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窗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雨水残留的金属窗框,包括外窗框,外窗框的内侧四周均并列式开设有槽口,外窗框的内侧并列式滑动连接有内窗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结构,在下雨时,通过槽口和流水腔相通,能够快速将雨水从流水口向外界排出,避免雨水积累在槽口内,能够将灰尘等杂物与雨水分离,避免雨水和灰尘等杂物混合,从而避免了雨水等混合物形成的污渍附着在窗框轨道壁上影响窗户滑动。轨道壁上影响窗户滑动。轨道壁上影响窗户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雨水残留的金属窗框
[0001]本技术属于金属窗框
,具体涉及一种减少雨水残留的金属窗框。
技术介绍
[0002]金属窗框是金属窗的框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各种金属推拉窗,其材质主要有铝合金、热镀铁和不锈钢等,相较于塑钢窗框,金属窗框有优秀的稳定性,抗腐蚀性,使用寿命较长,例如铝合金金属窗框就受到消费者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金属窗框,例如铝合金推拉窗框,随着使用,在下雨天时,雨水会顺着金属窗框下侧的槽口进入金属窗框内侧,窗框轨道之间旳槽内会积攒雨水,并残留在槽内排不出去,长时间积累,经过阳光反复晒干并混合灰尘等杂物,随着开关窗户,会在窗框轨道上形成污渍,污渍凝固后附着在窗框轨道壁上,会阻塞窗户的滑动,并且极难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雨水残留的金属窗框,解决现有的金属窗框,随着使用,窗框轨道之间的槽内会积攒雨水,并残留在轨道内无法排出,并混合灰尘等杂物,随着开关窗户,会在窗框轨道上形成污渍,阻塞窗户滑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减少雨水残留的金属窗框,包括外窗框,所述外窗框的内侧四周均并列式开设有槽口,所述外窗框的内侧并列式滑动连接有内窗框,所述内窗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玻璃,所述外窗框的下侧内侧开设有流水腔,所述流水腔贯穿到上侧与槽口相连通,所述外窗框的一侧面下侧开设有流水口,所述流水口贯穿到外窗框内侧与流水腔相连通,所述流水腔的底端面为靠近流水口低远离流水口高的斜面。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结构,在下雨时,通过槽口和流水腔相通,能够快速将雨水从流水口向外界排出,避免雨水积累在槽口内,能够将灰尘等杂物与雨水分离,避免雨水和灰尘等杂物混合,从而避免了雨水等混合物形成的污渍附着在窗框轨道壁上影响窗户滑动。
[0007]为了避免外窗框底部渗水到室内;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窗框靠近流水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阻水板,所述阻水板设置在流水口的上侧,所述槽口靠近流水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流水口的下侧。
[000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安装金属窗框的窗沿的作用,下雨时,主要是外窗框的下侧受到淋湿,通过阻水板和导流板可以避免雨水进入外窗框底部的接缝,防止雨水渗透到屋内。
[0010]为了便于清理流水腔;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窗框远离阻水板的一侧下侧开设有观察槽,所述观察槽贯穿到外窗框的内侧与流水腔连通。
[00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流水腔内积累异物时,通过观察槽能够清理流水腔,保持流水腔洁净,避免影响排水。
[0013]为了便于观察流水腔和阻断;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观察槽的内侧设置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与外窗框卡接,所述透明板与观察槽的上下内侧壁相贴合。
[00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透明板既能够观察流水腔内部情况,又能够阻隔流水腔,防止外部气流直接从观察槽进入室内。
[0016]为了保持密封;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端块,所述端块与观察槽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透明板的上下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密封件一,所述端块与外窗框相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件二,所述观察槽的内侧壁四周均开设有密封槽,所述端块和密封件二均与密封槽卡接。
[00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避免雨水过多时,水从连接处渗透到室内。
[0019]为了防止灰尘和蚊虫与水混合;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块远离流水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端块靠近流水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隔网,所述隔网分隔在槽口和流水腔之间。
[00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隔网可以在不影响水通过的同时,将蚊虫和灰尘阻隔,避免水分混合蚊虫和灰尘,腐败并形成顽渍附着在流水腔底部,阻碍流水腔排水。
[0022]为了便于清理和更换透明板;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板两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相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端块与透明板相接的一侧对称式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与卡接槽卡接,所述卡板通过固定孔与透明板螺钉固定连接。
[002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透明板在外窗框的最底侧,经常接触水分,透明板的内侧容易形成水渍,阻挡视线,通过卡板和固定孔便于将卡板和端块拆卸,便于对透明板进行更换和单独清理。
[002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中图1的A处放大图;
[0030]图5为本技术中透明板和端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中透明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外窗框;2、槽口;3、流水腔;4、流水口;5、阻水板;6、导流板;7、内窗框;8、玻璃;9、透明板;10、观察槽;101、密封槽;11、密封件一;12、卡接槽;13、固定孔;14、端块;15、凸块;16、密封件二;17、支撑板;18、隔网;19、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6所示:一种减少雨水残留的金属窗框,包括外窗框1,所述外窗框1的内侧四周均并列式开设有槽口2,所述外窗框1的内侧并列式滑动连接有内窗框7,所述内窗框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玻璃8,所述外窗框1的下侧内侧开设有流水腔3,所述流水腔3贯穿到上侧与槽口2相连通,所述外窗框1的一侧面下侧开设有流水口4,所述流水口4贯穿到外窗框1内侧与流水腔3相连通,所述流水腔3的底端面为靠近流水口4低远离流水口4高的斜面。
[0036]实施例2:
[0037]如图1—6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减少雨水残留的金属窗框,包括外窗框1,所述外窗框1的内侧四周均并列式开设有槽口2,所述外窗框1的内侧并列式滑动连接有内窗框7,所述内窗框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玻璃8,所述外窗框1的下侧内侧开设有流水腔3,所述流水腔3贯穿到上侧与槽口2相连通,所述外窗框1的一侧面下侧开设有流水口4,所述流水口4贯穿到外窗框1内侧与流水腔3相连通,所述流水腔3的底端面为靠近流水口4低远离流水口4高的斜面,所述外窗框1靠近流水口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阻水板5,所述阻水板5设置在流水口4的上侧,所述槽口2靠近流水口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雨水残留的金属窗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窗框(1),所述外窗框(1)的内侧四周均并列式开设有槽口(2),所述外窗框(1)的内侧并列式滑动连接有内窗框(7),所述内窗框(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玻璃(8),所述外窗框(1)的下侧内侧开设有流水腔(3),所述流水腔(3)贯穿到上侧与槽口(2)相连通,所述外窗框(1)的一侧面下侧开设有流水口(4),所述流水口(4)贯穿到外窗框(1)内侧与流水腔(3)相连通,所述流水腔(3)的底端面为靠近流水口(4)低远离流水口(4)高的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雨水残留的金属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框(1)靠近流水口(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阻水板(5),所述阻水板(5)设置在流水口(4)的上侧,所述槽口(2)靠近流水口(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流板(6),所述导流板(6)设置在流水口(4)的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雨水残留的金属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框(1)远离阻水板(5)的一侧下侧开设有观察槽(10),所述观察槽(10)贯穿到外窗框(1)的内侧与流水腔(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少雨水残留的金属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槽(10)的内侧设置有透明板(9),所述透明板(9)与外窗框(1)卡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际,陈兵,刘长影,刘嘉旺,杜光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峡县东湖不锈钢焊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