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循环系统、车辆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5939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循环系统、车辆和控制方法,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空压机、第一、第二分子筛、第一阀和第二阀,第一、第二分子筛能通过第一阀从空压机吸入空气并制取氧气,并通过第二阀将制出的氧气排入车内;第一分子筛制氧时,第一和第二阀能被控制使得一分子筛制氧并将制出的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空间,同时第二分子筛解吸氮气;当第二分子筛制氧时,第一阀和第二阀能被控制能使得第二分子筛制氧并将制出的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空间,同时第一分子筛解吸氮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得第一和第二分子筛交替制氧,另一分子筛解吸氮气,能对车内或室内连续有效地制取氧气,提高了室内的氧气浓度,提高了车内或室内的舒适度。提高了车内或室内的舒适度。提高了车内或室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循环系统、车辆和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循环系统、车辆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客车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由于车内环境较热,司机通常会打开空调,关闭车窗,虽然车内温度降低了,但是车内的氧气含量会逐渐降低,乘客会感到憋闷,不舒适感极大增强。并且司机长时间在缺氧环境下极易疲劳,出现疲劳驾驶情况,严重时可导致车毁人亡。为了避免此种情况,会在车内放置一个小型制氧机,但小型制氧机的成本较高,并且寿命很短,需要经常更换,导致很多长途客车并没有配置制氧机。一些司机在车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时,有时会打开车窗和天窗,对车内进行换新风,但这种情况会导致车内空调负荷增大,增加耗电量,并且增大车内噪声,造成不安全驾驶隐患。
[0003]同时现有的空气悬架系统空气从空压机出来后只是通过车外空气进行换热降温,在夏季室外空气温度很高,空压机空气出口温度很难降低,大大降低了空气悬架系统的寿命。
[000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客车存在无法同时解决车内环境氧气浓度较低、无法连续制取氧气和采用单独制氧机导致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空气循环系统、车辆和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客车存在无法同时解决车内环境氧气浓度较低且无法连续制取氧气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气循环系统、车辆和控制方法。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其包括:
[0007]空压机和分子筛装置,所述分子筛装置包括第一分子筛和第二分子筛、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分子筛和所述第二分子筛能通过所述第一阀从所述空压机吸入空气并制取氧气,并通过所述第二阀将制出的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空间;
[0008]当所述第一分子筛制氧时,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能被控制使得所述第一分子筛制氧并将制出的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空间,同时所述第二分子筛不制氧且解吸氮气;当所述第二分子筛制氧时,所述第一阀和所述第二阀能被控制能使得所述第二分子筛制氧并将制出的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空间,同时所述第一分子筛不制氧且解吸氮气。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包括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空压机的出口能与所述第一阀的所述第一进口连接,所述第二阀包括第二进口、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一分子筛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的所述第一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的所述第二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分子筛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的所述第二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的所述第三进口连接;
[0010]当所述第一分子筛制氧时,所述第一阀被控制能使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
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不连通,同时所述第二阀被控制使得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所述第三进口不连通;当所述第二分子筛制氧时,所述第一阀被控制能使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不连通,同时所述第二阀被控制使得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不连通。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为第一四通阀,其包括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四通阀还包括第四口,所述第四口能够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或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阀为第二四通阀,其包括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三进口和所述第三出口,所述第二四通阀还包括第五口,所述第五口能够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或与所述第三进口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的所述第一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子筛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的所述第二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子筛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子筛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的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子筛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的所述第三进口连通。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七管路、第八管路、第三阀和第四阀,所述第七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另一端形成为第一氮气出口并与车外或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三阀设置在所述第七管路上,所述第八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管路连通、另一端形成为第二氮气出口并与车外或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四阀设置在所述第八管路上;
