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408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其包含有:基架、移动模块、乘坐支撑架、高度调整模块、翻转支撑架、坐姿转换模块、椅背支撑架、椅背调整模块、腿部支撑架、腿部调整模块、驱动模块、以及控制器;其中,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具有坐姿结构态样、站立结构态样、以及平躺结构态样。通过上述多个模块、多个结构及多个组件的协同运作,使得使用者(例如,病人、行动不便者)在所述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上自动调整乘坐、站立、或者平躺等姿势,以此达到可以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增进使用者生活的方便性,具有无需他人协助,达到使用者自理的效用。理的效用。理的效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行动辅助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提供行动不便者使用的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型态的改变,高龄人口不断地增加,而在高龄化社会里,最大的问题就是老人的健康状况,老人在年龄越来越大的情形下,行动不便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或是因中风、多发性关节炎、癌症及慢性疾病等病症而不良于行,一旦长期卧床就容易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损伤;近几年,高龄者(65岁以上)比率逐年上升,65岁以上者15831万人占17.3%,续呈逐年增加趋势。而103年8月中国身心障碍人数达8296万人,该年调查结果以肢体障碍最多(29.07%),各年龄层的身心障碍人口占各该年龄层总人口的比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升,65岁以上者则达38.2%。
[0003]另外,一般行动不便的人或老年人,其大多为所谓失能(disability),失能(disability)是指个人因功能缺损,以致操作某些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即50%以上的清醒时间活动受限于床椅上。因此对于年长者、肢体残障或因疾病而导致行动不便者而言,出门时常须使用轮椅或电动代步车作为辅助交通工具,以解决行动不便所造成的外出活动限制。
[0004]因此类轮椅或电动代步车在结构设计上,仅是为了提供行动不便者可外出的代步功能,并无任何附加功能,是以,当面临需要拿取高处物品时,因其行动不便,很难在短时间内起身,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使用者更无法透过轮椅或电动代步车上执行站立的动作;另外,就目前轮椅或电动代步车在结构设计上,并无法稳固提供站立,亦或是无法提供使用者倾躺休息,并让脚伸直抬起,以及无法提供使用者较佳后倾舒压的休息姿势;由此可知,上述轮椅或电动代步车对于年长者、肢体残障或因疾病而导致行动不便者而言,较为不便。失能者是长期躺在床上,要移动外出是需要多人或是藉助一些电动辅具才有可能完成这些动作;失能人需要有护理人员定时帮着翻身及做被动运动,如长期不做康复运动,会造成身体的肌肉萎缩、关节黏连及发生褥疮。
[0005]另外,当使用者如果临时想要上厕所时,需要找寻附近的厕所,且一般的电动轮椅或轮椅并无法试用或结合马桶,所以是相当的不便;也即,若是使用者身体有残缺或行动不便时,则需第三人辅助帮忙使用者如厕,而无法轻易的自行上厕所。
[0006]然而,上述所提及的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人,其大多使用轮椅作为行动的辅具,以现今的轮椅或电动式的护理装置,其为方便将患者或使用者撑起成站立的形态时,均具有撑起用户身体的结构,然而其中可支撑身体成站立姿势的轮椅,多半由扶手支撑使用者的腋下将使用者撑起,因此,上述轮椅及电动式护理装置的用户于使用时则易产生诸多的缺失。
[0007]上述所称缺失,如下:其一,增加使用者力量的负担:轮椅将使用者支撑站立后,使用者的脚部踩踏于踏板处,且于脚部无支撑,因此使用者需将力量全靠手部和腋下加以支
撑,所以使用者施力也需较大的力量者。其二,使用者的身体易下滑,若脚部和膝盖产生弯曲手部的力量无法支撑时,身体则有产生滑落的现象。其三,易生危险,若在站立时身体产生下滑,则可能对使用者产生第二次的伤害。
[0008]有鉴于上述缺点,专利技术人乃针对这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专利技术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装置难以满足用户排便或站立等需求的问题,可以减轻用户(例如,病人、行动不便者)的负担,增进使用者排便的方便性,具有无需他人协助,达到使用者自理的目的;在操作过程中妥善运用所述看护机器人的各机构,以供使用者得到最妥善、细心的照顾,遂能避免患者二度伤害及减轻医护或看护人员的辛劳。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其透过控制器控制倾斜致动单元以及转动致动单元,调整椅背支撑架与乘坐支撑架之间的第二夹角角度接近180
°
,并且腿部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的第三夹角角度也接近180
°
,使得所述乘坐支撑架、所述椅背支撑架、与所述腿部支撑架处于同一平面形成平躺结构态样,同时可以透过升降致动单元调整高度,在此态样下,方便看护人员将病患从其等的病床转送到检验台或手术台,然后再送回,不须另外使用习见的单架以及轮床,具有节省人力、减少病患伤害与减少危险性的功效。
[0011]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其包含有:一基架,其具有一开放式的第一容置空间;一移动模块,其具有二全向轮及二驱动轮,所述至少二全向轮及所述至少二驱动轮枢接所述基架的两侧;一乘坐支撑架,其设置于所述基架的上方,并且枢接于所述基架;一高度调整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端、一第二连接端、以及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基架,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乘坐支撑架,所述升降结构使得所述乘坐支撑架相对所述基架呈一升降的动作;一翻转支撑架,其枢接所述乘坐支撑架,所述翻转支撑架上设置有一座椅组件;一坐姿转换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三连接端、一第四连接端、以及一推升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所述乘坐支撑架,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所述翻转支撑架,所述推升结构推动所述翻转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座椅组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形成有一第一夹角角度;一椅背支撑架,所述椅背支撑架枢接所述翻转支撑架;一椅背调整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五连接端、一第六连接端、以及一倾斜结构,所述第五连接端连接所述翻转支撑架,所述第六连接端连接所述椅背支撑架,所述倾斜结构用以控制所述椅背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的倾斜,且所述椅背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角度;一腿部支撑架,所述腿部支撑架枢接所述翻转支撑架;一腿部调整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七连接端、一第八连接端、以及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七连接端连接所述乘坐支撑架,所述第八连接端连接所述腿部支撑架,所述腿部调整模块用以控制所述腿部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的角度,且所述腿部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形成有一第三夹角角度;一驱动模块,其包含有:至少一轮体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基架,并连接所述至少二全向轮及所述至少二驱动轮;至少一升降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高度调整模块上,并且耦接于所述升降结构,所述升降致动单元用以连动所述乘坐支撑架相对所述基架呈所述升降的动作;至少一推升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推升调整模块上,
