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612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水性压敏胶为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性压敏胶
,具体涉及一种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电子产品在加工或者出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保护膜,保护膜一般属于抛弃型,在完成相应工序后需要及时移除,在移除后保护膜的胶层不能在被贴表面有残胶和“鬼影”的存在,且需要易于剥离。但在许多加工过程中温度会发生变化,比如在室温到80℃的操作区间,这就要求保护膜的性能在整个加工温度中的剥离力不能出现衰减,也不能出现大幅的上升而导致剥离困难,一种保护膜在室温和80℃的工作范围内比较理想的剥离力是在2

4N/25mm,同时在双85老化试验的条件(指在85℃/85%RH的条件下老化产品后)7天后从粘接面移除后不能出现残胶和“鬼影”。
[0003]CN113278391A公开了一种耐超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包含丙烯酸树脂组合物、改性松香和固化剂,其中丙烯酸树脂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软单体A、软单体B、功能单体A、功能单体B、硬单体、溶剂、引发剂;该丙烯酸酯压敏胶中丙烯酸等组分含有羧基,羧基与交联单体中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形成共价键,这种交联反应可以提高压敏胶的内聚力,提高压敏胶耐高温的性能;该丙烯酸压敏胶中添加了改性松香,可以进一步起到增黏作用,满足耐热性的同时减少固化剂的使用,可以制备成耐热性能良好的耐超高温胶带,在300℃/30min的超高温环境测试下,可以达到不残胶、无鬼影的效果。
[0004]CN 110616050 A公开了一种丙烯酸胶粘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丙烯酸胶水80~100份、增塑剂5~10份、固化剂1~4份以及溶剂;所述丙烯酸胶水经丙烯酸异辛酯27~32份、丙烯酸1~3份、丙烯酸甲酯2~5份、乙酸乙酯60~70份、偶氮二异丁腈0.4~1.0份聚合得到;该丙烯酸胶粘剂,解决了常规的亚克力保护膜排气性差不易于贴合,高温高湿环测后易出现残胶、气圈印、白雾和鬼影等现象。
[0005]现在用于电子行业中的保护膜压敏胶主要采用溶剂型的丙烯酸酯为主,上述专利虽然解决了压敏胶高温的鬼影问题,但由于溶剂型压敏胶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为加强VOCs(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溶剂型压敏胶会逐步被水性压敏胶替代,但是传统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在耐温性能方面的无残胶以及容易高温后出现“鬼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使用性能。针对水性压敏胶的耐高温性能和“鬼影”的问题现阶段研究较少。
[0006]CN113930196A公开一种将丙烯酸酯二嵌段和丙烯酸酯三嵌段与增粘树脂组成的水性压敏胶,该组成的水性压敏胶具有耐高温无残留特点,但是根据实施例的结果以及在实际测试发现,该水性压敏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80~150℃),但是剥离强度较高,而且在80℃的条件下会出现剥离力下降超过30%以上的性能,对于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移除的保护膜是不合适的,这类保护膜的压敏胶需要具有较低剥离力、且高低温条件下剥离力波动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水性压敏胶存在的耐温性差,较高温度下剥离力与室温情况下剥离力下降过大,易产生残留胶和鬼影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的制备方法,采用ABC三嵌段共聚物,合理调整A、B嵌段的玻璃化温度,配合C嵌段提高聚合物的内聚力,使得制备的水性压敏胶能够同时在室温和高温下同时兼具稳定的较低的剥离力,在使用过程无残胶、鬼影等现象,使得最终压敏胶性能在室温和高温下均可以控制在2

4N/25mm的范围内。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所述水性压敏胶为RAFT乳液技术聚合而成的嵌段共聚物乳液,其中嵌段共聚物为A

B

C结构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
[0010]A、B、C各嵌段为多种单体组成的共聚物,各嵌段的共聚物玻璃化温度(Tg)采用FOX方程进行计算得到,FOX方程的计算依据如下:
[0011][0012]在此公式中,n表示共聚物中使用的单体的顺序号,Wn表示各自单体的质量分数(重量%)和T
g,n
表示以K为单位,各自单体n的均聚物的各自玻璃化转变温度。
[0013]所述A

