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雾度防眩膜以及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42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雾度防眩膜以及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该高雾度防眩膜包含透明基材及形成于该透明基材上的防眩涂层,其中该防眩涂层包含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及多个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雾度防眩膜具有大于20%的全雾度(Ht),其中该全雾度(Ht)为该高雾度防眩膜的表面雾度(Hs)与该高雾度防眩膜的内部雾度(Hi)的总和,且该内部雾度(Hi)与该全雾度(Ht)符合关系式:0.01<Hi/Ht<0.2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雾度防眩膜具高防眩性和耐光闪烁性。雾度防眩膜具高防眩性和耐光闪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雾度防眩膜以及高雾度防眩抗反射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关于一种可用于影像显示装置的高雾度防眩膜,尤其是一 种具有耐闪烁性的防眩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影像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 (OLED),因外部光入射至显示器表面造成眩光,而影响影像显示品质, 尤其是在高像素密度(例如,大于100PPI)的高精细显示器,在显示器表面 采用防眩膜以减少在显示器表面的外部光线反射的眩光及图像的闪烁。已 知技术建议在透明基材上利用粒子分散以形成具有凹凸结构表面的防眩 膜解决眩光现象,但凹凸结构表面多以球形微粒子形成半球形凸起表面, 此结构造成从面板产生的像素光源因透镜效应产生缩放而有闪烁光现象。 已知技术中,降低球形微粒子粒径大小使透镜效应的缩放程度减少可改善 闪烁光程度,但易造成防眩性不足;增加球形微粒子粒径大小可提高防眩 性,但会增大透镜效应的缩放程度,而增加闪烁光程度。亦曾建议大幅提 高防眩层的内部雾度,以使像素光源先经过防眩涂层内部散射而降低闪烁 光程度的方法,但此方法在防眩层增加球形微粒子含量以提供内部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雾度防眩膜,包含:透明基材;及防眩涂层,形成于该透明基材上,该防眩涂层包含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及多个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其中,该高雾度防眩膜具有大于20%的全雾度Ht,该全雾度Ht为该高雾度防眩膜的表面雾度Hs与该高雾度防眩膜的内部雾度Hi的总和,且该内部雾度Hi与该全雾度Ht满足关系式:0.01<Hi/Ht<0.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该防眩涂层的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在该防眩涂层的表面形成具有多个不规则凸起的凹凸表面,该凹凸表面的线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Ra为介于0.15μm至1.5μm之间,平均宽度RSm为介于5μm至20μm之间,其中Ra及RSm满足关系式:1.8<(Ra x100)/RSm<10,且所述不规则凸起的倾斜角,即均方根斜率RΔq,为介于15
°
至50
°
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该防眩涂层中的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雷射法平均粒径大小为介于2.0μm至10μm之间,且BET比表面积为介于60m2/g至100m2/g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该防眩涂层中的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雷射法平均粒径大小为介于2.0μm至8.0μ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该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使用量介于8重量份至35重量份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该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使用量介于10重量份至30重量份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该防眩涂层的厚度介于2.0μm至12μm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该防眩涂层还包含多个球形有机微粒子,所述球形有机微粒子为单分散,且所述球形有机微粒子的平均粒径小于使用的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平均粒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相对于每百重量份的该丙烯酸系粘结剂树脂,所述有机微粒子的使用量为介于5重量份至25重量份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雾度防眩膜,其中所述有机微粒子与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使用量总量为介于15重量份至35重量份之间,且所述有机微粒子与所述无定形二氧化硅微粒子的重量份比为介于0.2至2.0之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哲宇涂羽葳游国轩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