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72641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用户的常驻基站标识;根据物理小区与基站的对应关系,建立对应关系数据库;将所述常驻基站标识与所述对应关系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相同基站标识;基于所述相同基站标识,确定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通过获取待检测用户的多个常驻基站的标识与物理小区的对应关系数据库(即物理小区对应的多个基站的标识)相匹配,获取相同的基站标识,根据相匹配的基站标识的数量,确定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确定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确定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用户常驻位置是终端所属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经常所处的位置,通过对用户常驻位置的准确获取,有利于帮助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以及更有目的地开展营销工作。
[0003]现有技术方案的用户常驻位置预测是通过获取用户标识,并根据用户标识确定用户驻留的基站及在基站的驻留时长的第一对应关系,获取居民小区信息及居民小区与基站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最长的驻留时长确定居民小区与基站一对一的第二对应关系,基于基站将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进行关联,并根据最长的驻留时长确定用户标识与居民小区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得到用户的常驻居民(物理)小区。但是,按照原有计算方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0004]问题一:现有技术计算资源占用较高
[0005]通过计算用户驻留基站小区和物理小区边框的距离来确定用户常驻物理小区,这种算法是基于一物理小区一模型,不仅会占用大量计算空间,而且计算计算效率很低。
[0006]问题二:只考虑最常驻的无线小区作为物理小区的判断算法,过于理想。
[0007]对于现网一个基站小区覆盖多个物理小区的场景数不胜数,对于这些场景无法判定用户常驻的物理小区。
[0008]问题三:判断准确率较低
[0009]基于用户行为轨迹的物理小区预测,由于用户行为轨迹位置偏差较大,很难将用户最终落格到物理小区中,准确率很低。<br/>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技术资源占用高、判断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
[0011]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包括:
[0012]获取待检测用户的常驻基站标识;
[0013]根据物理小区与基站的对应关系,建立对应关系数据库;
[0014]将所述常驻基站标识与所述对应关系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相同基站标识;
[0015]基于所述相同基站标识,确定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物理小区与基站的对应关系,建立对应关系数据库,包括:
[0017]根据室内基站经纬度和所述物理小区的边框,建立第一对应关系数据库。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常驻基站标识与对应关系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相
同基站标识,包括:
[0019]将所述常驻基站标识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所述待检测用户匹配到的物理小区内所有的基站标识,作为所述相同基站标识。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相同基站标识,确定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包括:
[0021]获取所述待检测用户在匹配到的物理小区内所有基站的驻留时长;
[0022]若所述驻留时长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则将对应的物理小区确定为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物理小区与基站的对应关系,建立对应关系数据库,还包括:
[0024]根据所述物理小区的边框与基站工参表,获取所述物理小区预设区域范围内的基站标识表;
[0025]将所述基站标识表与物理小区工参表使用用户号码相匹配,得到第二对应关系数据库;
[0026]相应的,将所述常驻基站标识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所述相同基站标识;
[0027]基于所述相同基站标识,将对应的物理小区确定为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物理小区与基站的对应关系,建立对应关系数据库,还包括:
[0029]将所述基站标识表与所述待检测用户的常驻基站、物理小区标识相匹配,获取所述物理小区内所有的基站标识;
[0030]将所述物理小区内所有的基站标识与已知部分用户号码表相关联,获取第三对应关系数据库;
[0031]相应的,对所述常驻基站标识进行筛选,获取驻留基站标识;
[0032]将所述驻留基站标识与第三对应关系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待检测用户与所述匹配到的物理小区内所有基站标识的匹配次数;
[0033]选择所述匹配次数中数值最大的物理小区,作为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
[00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物理小区内所有的基站标识与已知部分用户号码表相关联,获取第三对应关系数据库,包括:
[0035]将所述物理小区内所有的基站标识与所述已知部分用户号码表相关联,获取物理小区与基站对应序列;
[0036]对所述物理小区与基站对应序列进行筛选,获取所述第三对应关系数据库。
[003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0038]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0039]获取待检测用户的常驻基站标识;
[0040]根据物理小区与基站的对应关系,建立对应关系数据库;
[0041]将所述常驻基站标识与所述对应关系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相同基站标识;
[0042]基于所述相同基站标识,确定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
[0043]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的步骤。
[0044]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的步骤。
[004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待检测用户的多个常驻基站的标识与物理小区的对应关系数据库(即物理小区对应的多个基站的标识)相匹配,获取相同的基站标识,根据相匹配的基站标识的数量,确定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
附图说明
[00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004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的建立第一对应关系数据库的流程示意图;
[004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的建立第三对应关系数据库的流程示意图;
[005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005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检测用户的常驻基站标识;根据物理小区与基站的对应关系,建立对应关系数据库;将所述常驻基站标识与所述对应关系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相同基站标识;基于所述相同基站标识,确定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物理小区与基站的对应关系,建立对应关系数据库,包括:根据室内基站经纬度和所述物理小区的边框,建立第一对应关系数据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常驻基站标识与对应关系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相同基站标识,包括:将所述常驻基站标识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所述待检测用户匹配到的物理小区内所有的基站标识,作为所述相同基站标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相同基站标识,确定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包括:获取所述待检测用户在匹配到的物理小区内所有基站的驻留时长;若所述驻留时长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则将对应的物理小区确定为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物理小区与基站的对应关系,建立对应关系数据库,还包括:根据所述物理小区的边框与基站工参表,获取所述物理小区预设区域范围内的基站标识表;将所述基站标识表与物理小区工参表使用用户号码相匹配,得到第二对应关系数据库;相应的,将所述常驻基站标识与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所述相同基站标识;基于所述相同基站标识,将对应的物理小区确定为待检测用户的常驻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户常驻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物理小区与基站的对应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春威蓝万顺刘少聪刘大洋覃世慧吴宝栋孙超龙戴鹏程宋伟李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