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检测试管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466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试管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病毒检测试管箱。包括装置主体,所述第一置物板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套筒,所述防滑套筒的内侧设置有试管槽,所述第一置物板的内侧设置有定位内孔,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承接底板的内侧设置有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装置时,当无法确定装置主体的内侧是否有检测试管,或者是无法确定装置主体内侧的检测试管数量时,通过拉手将开合盖打开,然后通过观察窗对装置主体里面是否有检测试管及检测试管的具体数量进行观察,进而避免因直接打开箱体盖而对检测试管造成不利的影响。箱体盖而对检测试管造成不利的影响。箱体盖而对检测试管造成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毒检测试管箱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试管箱设备
,具体为一种病毒检测试管箱。

技术介绍

[0002]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的有机物种,它是由一个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借由感染的机制,这些简单的有机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
[0003]病毒研究的发展常常与病毒培养和检测方法的进步有密切的关系,在病毒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检测试管,同时还需要检测试管箱对检测试管进行储存。
[0004]现有的病毒检测试管箱,当无法确定试管箱的内侧是否有检测试管,或者是无法确定试管箱内侧检测试管的数量时,需要打开箱盖,这样会导致所有的检测试管均暴露在空气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毒检测试管箱,解决当无法确定试管箱的内侧是否有检测试管,或者是无法确定试管箱内侧检测试管的数量时,需要打开箱盖,这样会导致所有检测试管均暴露在空气中,在使用装置时,当无法确定装置主体的内侧是否有检测试管,或者是无法确定装置主体内侧的检测试管数量时,通过拉手将开合盖打开,然后通过观察窗对装置主体里面是否有检测试管及检测试管的具体数量进行观察,进而避免因直接打开箱体盖而对检测试管造成不利的影响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病毒检测试管箱,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对称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开合锁,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所述第一置物板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套筒,所述防滑套筒的内侧设置有试管槽,所述第一置物板的内侧设置有定位内孔,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设置有定位柱,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设置有承接底板,所述承接底板的内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试管槽的内侧设置有检测试管,所述检测试管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箱体盖,所述箱体盖的上端设置有提手,所述箱体盖的内侧设置有开合盖,所述箱体盖的内侧设置有开合槽,所述箱体盖的内侧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开合盖的上端设置有拉手。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使用装置时,将箱体盖打开,然后将检测试管缓慢的插进试管槽,通过防滑套筒的设置,用于与检测试管的直接接触,进而避免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对检测试管造成磨损,从而提高检测试管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定位柱的设置,用于插进相应的定位内孔,当定位柱插进相应的定位内孔后,实现对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进一步的固定,进而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承接底板与保护层的设置,用于对检测试管底部的固定及保护,进而保障检测试管使用的安全性,在使用装置时,当无法确定装置主体
的内侧是否有检测试管,或者是无法确定装置主体内侧的检测试管数量时,通过拉手将开合盖打开,然后通过观察窗对装置主体里面是否有检测试管及检测试管的具体数量进行观察,进而避免因直接打开箱体盖而对检测试管造成不利的影响。
[0008]为了用于对检测试管的放置及保护: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置主体通过连接件与箱体盖活动连接,所述装置主体与箱体盖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装置主体固定安装于固定底座上端的位置,所述箱体盖与装置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相配套的开合锁。
[0010]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装置主体的设置,用于对检测试管的放置及保护。
[0011]为了提高对检测试管固定的效果: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置物板与第二置物板均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置物板与第二置物板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置物板与第二置物板均装置主体内侧的壁体固定连接。
[0013]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置物板与第二置物板的设置,用于对检测试管的放置及固定,通过第一置物板与第二置物板的同时设置,用于提高对检测试管固定的效果,进而保障检测试管的安全性。
[0014]为了提高检测试管使用的安全性: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滑套筒为圆柱形结构的橡胶套筒,所述试管槽的尺寸与检测试管的尺寸相匹配。
[001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使用装置时,将箱体盖打开,然后将检测试管缓慢的插进试管槽,通过防滑套筒的设置,用于与检测试管的直接接触,进而避免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对检测试管造成磨损,从而提高检测试管使用的安全性。
[0017]为了提高第一置物板与第二置物板的固定效果: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板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定位板的长度与第一置物板的宽度相同,所述定位板与装置主体内壁相接触的一端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前视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设置,所述固定板与定位板、装置主体的壁体均为固定连接。
[001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定位板与固定板的设置,用于对第一置物板与第二置物板的固定及支撑,进而提高第一置物板与第二置物板的固定效果。
[0020]为了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柱为圆柱结构设置,所述定位柱的尺寸与定位内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与定位内孔的数量相同。
[002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定位柱的设置,用于插进相应的定位内孔,当定位柱插进相应的定位内孔后,实现对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进一步的固定,进而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0023]为了保障检测试管使用的安全性: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接底板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承接底板的下端与装置主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层为软体橡胶层。
[002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承接底板与保护层的设置,用于对检测试管底部的固定及保护,进而保障检测试管使用的安全性。
[0026]为了避免因直接打开箱体盖而对检测试管造成不利的影响:
[00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合槽为长方形结构的凹型槽,所述开合槽的尺寸与开合盖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开合盖通过连接件与箱体盖活动连接,所述观察窗为长方形透明玻璃设置。
[002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装置时,当无法确定装置主体的内侧是否有检测试管,或者是无法确定装置主体内侧的检测试管数量时,通过拉手将开合盖打开,然后通过观察窗对装置主体里面是否有检测试管及检测试管的具体数量进行观察,进而避免因直接打开箱体盖而对检测试管造成不利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中装置主体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置物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中定位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毒检测试管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对称设置有固定底座(2),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开合锁(3),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置物板(4)、第二置物板(5),所述第一置物板(4)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套筒(6),所述防滑套筒(6)的内侧设置有试管槽(7),所述第一置物板(4)的内侧设置有定位内孔(8),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板(9),所述定位板(9)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10),所述定位板(9)的下端设置有定位柱(11),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承接底板(12),所述承接底板(12)的内侧设置有保护层(13),所述试管槽(7)的内侧设置有检测试管(14),所述检测试管(14)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15),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箱体盖(16),所述箱体盖(16)的上端设置有提手(18),所述箱体盖(16)的内侧设置有开合盖(19),所述箱体盖(16)的内侧设置有开合槽(20),所述箱体盖(16)的内侧设置有观察窗(21),所述开合盖(19)的上端设置有拉手(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毒检测试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通过连接件与箱体盖(16)活动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与箱体盖(16)相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装置主体(1)固定安装于固定底座(2)上端的位置,所述箱体盖(16)与装置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相配套的开合锁(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毒检测试管箱,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颖烁王合亮陈敏宋新星郭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科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