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亲肤型竹纤维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940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亲肤型竹纤维口罩,以解决现有的口罩直接增设亲肤层后如何保证口罩整体透气性的问题,该亲肤型竹纤维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防粘层、过滤层和亲肤层;其中,所述亲肤层为竹浆纤维无纺布层且其克重为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亲肤型竹纤维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亲肤型竹纤维口罩。

技术介绍

[0002]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竹原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0003]将竹纤维层作为口罩的中间层可以一定程度的实现较低的制造成本,并且竹纤维保留了竹子原有的结构,材料强度也相对较高,还能很好的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具有杀菌和除臭功效。现有技术中常将竹纤维层设置在过滤层的里层作为亲肤层并使得口罩兼具杀菌、除臭等功能,然而在设置竹纤维层时还需要考虑到口罩原有的透气性能,因此如何设计竹纤维层的厚度、克重等参数以在设置竹纤维层后保证口罩整体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是设置竹纤维层的关键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亲肤型竹纤维口罩,通过设置相适应的克重、纤维细度以及厚度使得口罩整体在设置竹纤维层后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0005]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亲肤型竹纤维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防粘层、过滤层和亲肤层;
[0007]其中,所述亲肤层为竹浆纤维无纺布层且其克重为25

40g/m2,纤维细度为1.1

2.8dtex,厚度为0.01

0.1mm。
[000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亲肤层和所述过滤层之间的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为竹原纤维层,所述抗菌层的克重为30

40g/m2,纤维细度为5

10dtex,厚度为0.02

0.08mm。
[000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亲肤层的克重为25g/m2,纤维细度为1.1dtex,厚度为0.01mm;且所述抗菌层的克重为30g/m2,纤维细度为10dtex,厚度为0.02mm。
[00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亲肤层的克重为35g/m2,纤维细度为1.1dtex,厚度为0.02mm;且所述抗菌层的克重为40g/m2,纤维细度为5dtex,厚度为0.02mm。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层上附着有精油微胶囊层。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耳带,所述耳带与所述罩体连接以通过所述耳带将所述罩体固定在人体头部;所述耳带上设置有调节盘用以调节耳带的长度。
[00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盘包括:
[0014]第一壳体;
[0015]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弹性滑动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
同构成收线内腔,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置有过线孔;
[0016]绕线轴,所述绕线轴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绕线轴还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连接有弹性保持件以使绕线轴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角度保持;
[0017]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绕线轴配合以限制绕线轴旋转,且当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滑动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配合被解除。
[00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轴中空且所述限位件活动插设于所述绕线轴中;
[0019]所述绕线轴内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凸起;
[0020]所述限位件的外周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置错开的第二限位凸起。
[002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轴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转动连接;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每个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保持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之间。
[002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轴的外周壁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两个限位凸环。
[002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亲肤型竹纤维口罩,通过将亲肤层设置为竹浆纤维无纺布层且将其克重设置为25

40g/m2,纤维细度设置为1.1

2.8dtex,厚度设置为0.01

0.1mm后,亲肤层的通气阻力可以达到30~35Pa,远小于一般蓝色口罩的标准通气阻力80Pa,从而可以实现设置竹浆纤维无纺布层后使得口罩整体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002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亲肤型竹纤维口罩,通过将亲肤层设置为竹浆纤维无纺布层且将其克重设置为25

40g/m2,纤维细度设置为1.1

2.8dtex,厚度设置为0.01

0.1mm后,亲肤层的颗粒物过滤效率可以达到94%~96%,满足一般蓝色口罩的标准颗粒物过滤效率80%,因此,设置亲肤层后,可以适当减小过滤层的厚度并通过亲肤层来进行过滤性能的补偿,从而使得口罩整体的厚度得以控制。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亲肤型竹纤维口罩层叠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抗菌层后亲肤型竹纤维口罩层叠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盘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2中A

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解除限位件对绕线轴限位时的调节盘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34]1‑
亲肤层,2

抗菌层,3

过滤层,4

耳带,5

第一壳体,6

第二壳体,7

过线孔,8

导向管,9

导向柱,10

限位件,11

绕线轴,12

弹性件,13

弹性保持件,14

防粘层,15

亲肤无纺布,101

第二限位凸起,111

第一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6]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亲肤型竹纤维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防粘层(14)、过滤层(3)和亲肤层(1);其中,所述亲肤层(1)为竹浆纤维无纺布层且其克重为25

40g/m2,纤维细度为1.1

2.8dtex,厚度为0.01

0.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肤型竹纤维口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亲肤层(1)和所述过滤层(3)之间的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为竹原纤维层,所述抗菌层(2)的克重为30

40g/m2,纤维细度为5

10dtex,厚度为0.02

0.08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亲肤型竹纤维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肤层(1)的克重为25g/m2,纤维细度为1.1dtex,厚度为0.01mm;且所述抗菌层(2)的克重为30g/m2,纤维细度为10dtex,厚度为0.02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亲肤型竹纤维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肤层(1)的克重为35g/m2,纤维细度为1.1dtex,厚度为0.02mm;且所述抗菌层(2)的克重为40g/m2,纤维细度为5dtex,厚度为0.02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亲肤型竹纤维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2)上附着有精油微胶囊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肤型竹纤维口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耳带(4),所述耳带(4)与所述罩体连接以通过所述耳带(4)将所述罩体固定在人体头部;所述耳带(4)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柴余英练东明景文祥唐敏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