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596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4
一种灌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灌装系统包括灌装罐,该灌装系统具有第一灌装模式和第二灌装模式,在所述第一灌装模式下所述灌装罐将第一待灌装原料灌装入容器,在所述第二灌装模式下所述灌装罐将第二待灌装原料灌装入容器,所述第一待灌装原料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待灌装原料的温度。该灌装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灌装模式,在所述第一待灌装原料进入所述灌装罐之前对所述灌装罐进行第一预处理,所述第一预处理包括对所述灌装罐的内部进行蒸气灭菌,之后对所述灌装罐的侧壁进行冷却。灌装罐的侧壁进行冷却。灌装罐的侧壁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涉及一种灌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交流非常频繁,为了便于储存、运输和售卖,通常需要对各类产品进行包装。例如,诸如牛奶、饮料、蔬菜泥等的食品就需要被包装密封在包装盒、包装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容器里。在对产品进行包装的过程经常会使用到灌装系统,灌装系统负责将产品输送到容器中。
[0003]灌装系统可以分为冷链灌装系统和常温灌装系统。冷链灌装系统用于将温度较低且保质期较短的原料灌装入包装盒,通常放置在超市冷藏柜里的盒装牛奶就是通过冷链灌装系统灌装的。常温灌装系统用于将温度较高且保质期较长的原料灌装入包装盒,通常放置在超市普通敞开货架上的盒装牛奶就是通过常温灌装系统灌装的。目前,还没有一种灌装系统既可以实现冷链灌装又可以实现常温灌装,生产商不得不既安装冷链灌装系统又安装常温灌装系统,费时费力费场地,成本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灌装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灌装系统包括灌装罐,其中,该灌装系统具有第一灌装模式和第二灌装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灌装模式下所述灌装罐将第一待灌装原料灌装入容器,在所述第二灌装模式下所述灌装罐将第二待灌装原料灌装入容器,所述第一待灌装原料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待灌装原料的温度;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灌装模式,在所述第一待灌装原料进入所述灌装罐之前对所述灌装罐进行第一预处理,所述第一预处理包括对所述灌装罐的内部进行蒸气灭菌,之后对所述灌装罐的侧壁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灌装罐包括围绕所述侧壁设置的套壳以及位于所述侧壁和所述套壳之间且围绕所述侧壁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包括进口和设置得高于所述进口的出口;所述对所述灌装罐的侧壁进行冷却包括:向所述容纳腔通入冷却液,其中所述冷却液自所述进口进入所述容纳腔,流经所述侧壁的至少部分并经所述出口离开所述容纳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冷却液为自来水;所述对所述灌装罐的侧壁进行冷却还包括:控制所述自来水的流速,以使得所述自来水在从所述进口向所述出口流动的过程中不气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自来水的流速至少是0.007
×
S
×
ΔT,其中,S为所述侧壁的位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部分的面积,ΔT为所述侧壁冷却之前的温度与所述自来水的温度之间的差值。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灌装罐的侧壁进行冷却还包括:控制向所述容纳腔通入所述自来水的持续时间,该持续时间为3

10分钟。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处理还包括:在对所述灌装罐的侧壁进行冷却之后,排空所述容纳腔中的冷却液以使得空气填充在所述容纳腔中。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冷却液是自来水;所述灌装系统还包括:自来水主管线、第一输液管线、第二输液管线以及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其中,所述第一输液管线连接所述自来水主管线和所述第二输液管线,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液管线,所述第二输液管线的第一端与所述进口连接,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输液管线,所述第一输液管线和所述第二输液管线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输液管线的第一端和第二阀门之间;所述对所述灌装罐的侧壁进行冷却包括: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并关闭所述第二阀门,以向所述容纳腔通入自来水;所述第一预处理还包括:在对所述灌装罐的侧壁进行冷却之后,排空所述容纳腔中的自来水以使得空气填充在所述容纳腔中;并且所述排空所述容纳腔中的自来水包括:关闭所述第一阀门并打开所述第二阀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灌装系统还包括:第三输液管线、第三阀门以及容器传输带,其中,所述第三输液
管线连接在所述自来水主管线和容器传输带之间,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管线,所述容器传输带用于输送所述容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灌装模式和所述第二灌装模式,在灌装过程中,关闭所述第一阀门并打开所述第三阀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处理还包括:在对所述灌装罐的内部进行蒸气灭菌之后,向所述灌装罐的内部通入无菌压缩空气。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针对所述第二灌装模式,在所述第二待灌装原料进入所述灌装罐之前对所述灌装罐进行第二预处理,所述第二预处理包括对所述灌装罐的内部进行蒸气灭菌,之后向所述灌装罐的内部通入无菌压缩空气。11.根据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灌装系统包括供气设备、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流量调节阀、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第十阀门;所述第一管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打开则所述第一管线与所述灌装罐连通,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第一位置设置所述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打开则所述第一管线与提供第一待灌装原料和所述第二待灌装原料的前处理系统连通;所述第二管线连接所述供气设备,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以及所述第八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线,所述第六阀门比所述第七阀门靠近所述供气设备,所述第七阀门与所述第一管线的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第二位置连接,所述第七阀门打开则所述第一管线和所述第二管线连通,所述第八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线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三管线连接所述供气设备,所述第九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十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管线,所述第九阀门比所述第五阀门靠近所述供气设备,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第一管线的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阀门打开则所述第一管线和所述第三管线连通,所述第十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线与外部连通;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针对所述第二灌装模式,在灌装过程中,打开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四阀门并关闭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七阀门以使得来自所述前处理系统的所述第二待灌装原料进入所述灌装罐;打开所述第六阀门并关闭所述第八阀门以使得所述供气设备提供的蒸气在所述第二管线中形成第一蒸气障壁,所述第一蒸气障壁位于所述第七阀门的阀后空间并且以与所述第七阀门的开关方向相交的方式经过所述第七阀门;打开所述第九阀门并关闭所述第十阀门以使得所述供气设备提供的蒸气在所述第三管线中形成第二蒸气障壁,所述第二蒸气障壁位于所述第五阀门的阀后空间并且以与所述第五阀门的开关方向相交的方式经过所述第五阀门;以及经第一时间段后开关所述第八阀门至少一次,并经第二时间段后开关所述第十阀门至少一次;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灌装模式,在灌装过程中,打开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四阀门并关闭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第七阀门以使得来自所述前处理系统的所述第一待灌装原料进入所述灌装罐;关闭所述第六阀门和所述第九阀门,并停止开关所述第八阀门和所述第十阀门。
12.根据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灌装方法,其中,所述灌装系统包括供气设备、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三管线、流量调节阀、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第十阀门和第十一阀门;所述第一管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打开则所述第一管线与所述灌装罐连通,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第一位置设置所述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打开则所述第一管线与提供第一待灌装原料和所述第二待灌装原料的前处理系统连通;所述第二管线连接所述供气设备,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以及所述第八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线,所述第六阀门比所述第七阀门靠近所述供气设备,所述第七阀门与所述第一管线的在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第二位置连接,所述第七阀门打开则所述第一管线和所述第二管线连通,所述第八阀门用于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孟兵S克纳夫
申请(专利权)人: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