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水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052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水表,该智能水表包括壳体、机芯、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表头和伸缩杆;壳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与进水管连通,出口与出水管连通;机芯的一端位于壳体内部并位于进口和出口之间,机芯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与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的第一转轮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轮进行同步转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进行连接,第二转轮与第三转轮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进行连接,第三转轮转动连接在表头并且与表头的指针连接,以驱动指针进行转动;伸缩杆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表头连接。该智能水表可以在表头中指针随机芯进行同步转动的情况下,实现对表头位置的灵活移动,提高该智能水表的使用便捷性。使用便捷性。使用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水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表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水表。

技术介绍

[0002]水表是流量测量领域中使用量大、面广、品种规格多的计量仪表之一,在供排水流量计量、水费贸易结算、能源计量和工农业用水过程控制等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水表一般包括表壳、衬套、计量机芯和罩体,一般水表工作时,水从进水管进入到表腔下腔,经进水口进入机芯,触发机芯内部结构动作从而显示刻度再从出水口排出机芯进入表腔上腔,最终从出水管排出。
[0003]目前水表一般安装在水表井或水表柜内,由于安装位置空间狭小,使得对于水表的度数较为困难,不能准确的读数对于水费的结算造成一定麻烦;同时由于水表一般连接在使用管路上,在用水时,如果快速关闭阀门就会出现水锤现象,会对水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影响水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水表,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5]该智能水表,包括壳体、机芯、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表头和伸缩杆;所述壳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出口与出水管连通;所述机芯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位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由水流冲击进行转动,所述机芯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且与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第一转轮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转轮进行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进行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转轮进行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轮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进行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转轮进行同步转动;所述第三转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表头,并且与所述表头的指针连接,以驱动所述指针进行转动;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表头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智能水表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壳体铰接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表头连接,所述第一转轮转动连接在所述顶板。
[0007]优选的,所述智能水表包括伸缩弹簧,所述顶板上设有伸缩腔;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表头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伸缩腔;所述伸缩弹簧位于所述伸缩腔并且与所述伸缩杆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杆向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所述伸缩腔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外接气源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杆克服所述伸缩弹簧的作用力而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
[0008]优选的,所述智能水表包括第一活塞、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活塞腔,并且能够进行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活塞腔连通,将外接气体单向引入至所述第一活塞腔;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
第一活塞腔连通,将所述第一活塞腔中的气体单向引出至所述进气口。
[0009]优选的,所述智能水表包括闸板,所述第一活塞腔的腔体上设有出气通孔;所述闸板位于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进气口之间,所述闸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闸板能够移动至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通孔连通,或者移动至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单向阀连通;所述出气通孔与外界大气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智能水表包括定位球、定位弹簧、定位孔和定位槽;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第一活塞腔的腔体上,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闸板,所述定位弹簧与所述定位球连接以驱动所述定位球移动至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槽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智能水表包括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腔;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第二活塞腔中,并且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一活塞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将所述第二活塞腔分割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与所述出口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上腔为充有气体的密封腔。
[0013]优选的,所述进口与所述进水管转动连接,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水管转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进口的外壁设有环形槽,所述进水管设有沿径向的穿孔,所述环形槽和所述穿孔之间设有销钉,和/或,所述出口的外壁设有环形槽,所述出水管设有沿径向的穿孔,所述环形槽和所述穿孔之间设有销钉。
[0015]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水表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6]1、在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水表中,通过设置与机芯传动连接的第一转轮,再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将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件传动连接,而第三转轮再与表头中的指针进行传动连接,就可以在调整表头相对于壳体高度位置的过程中,利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对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的连接,保证表头中的指针随机芯的转动保持同步转动,实现对表头位置的灵活移动,提高该智能水表的使用便捷性。
[0017]2、在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水表中,通过在进口的外壁表面和出口的外壁表面分别设置环形槽,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沿径向的穿孔,并且在进口与进水管插装连接以及出口与出水管插装连接而使环形槽与穿孔对齐时,将销钉插入穿孔并穿过环形槽后穿出,从而形成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壳体的转动连接,以实现对表头进行相对于壳体的朝向转动,以便于对该智能水表进行读数操作,提高该智能水表的使用便捷性。
[0018]3、在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水表中,通过在壳体的出口位置设置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腔,并且将第二活塞腔的上腔设计为充有气体的密封腔结构,就可以在管路出现水压力急剧升高时,利用第二活塞对上腔中的气体进行压缩,缓解下腔中水压的急剧上升,减小水锤现象,延长该智能水表的使用寿命。
[0019]4、在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水表中,通过设置第一活塞和第一活塞腔,在第一活塞腔上设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并且在第二单向阀和进气口之间设置闸板,从而通过控制闸板相对于第二单向阀的位置调整,就可以改变进气口与第二单向阀连通或与外界大气连通的关系,进而借助对第一活塞的按压作用和水压对第二活塞的反向推动作用,实现对伸缩杆往复移动的控制,达到对表头相对壳体高度位置的调整,以便于读数操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施例智能水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

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B

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中I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C

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施例中三个转轮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传动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0027]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水表,包括壳体1、机芯2、第一转轮3、第二转轮4、第三转轮5、表头6和伸缩杆7。其中,壳体1上设有进口8和出口9,进口8与进水管10连通,出口9与出水管11连通。机芯2的一端位于壳体1的内部,并且位于进口8和出口9之间由水流冲击进行转动,机芯2的另一端则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并且与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第一转轮3形成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轮3进行同步转动。第一转轮3和第二转轮4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机芯、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表头和伸缩杆;所述壳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出口与出水管连通;所述机芯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位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由水流冲击进行转动,所述机芯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且与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第一转轮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转轮进行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之间通过第一连杆进行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转轮进行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第三转轮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进行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转轮进行同步转动;所述第三转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表头,并且与所述表头的指针连接,以驱动所述指针进行转动;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表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水表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壳体铰接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表头连接,所述第一转轮转动连接在所述顶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水表包括伸缩弹簧,所述顶板上设有伸缩腔;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表头连接,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伸缩腔;所述伸缩弹簧位于所述伸缩腔并且与所述伸缩杆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杆向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所述伸缩腔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外接气源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杆克服所述伸缩弹簧的作用力而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水表包括第一活塞、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活塞腔;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活塞腔,并且能够进行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庄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