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路明挖隧道抗上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挖掘相关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明挖隧道抗上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明挖隧道两侧一般用砂土回填,在顶板覆土还未完成时,因基坑四周路网排水系统极不完善,使得在雨季,大量雨水迅速从四周涌向该段结构基坑,短时间内基坑内水位急剧上升,迅速淹没顶板以上。
[0003]由于基坑中的积水不能及时排除,或者覆土厚度不满足抗浮要求,浮力大于结构自重后造成结构上浮。同时,结构两侧回填砂下陷并流入主体结构底板以下,暴雨过后水位下降结构无法复位,针对已经发生上浮的隧道结构,目前并未有很好的复位处理办法,若无法有效复位则不满足使用要求,将给工程造成极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明挖隧道抗上浮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坑内水的浮力大于隧道主体的自重导致隧道主体上浮,进而影响后续施工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公路明挖隧道抗上浮结构,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明挖隧道抗上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滑桩组件(2)和牵拉组件(3),所述抗滑桩组件(2)的一端与所述牵拉组件(3)连接,且所述抗滑桩组件(2)的另一端用于与外接的基坑(6)连接;所述牵拉组件(3)远离所述抗滑桩组件(2)的一端用于与外接的隧道主体(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明挖隧道抗上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组件(2)包括抗滑桩本体和固定环(23),所述抗滑桩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环(23)连接,且所述抗滑桩本体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基坑(6)连接;所述固定环(23)与所述牵拉组件(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明挖隧道抗上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本体包括混凝土桩(21)和多条钢筋(22),多条所述钢筋(22)沿所述混凝土桩(21)的延伸方向设于所述混凝土桩(21)内,以用于增加所述混凝土桩(21)的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明挖隧道抗上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本体还包括加强环(24),所述加强环(24)与所述钢筋(22)连接,且所述加强环(24)设于所述混凝土桩(21)内;多条所述钢筋(22)沿所述加强环(24)的周向间隔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明挖隧道抗上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24)上沿周向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高啸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