪,使用镜筒都是为了控制患者瞳孔与激光二极管的距离,从而间接控制到达患者眼底的激光强度,比如满足到达瞳孔的激光总功率不超过1mW的二类激光标准(或入瞳功率不超过0.29mW的一类激光标准),使得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不会伤害眼
底;现在的镜筒的长度一般有127mm和230mm两种。开放式的哺光仪面临的难题是怎么控制适当的距离,使得既起到治疗效果,又不会带来伤害,市场上目前并未见投入实用。
[0008]专利技术人认识到,现有的带镜筒的哺光仪一般使用的都是功率为5mW左右的边缘发射(edge emitter)激光二极管,通过配光透镜或附加其他光束整形器件后调整为10mm左右直径的圆光斑,使用时需要根据用户实际情况来调节瞳距,才能使圆光斑能够照射到人眼,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并且使用时舒适性较差;另外,由于现有的哺光仪往往需要设置镜筒,因此体积也会较大,使用时较为麻烦。同时,现有的哺光仪都缺乏对用户与激光二极管实际距离的检测;并且现有的哺光仪往往都无法检测和控制到达人眼的激光强度,虽然现在的哺光仪中的激光二极管(LD)也有PD光敏来检测LD发出的激光强度,但是检测到的强度仅仅是初始的发射强度,不能反应实际到达到人眼的激光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近视防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哺光仪需要设置镜筒和调节瞳距,使用起来较为不便、舒适性较差的问题。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第一方面,一种近视防控装置,包括防控装置本体,所述防控装置本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模块和恒流调节模块,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恒流调节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恒流调节模块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发光组件电性连接;
[0012]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距离检测传感器或深度视觉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眼睛与所述防控装置本体的距离,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深度视觉模块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和深度视觉模块均与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同一面上;
[0013]所述发光组件发射红色激光、红外激光、紫色激光和紫外激光中的至少一种激光;所述发光组件发射的激光能够同时覆盖用户双眼。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显示模组和/或音频处理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和音频处理模组均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深度视觉模块,所述近视防控装置还包括额托支架,所述额托支架的前方设置有滑台模组,所述防控装置本体设置在所述滑台模组上,所述防控装置本体设置所述发光组件的一面面向所述额托支架;所述滑台模组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滑台模组用于带动所述防控装置本体上下、前后移动,或者带动所述防控装置本体上下、前后、左右移动;
[0016]所述深度视觉模块为单目摄像头时,所述额托支架的额托或下巴托上设置有刻度,用于辅助计算所述防控装置本体与人眼的距离和图像中的人眼瞳孔大小。
[0017]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滑台模组包括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通过第一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第一滑轨前后移动;所述第一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
电性连接;
[0018]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防控装置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防控装置本体设置所述发光组件的一面面向所述额托支架,所述第二滑块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所述防控装置本体沿所述第二滑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防控装置本体的第一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磁铁;或者所述防控装置本体的第一壳体的下端与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底座。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光强度传感器和/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视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控装置本体,所述防控装置本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主控模块和恒流调节模块,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恒流调节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恒流调节模块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发光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距离检测传感器或深度视觉模块,用于检测用户眼睛与所述防控装置本体的距离,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一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深度视觉模块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第二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和深度视觉模块均与所述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同一面上;所述发光组件发射红色激光、红外激光、紫色激光和紫外激光中的至少一种激光;所述发光组件发射的激光能够同时覆盖用户双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显示模组和/或音频处理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和音频处理模组均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深度视觉模块,所述近视防控装置还包括额托支架,所述额托支架的前方设置有滑台模组,所述防控装置本体设置在所述滑台模组上,所述防控装置本体设置所述发光组件的一面面向所述额托支架;所述滑台模组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滑台模组用于带动所述防控装置本体上下、前后移动,或者带动所述防控装置本体上下、前后、左右移动;所述深度视觉模块为单目摄像头时,所述额托支架的额托或下巴托上设置有刻度,用于辅助计算所述防控装置本体与人眼的距离和图像中的人眼瞳孔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视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模组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通过第一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第一滑轨前后移动;所述第一电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防控装置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防控装置本体设置所述发光组件的一面面向所述额托支架,所述第二滑块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所述防控装置本体沿所述第二滑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