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脖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38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支架,穿戴于人体脖颈,所述支架形成有依次相连通的进风口、容纳腔、风道和出风口;支撑件,安装于所述支架朝向人体脖颈的一侧,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和/或通过可弯折定型件相连接,用于支撑于人体后颈区域;风扇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将风从所述进风口经由所述风道,自所述出风口吹出。通过设置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于人体后颈区域,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使所述支架不会硌人,更好地贴附于人体颈部;且所述支撑件可以支撑所述支架和人体后颈,使所述支架与人体后颈之间形成间隔,从而减少支架与人体颈部的接触面积,提升挂脖风扇的降温效果。挂脖风扇的降温效果。挂脖风扇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脖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佩戴舒适的挂脖风扇。

技术介绍

[0002]炎热的夏日,人们在户外行走或运动时经常会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形,通常人们会选择手持小风扇进行降温,但手持小风扇需要占用双手,对于户外活动人群十分不方便。渐渐地,市面上出现了挂脖风扇,挂脖风扇凭借着小巧便携,且无需手持,为用户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能够吹风降温。
[0003]然而,现有的挂脖风扇通常是壳体与人体脖颈直接接触,一是壳体较硬且形状固定,接触时壳体硌人,二是人体脖颈与挂脖风扇壳体接触的大面积会存在黏腻出汗的现象,佩戴不舒适。部分挂脖风扇设置了颈托,但固定形状的颈固定连接于挂脖风扇,不能适配不同用户的脖颈,从而造成佩戴不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挂脖风扇,通过设置支撑件支撑于人体后颈区域,支撑件与支架可转动连接,使支架不会硌人,更好地贴附于人体颈部。且支撑件可以支撑支架和人体后颈,使支架与人体后颈之间形成间隔,从而减少支架与人体颈部的接触面积,提升挂脖风扇的降温效果。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支架,穿戴于人体脖颈,所述支架形成有依次相连通的进风口、容纳腔、风道和出风口;支撑件,安装于所述支架朝向人体脖颈的一侧,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和/或通过可弯折定型件相连接,用于支撑于人体后颈区域;风扇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将风从所述进风口经由所述风道,自所述出风口吹出。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朝向人体脖颈的第一侧壁和背向人体脖颈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凸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支撑件对应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支撑件可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转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两个枢接部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枢接部之间的弹臂,所述弹臂的自由端设有凸块,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枢转柱,所述枢转柱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枢转柱的两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枢接部,所述支撑件转动时,所述凸块收容于不同的所述凹槽,以使所述支撑件在上下转动时定位于不同角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安装托,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固定件,以及穿过所述安装托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的旋转球,所述安装托相对所述旋转球转动,以使所述支撑架相对所述旋转球转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夹臂,两个所述夹臂通过旋转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每一所述夹臂的枢转角度范围为
±
10
°

[0010]进一步的,对应两个所述夹臂,所述挂脖风扇设有两个所述支撑件,当两个所述夹
臂枢转时,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贴合人体脖颈。
[0011]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夹臂设有相连通的所述进风口、所述容纳腔、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风口,对应每一所述风扇组件,每一所述夹臂设有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进风口和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进风口;所述容纳腔位于两个所述夹臂相连接的一端,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容纳腔设置,所述支撑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具有间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还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二侧壁包括主壁和副壁,所述主壁与所述副壁呈台阶设置,所述主壁和所述副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于一个所述夹臂,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夹臂,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一起呈纺锤状;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多个第一片体,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多个第二片体,多个所述第一片体和多个所述第二片体交叉层叠。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将相连通的所述容纳腔和所述风道,与所述支架内的其他空间隔开,所述风道远离所述容纳腔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风道靠近所述容纳腔一端的宽度,以预留空间收容电池。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挂脖风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于人体后颈区域,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使所述支架不会硌人,更好地贴附于人体颈部;且所述支撑件可以支撑所述支架和人体后颈,使所述支架与人体后颈之间形成间隔,从而减少支架与人体颈部的接触面积,提升挂脖风扇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挂脖风扇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挂脖风扇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挂脖风扇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9]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0]图5是将支撑件分解开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挂脖风扇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0022]图7是将一个夹臂的第二侧壁分解开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挂脖风扇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0024]图9是本技术挂脖风扇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挂脖风扇第三实施例中旋转连接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挂脖风扇100作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挂脖风扇100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挂脖风扇100包括支架1、支撑件2和风扇组件3,所述支撑件2安装于所述支架1朝向人体脖颈的一侧,所述支撑件2与所述支架1可转动连接,用于支撑于人体后颈区域,所述风扇组件3收容于所
述支架1内。通过设置所述支撑件2用于支撑于人体后颈区域,使所述支架1不会硌人,且所述支撑件2可以支撑所述支架1和人体后颈,使所述支架1与人体后颈之间形成间隔,从而减少所述支架1与人体颈部的接触面积,提升挂脖风扇100的降温效果。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支架1包括朝向人体脖颈的第一侧壁11和背向人体脖颈的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侧壁11凸设有第一配合部18,所述支撑件2对应设有第二配合部21,所述第二配合部2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8,所述支撑件2可相对所述第一侧壁11转动。
[0029]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18包括两个枢接部181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枢接部181之间的弹臂182,所述弹臂182的自由端设有凸块183,所述第二配合部21包括枢转柱211,所述枢转柱211的表面设有多个凹槽212,所述枢转柱211的两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枢接部181。所述支撑件2转动时,所述凸块183收容于不同的所述凹槽212,以使所述支撑件2在上下转动时定位于不同角度。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支架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夹臂13,两个所述夹臂13通过旋转连接件4可转动连接,每一所述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穿戴于人体脖颈,所述支架形成有依次相连通的进风口、容纳腔、风道和出风口;支撑件,安装于所述支架朝向人体脖颈的一侧,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和/或通过可弯折定型件相连接,用于支撑于人体后颈区域;风扇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将风从所述进风口经由所述风道,自所述出风口吹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朝向人体脖颈的第一侧壁和背向人体脖颈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凸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支撑件对应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支撑件可相对所述第一侧壁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两个枢接部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枢接部之间的弹臂,所述弹臂的自由端设有凸块,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枢转柱,所述枢转柱表面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枢转柱的两端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枢接部,所述支撑件转动时,所述凸块收容于不同的所述凹槽,以使所述支撑件在上下转动时定位于不同角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安装托,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固定件,以及穿过所述安装托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的旋转球,所述安装托相对所述旋转球转动,以使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旋转球转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夹臂,两个所述夹臂通过旋转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每一所述夹臂的枢转角度范围为
±
10
°
。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观正谢佳航袁水勇叶铖肖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