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01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升降病床,包括床架、升降机构及床板;床架包括床头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接横杆及床尾架;第一连接杆一端与床头架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床尾架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杆一端与床头架另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床尾架另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平行,连接横杆设置多个,每一连接横杆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连接,每一连接横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升降机构包括多个转动杆及第一电动推杆;床板底部一侧与转动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床板底部另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将该病床上的患者转移至放射治疗床上,患者移动至放射治疗床上时产生的幅度小,能减少患者疼痛。疼痛。疼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病床


[0001]本技术涉及病床
,特别涉及一种升降病床。

技术介绍

[0002]病床一般指护理床,是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和卧床生活习性,而设计的带有家属可以陪护,具有多项护理功能和操作按钮,使用绝缘安全的床。放射治疗是用各种不同能量的放射线照射肿物,从而抑制和杀灭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患者通常躺在放射治疗床上进行放射治疗。
[0003]放疗科的患者大多需要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一般一个疗程大多需要一个月左右。放疗科的患者行动较为不便,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不能自己大弧度运动,患者每次过来放射治疗室时,都要推着病房的床过来,然后再把患者抱到放射治疗床上。个别的患者,由于癌症肿瘤的压迫太过于疼痛而害怕别人去抱碰他,该患者更喜欢别人扶着他慢慢扭动。
[0004]放射治疗床的高度较高,放射治疗床的高度通常比病床的高度高,一些患者没办法自己水平轻微扭动而需要较多家属帮忙转移动,要家属将患者抱至或者抬至放射治疗床上,这使得患者更为痛苦,也会影响放射治疗,导致时间的浪费。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升降病床,其方便将该病床上的患者转移至放射治疗床上,患者移动至放射治疗床上时产生的幅度小,能减少患者疼痛。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升降病床,包括床架、升降机构及床板;
[0007]床架包括床头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接横杆及床尾架;第一连接杆一端与床头架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床尾架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杆一端与床头架另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床尾架另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平行,连接横杆设置多个,每一连接横杆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连接,每一连接横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连接;
[0008]升降机构包括多个转动杆及第一电动推杆,每一转动杆一端可转动设置在一连接横杆上,一连接横杆上设置至少两转动杆,第一电动推杆一端可转动设置在一连接横杆上,第一电动推杆与转动杆相向设置;
[0009]床板底部一侧与转动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床板底部另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床板由第一电动推杆驱使其倾斜上升运动或者倾斜下降运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放射治疗床;床板靠近放射治疗床的一侧可转动设置用于搭接在放射治疗床上的连接板。
[0010]进一步,床板包括下板体及上板体,下板体一侧设置安装架,安装架上可转动设置
第二电动推杆,上板体一侧与下板体另一侧可转动连接,上板体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推杆的驱动端可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连接板上设置弧形过渡板。
[0012]进一步,每一转动杆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座可转动设置在一连接横杆上,每一转动杆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座可转动设置在床板底部。
[0013]进一步,第一电动推杆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座可转动设置在一连接横杆上,第一电动推杆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座可转动设置在床板底部。
[0014]进一步,连接横杆设置为至少五个,每一连接横杆与相邻一连接横杆呈平行状态。
[0015]进一步,排列位置为中部的连接横杆上形成用于安装第一电动推杆的安装板。
[0016]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升降病床,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一,在使用时,患者躺在该病床上,患者需要放射治疗时,将病床推至放射治疗床旁边,然后第一电动推杆驱使床板倾斜上升运动以靠近放射治疗床,第一电动推杆驱使床板倾斜上升运动时,转动杆底部沿着连接横杆转动,转动杆顶部沿着床板底部转动,第一电动推杆底部沿着连接横杆转动,第一电动推杆顶部沿着床板底部转动,第一电动推杆的驱动杆伸长使得床板倾斜上升运动而靠近并紧挨放射治疗床,最后,将患者轻轻推至放射治疗床而进行放射治疗。通过在床板靠近放射治疗床的一侧设置连接板,将病床倾斜上升运动以靠近放射治疗床,该连接板可以抵靠在放射治疗床上,使得患者推至放射治疗床时更为安全。因此,本技术实现将患者倾斜上升以靠近放射治疗床,轻轻推患者即可以将患者推至放射治疗床上,不需要抱起患者,方便将病床上的患者转移至放射治疗床上,患者移动至放射治疗床上时产生的幅度小,能有效减少患者疼痛。
[0018]二,通过将床板设置下板体及上板体,当连接板转动搭接在放射治疗床上后,第二电动推杆的驱动端驱使上板体绕着下板体转动,从而使上板体倾斜,便于将患者推至放射治疗床上。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弧形过渡板,当连接板转动搭接在放射治疗床上时,弧形过渡板挡住了连接板与下板体之间形成的间隙,使患者推至放射治疗床时更为舒适。
[0019]三,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第三连接座及第四连接座,使得转动杆和第一电动推杆转动时更为顺畅。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床架、升降机构及床板,升降机构能驱使患者倾斜上升而紧挨放射治疗床,同时连接板可以抵靠在放射治疗床上,上板体可以具有倾斜状态,轻轻推患者即可以将患者推至放射治疗床上,不需要抱起患者,方便将病床上的患者转移至放射治疗床上,患者移动至放射治疗床上时产生的幅度小,能有效减少患者疼痛。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病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病床的分解图;
[0023]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床板与连接横杆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板体倾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板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病床搭接在放射治疗床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7]标号说明
[0028]床架1、床头架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连接横杆14、安装板141、床尾架15、升降机构2、转动杆21、第一电动推杆22、床板3、连接板31、弧形过渡板311、下板体32、安装架321、第二电动推杆322、上板体33、第一连接座4、第二连接座5、第三连接座6、第四连接座7。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升降病床,包括床架1、升降机构2及床板3;床架1包括床头架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连接横杆14及床尾架15;第一连接杆12一端与床头架11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杆12另一端与床尾架15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杆13一端与床头架11另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杆13另一端与床尾架15另一侧连接,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升降机构及床板;床架包括床头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接横杆及床尾架;第一连接杆一端与床头架一侧连接,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床尾架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杆一端与床头架另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床尾架另一侧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平行,连接横杆设置多个,每一连接横杆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连接,每一连接横杆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升降机构包括多个转动杆及第一电动推杆,每一转动杆一端可转动设置在一连接横杆上,一连接横杆上设置至少两转动杆,第一电动推杆一端可转动设置在一连接横杆上,第一电动推杆与转动杆相向设置;床板底部一侧与转动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床板底部另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床板由第一电动推杆驱使其倾斜上升运动或者倾斜下降运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放射治疗床;床板靠近放射治疗床的一侧可转动设置用于搭接在放射治疗床上的连接板。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瑞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