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659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风机控制电路,涉及风机控制的技术领域。包括电压转换模块、依次连接的过零信号模块、导通角信号模块和挡位判断模块;过零信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过零信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直流电源连接;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导通角信号模块、电压转换模块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挡位判断模块连接,挡位判断模块控制光耦和可控硅产生对应挡位的交流电。其能够在电流输出稳定的情况下,使用继电器让小信号控制高压输出,并调整可控硅导通角改变交流电有效值大小进行输出。进行输出。进行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风机控制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机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风机,其可以应用于多种产品,例如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空气进化设备的对空气的吸进和吹出等等。而随着风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对速度的自定义调整需求也逐渐迫切。并且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是将电网的交流电压整流后,直接通过风机驱动电路以控制风机转动的,并利用控制电压的大小从而实现换挡,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流入到风机驱动电路的直流电压不稳定,以致风机驱动电路的电流输出不均衡,从而导致风机的转动不稳定。由此需要一种新的风机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控制电路,其能够在电流输出稳定的情况下,使用继电器让小信号控制高压输出,并调整可控硅导通角改变交流电有效值大小进行输出。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机控制电路,其包括电压转换模块、依次连接的过零信号模块、导通角信号模块和挡位判断模块;过零信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过零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转换模块、依次连接的过零信号模块、导通角信号模块和挡位判断模块;所述过零信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过零信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导通角信号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挡位判断模块连接,所述挡位判断模块控制光耦和可控硅产生对应挡位的交流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信号模块包括整流桥D11、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光耦U4、场效应管Q4和电容C19;所述整流桥D11的交流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整流桥D11的正极输出端与所述光耦U4的阳极连接,所述整流桥D11的负极输出端、电阻R27、电阻R28和所述光耦U4的阴极依次连接;所述光耦U4的阳极、所述电阻R29和所述光耦U4的阴极依次连接形成回路;所述光耦U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光耦U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6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光耦U4的集电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通过电阻R25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所述导通角信号模块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通过所述电容C19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角信号模块包括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4漏极连接的第一运算放大模块和第二运算放大模块,所述第一运算放大模块、所述第二运算放大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挡位判断模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8、电容C17、电阻R30、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位器R38和电位器R39;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1号引脚、7号引脚分别与所述挡位判断模块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2号引脚通过电阻R36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2号引脚、电阻R37和电阻R30依次连接并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2号引脚与所述电位器R39的移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39的一个固定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电位器R39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3号引脚、5号引脚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6号引脚通过电阻R35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6号引脚、电阻R34和电阻R33依次连接并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8的6号引脚与所述电位器R38的移动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38的一个固定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电位器R38的另一个固定端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耐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