[0014]当所述第一分子筛制氧时,所述第三阀被控制关闭,所述第四阀被控制打开,所述第一分子筛通过所述第五管路和所述第二阀将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所述第二分子筛将氮气解吸并通过所述第八管路排出至车外或室外;当所述第二分子筛制氧时,所述第三阀被控制打开,所述第四阀被控制关闭,所述第二分子筛通过所述第六管路和所述第二阀将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所述第一分子筛将氮气解吸并通过所述第七管路排出至车外或室外。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压机的进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车外或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二阀的所述第三出口通过第二管路连通至车内或室内空间。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一,所述蒸发器一设置在所述空压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阀的所述第一进口之间的管路上,以能对该管路中的空气进行制冷降温。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蒸发器二、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蒸发器一与所述蒸发器二并联设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一与所述蒸发器二之间,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二与所述冷凝器之间。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九管路和第十管路,所述第九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空压机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器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一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十管路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第一阀的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十管路上还连接设置有储气罐和空气弹簧,所述储气罐与所述第十管路之间通过第十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气罐与所述空气弹簧的一端之间通过第十二管路连通,所述空气弹簧的另一端连通第十三管路,所述第十一管路上设置电磁阀一,所述第十二管路上设置电磁阀二,所述第十三管路上设置电磁阀三。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置有过滤器,所述第十管路上还设置有减压阀。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当所述空气循环系统同时包括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和第四阀时,
[0023]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24]检测步骤,检测车内或室内的氧气浓度;
[0025]判断步骤,判断检测的氧气浓度与预设值之间的关系
[0026]控制步骤,当检测的氧气浓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阀使得空压机的出口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阀与所述第一分子筛连通,控制所述第二阀使得所述第一分子筛的出口制出的氧气通过所述第二阀与车内或室内连通,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1)和分子筛装置(100),所述分子筛装置(100)包括第一分子筛(2)和第二分子筛(3)、第一阀(4)和第二阀(5),所述第一分子筛(2)和所述第二分子筛(3)能通过所述第一阀(4)从所述空压机(1)吸入空气并制取氧气,并通过所述第二阀(5)将制出的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空间;当所述第一分子筛(2)制氧时,所述第一阀(4)和所述第二阀(5)能被控制使得所述第一分子筛(2)制氧并将制出的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空间,同时所述第二分子筛(3)不制氧且解吸氮气;当所述第二分子筛(3)制氧时,所述第一阀(4)和所述第二阀(5)能被控制能使得所述第二分子筛(3)制氧并将制出的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空间,同时所述第一分子筛(2)不制氧且解吸氮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4)包括第一进口(41)、第一出口(42)和第二出口(43),所述空压机(1)的出口能与所述第一阀(4)的所述第一进口(41)连接,所述第二阀(5)包括第二进口(51)、第三进口(52)和第三出口(53),所述第一分子筛(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4)的所述第一出口(4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5)的所述第二进口(51)连接,所述第二分子筛(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4)的所述第二出口(4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5)的所述第三进口(52)连接;当所述第一分子筛(2)制氧时,所述第一阀(4)被控制能使所述第一进口(41)与所述第一出口(42)连通,所述第二出口(43)不连通,同时所述第二阀(5)被控制使得所述第二进口(51)与所述第三出口(53)连通,所述第三进口(52)不连通;当所述第二分子筛(3)制氧时,所述第一阀(4)被控制能使所述第一进口(41)与所述第二出口(43)连通,所述第一出口(42)不连通,同时所述第二阀(5)被控制使得所述第三进口(52)与所述第三出口(53)连通,所述第二进口(51)不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4)为第一四通阀,其包括所述第一进口(41)、所述第一出口(42)和所述第二出口(43),所述第一四通阀还包括第四口(44),所述第四口能够与所述第一出口(42)连通或与所述第二出口(43)连通;所述第二阀为第二四通阀,其包括所述第二进口(51)、所述第三进口(52)和所述第三出口(53),所述第二四通阀还包括第五口(54),所述第五口(54)能够与所述第二进口(51)连通或与所述第三进口(5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管路(103)、第四管路(104)、第五管路(105)和第六管路(106),所述第三管路(1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4)的所述第一出口(4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子筛(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10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4)的所述第二出口(4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子筛(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子筛(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五管路(10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5)的所述第二进口(51)连通,所述第六管路(10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子筛(3)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六管路(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5)的所述第三进口(5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七管路(107)、第八管路(108)、第三阀(6)和第四阀(7),所述第七管路(107)
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路(103)连通、另一端形成为第一氮气出口(61)并与车外或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三阀(6)设置在所述第七管路(107)上,所述第八管路(108)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管路(104)连通、另一端形成为第二氮气出口(71)并与车外或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四阀(7)设置在所述第八管路(108)上;当所述第一分子筛(2)制氧时,所述第三阀(6)被控制关闭,所述第四阀(7)被控制打开,所述第一分子筛(2)通过所述第五管路(105)和所述第二阀(5)将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所述第二分子筛(3)将氮气解吸并通过所述第八管路(108)排出至车外或室外;当所述第二分子筛(3)制氧时,所述第三阀(6)被控制打开,所述第四阀(7)被控制关闭,所述第二分子筛(3)通过所述第六管路(106)和所述第二阀(5)将氧气排入车内或室内,所述第一分子筛(2)将氮气解吸并通过所述第七管路(107)排出至车外或室外。6.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1)的进口通过第一管路(101)与车外或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第二阀(5)的所述第三出口(53)通过第二管路(102)连通至车内或室内空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付齐邹建煌李珂曹锋黄美玲和浩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