B

C结构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中,A嵌段单体占总单体的重量比为20~40%,优选为20~30%,通过多种单体的组成设计A嵌段的共聚物玻璃化温度为

35~

10℃;
[0014]所述A嵌段单体包括分别占总单体重量比15

30%的丙烯酸丁酯、2

10%的玻璃化温度调节单体和0

2%的极性功能单体;
[0015]所述A

B

C结构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中,B嵌段所有单体占总单体的重量比为50~70%,通过多种单体的组成的B嵌段的共聚物玻璃化温度为

70~

50℃,其中所述B嵌段单体包括分别占总单体重量比50

70%的丙烯酸丁酯或者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异辛酯的组合物、0

1%的多乙烯基单体;
[0016]所述A

B

C结构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中,C嵌段所有单体占总单体的重量比为5~20%,优选8~15%,更优为8~12%,C嵌段为硬单体,提供整体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高温性能和力学性能,所述C嵌段单体包括分别占总单体质量比5

20%苯乙烯和0

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0017]本专利技术中为了获得剥离力稳定性高的水性压敏胶,设计A

B

C结构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非常惊喜地发现采用这个结构类型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乳液制备的水性压敏胶非常容控制低剥离强度要求和剥离强度随着温度变化低衰减的性能,若采用二嵌段丙烯酸酯共聚物结构,如B

C嵌段结构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水性压敏胶具有优异剥离强度性能,但是随着温度的上升,B嵌段的链段活动能力过强,导致了在高温的条件下剥离强度大幅下降。
[0018]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中A嵌段的引入,通过控制A嵌段的玻璃化温度在

35~

10℃,利用A嵌段比B嵌段较高的玻璃化温度来提高材料的储能模量,限制原来B

C结构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在高温条件下的链活动能力,同时A嵌段的存在还可以起到调节B

C结构丙烯酸酯嵌
段共聚物的室温的剥离强度性能,来获得水性压敏胶可以在室温和高温均控制在2

4N/25mm的性能,整体的思路为通过A、B、C三个嵌段的协同效应,其中A、B嵌段来获得压敏胶在室温条件下的剥离强度,进一步随着温度的升高,通过A嵌段来限制B嵌段的链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压敏胶为RAFT乳液技术聚合而成的嵌段共聚物乳液,其中嵌段共聚物为A

B

C结构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A嵌段的玻璃化温度按照Fox方程计算为

35~

10℃;B嵌段的玻璃化温度按照Fox方程计算为

70~

50℃;所述A

B

C结构的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中,A嵌段单体占总单体的重量比为20~40%,B嵌段单体占总单体的重量比为50~70%,C嵌段单体占总单体的重量比为5~20%;所述A嵌段单体包括分别占总单体重量比15

30%的丙烯酸丁酯、2

10%的玻璃化温度调节单体和0

2%的极性功能单体;所述B嵌段单体包括分别占总单体重量比50

70%的丙烯酸丁酯或者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异辛酯的组合物、0

1%的多乙烯基单体;所述C嵌段单体包括分别占总单体质量比5

20%苯乙烯和0

2%的甲基丙烯酸甲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化温度调节单体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丙烯酸金刚烷基酯、3,3,5

三甲基环己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中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功能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

丙烯酰氧基丙酸、衣康酸中任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乙烯基单体包括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烯丙基甲基丙烯酸,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四甘醇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马来酸二烯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中任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嵌段单体包括分别占总单体重量比15

30%的丙烯酸丁酯、2

10%的玻璃化温度调节单体和1

2%的极性功能单体;所述B嵌段单体包括分别占总单体重量比15

35%丙烯酸丁酯、15

50%丙烯酸异辛酯和0

1%的多乙烯基单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用水性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嵌段的玻璃化温度按照Fox方程计算为

35~

20℃;B嵌段的玻璃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生皮俊轲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英创新材料绍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