并且耦接于所述推升结构,所述推升致动单元用以连动所述翻转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座椅组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形成有所述第一夹角角度;至少一倾斜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椅背调整模块上,并且耦接于所述倾斜结构,所述倾斜致动单元用以连动所述椅背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的倾斜动作;至少一转动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腿部调整模块上,并且耦接于所述转动结构,所述转动致动单元用以连动所述腿部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的角度改变的动作;以及一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基架上,并耦接于所述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具有一坐姿结构态样、一站立结构态样、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基架,其具有一开放式的第一容置空间;一移动模块,其具有二全向轮及二驱动轮,所述至少二全向轮及所述至少二驱动轮枢接所述基架的两侧;一乘坐支撑架,其设置于所述基架的上方,并且枢接于所述基架;一高度调整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端、一第二连接端、以及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基架,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乘坐支撑架,所述升降结构使得所述乘坐支撑架相对所述基架呈一升降的动作;一翻转支撑架,其枢接所述乘坐支撑架,所述翻转支撑架上设置有一座椅组件;一坐姿转换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三连接端、一第四连接端、以及一推升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端连接所述乘坐支撑架,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所述翻转支撑架,所述推升结构推动所述翻转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座椅组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形成有一第一夹角角度;一椅背支撑架,所述椅背支撑架枢接所述翻转支撑架;一椅背调整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五连接端、一第六连接端、以及一倾斜结构,所述第五连接端连接所述翻转支撑架,所述第六连接端连接所述椅背支撑架,所述倾斜结构用以控制所述椅背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的倾斜,且所述椅背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角度;一腿部支撑架,所述腿部支撑架枢接所述翻转支撑架;一腿部调整模块,其包含有一第七连接端、一第八连接端、以及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七连接端连接所述乘坐支撑架,所述第八连接端连接所述腿部支撑架,所述腿部调整模块用以控制所述腿部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的角度,且所述腿部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形成有一第三夹角角度;一驱动模块,其包含有:至少一轮体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基架,并连接所述至少二全向轮及所述至少二驱动轮;至少一升降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高度调整模块上,并且耦接于所述升降结构,所述升降致动单元用以连动所述乘坐支撑架相对所述基架呈所述升降的动作;至少一推升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坐姿转换模块上,并且耦接于所述推升结构,所述推升致动单元用以连动所述翻转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座椅组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形成有所述第一夹角角度;至少一倾斜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椅背调整模块上,并且耦接于所述倾斜结构,所述倾斜致动单元用以连动所述椅背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的倾斜动作;至少一转动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腿部调整模块上,并且耦接于所述转动结构,所述转动致动单元用以连动所述腿部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的角度改变的动作;以及一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基架上,并耦接于所述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具有一坐姿结构态样、一站立结构态样、以及一平躺结构态样,所述坐姿结构态样为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倾斜致动单元以及所述转动致动单元,使得所述椅背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的所述第二夹角角度接近90
°
,并且所述腿部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的所述第三夹角角度也接近90
°
,同时所述控制器透过控制所述升降致动单元调整所述座椅组件的高度,而,所述站立结构态样为所述控制器控
制所述推升致动单元,使得所述座椅组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的所述第一夹角角度接近90
°
,同时所述控制器透过控制所述倾斜致动单元以及所述转动致动单元进行连动,使得所述翻转支撑架、所述椅背支撑架、与所述腿部支撑架处于同一平面,另,所述平躺结构态样为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倾斜致动单元以及所述转动致动单元,调整所述椅背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的所述第二夹角角度接近180
°
,并且所述腿部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的所述第三夹角角度也接近180
°
,使得所述乘坐支撑架、所述椅背支撑架、与所述腿部支撑架处于同一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化辅助康复移动装置进一步包含有一背垫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敦基周婉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全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