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77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包括吸热板本体。所述的吸热板本体包括若干个盘管以及防护板。所述的盘管为单层的螺旋状,若干个盘管通过之间的连接管贯通连接,盘管与连接管镶设至防护板内部。所有盘管的一端开口贯通连接有前端管、另一端开口贯通连接有后端管,前端管以及后端管设置于防护板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盘管单层布置,不影响吸热板的厚度,进而可以增加螺旋管的圈数,延长导热液在螺旋管内部的容量,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吸热板
,具体涉及为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吸热板是太阳能利用中一种常见的形式,吸热板内部设有导液管,吸热板吸收太阳能的热量,然后将热量传递给导液管,对导液管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0003]2022年11月4日,中国专利公开了授权公告号为CN217737565U的一种锥形螺旋管太阳能集热器专利,该专利包括进水口、出水口、背板和玻璃盖板以及螺旋管组,螺旋管组由至少两个螺旋管阵列组成,所述螺旋管为锥形,螺旋管外壁上涂有太阳能选择性吸热涂层,螺旋管为中空结构,螺旋管螺矩大于螺旋管直径,螺旋管设有一个集热进口和一个集热出口;螺旋管组后面设有圆弧形聚光反射板,聚光反射板背面为保温材料,保温材料背面为金属背板,螺旋管组前面为玻璃盖板,螺旋管组侧面为边框。太阳光照在螺旋管组上,螺旋管组上的吸热涂层吸收太阳光转化为热能,输送到储热装置。
[0004]该专利中螺旋管分为多层布置,该布置方式增加了整个太阳能集热器的厚度,不利于太阳能集热器倾斜角度的调节。同时为了控制太阳能集热器的厚度,螺旋管的圈数必然受限,进而减小了螺旋管的整体长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本专利技术盘管单层布置,不影响吸热板的厚度,进而可以增加螺旋管的圈数,延长导热液在螺旋管内部的容量,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包括吸热板本体。
[0008]所述的吸热板本体包括若干个盘管以及防护板。
[0009]所述的盘管为单层的螺旋状,若干个盘管通过之间的连接管贯通连接,盘管与连接管镶设至防护板内部。
[0010]所有盘管的一端开口贯通连接有前端管、另一端开口贯通连接有后端管,前端管以及后端管设置于防护板外部。
[0011]优选的,所述的吸热板本体背离前端管以及后端管的端面铰接有吸热箱。
[0012]吸热箱包括一排若干个换热管、壳体以及与壳体固定联机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0013]所述的换热管包括螺旋管以及螺旋管两端贯通连接的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第一直管背离螺旋管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桨,相邻两个换热管上下颠倒布置,第一直管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第二直管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
[0014]第一连接件包括同一水平面间隔布置的第一腔以及第二腔,第二腔上方贯通连接有第三腔,第二腔与第三腔一侧设有分别与两者贯通连接的上下连接通道,第一腔与第二
腔之间通过第一中间通道贯通连接。
[0015]第二连接件包括同一水平面间隔布置的第四腔以及第五腔,第四腔与第五腔之间通过第二中间通道贯通连接。
[0016]换热管的第二直管转动设置于第一腔内部,桨转动设置于第二腔内部,第一直管转动设置于第三腔内部。
[0017]一排换热管一端端部换热管的第二直管朝上布置,第二直管转动设置于第五腔内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外部设有与第四腔贯通连接的出液管。
[0018]一排换热管一端端部换热管的第一直管朝上布置,第一直管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外部设有与第一腔贯通连接的进液管。
[0019]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直管以及桨上下两端均设有一个圆形的第一隔板,第二直管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圆形的第二隔板。
[0020]第一直管上下两端的第一隔板设置于第三腔内部。
[0021]桨上下两端的第一隔板设置于第二腔内部。
[0022]第二直管两端的第二隔板设置于第一腔内部。
[0023]第一隔板外径与第三腔以及第二腔内径相同,第二隔板外径与第一腔外径相同。
[0024]优选的,所述的桨的桨叶端面与第二腔内侧圆周面抵接。
[0025]优选的,所述的壳体前端敞口布置,换热管、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设置于壳体内部。
[0026]所述的壳体敞口处罩设有透光板,出液管以及进液管穿设至壳体外部。
[0027]优选的,换热管背离透光板的一侧设有反光板,反光板区域面积大于等于一排换热管所占面积。
[0028]优选的,所述的反光板的截面形状为波浪形,螺旋管设置于反光板的波谷中。
[0029]优选的,所述的壳体内部中间设有与透光板平行布置的隔热板,隔热板与壳体背板以及壳体侧板组成一个密闭的腔体,密闭的腔体内部填充有吸热储温材料。
[0030]密闭的腔体内部设有蛇形管,蛇形管的进出管穿设至壳体外部,蛇形管的进出管分别上均串联有一个截止阀,蛇形管的进出管分别与进液管以及出液管贯通连接。
[0031]优选的,密闭的腔体内部填充的吸热储温材料为相变式储温胶囊。
[0032]优选的,壳体顶面设有与密闭腔体贯通连接的添液口,添液口上设有闷塞。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0034](1)螺旋管的高度方向与吸热板的宽度方向一致,不影响吸热板的厚度,进而可以增加螺旋管的圈数,延长导热液在螺旋管内部的容量,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0035](2)波浪形的反光板可以反射太阳光,对处于背面的螺旋管进行光照加热。
[0036](3)在使用过程中,螺旋管不断旋转,是的螺旋管各个面均能接触到太阳光,进而提高光照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第一外形图,
[003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分解图,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64]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6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66]实施例一:
[0067]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包括吸热板本体20,所述的吸热板本体20包括若干个盘管2001以及防护板2005。
[0068]所述的盘管2001为单层的螺旋状,与蚊香形状相同,这种布置方式,可以通过增加盘管2001的圈数来增加导热液的加热时间,进而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同时由于是单层布置,不会增加整个吸热板本体20的厚度,利于布置。
[0069]若干个盘管2001通过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板本体(20),所述的吸热板本体(20)包括若干个盘管(2001)以及防护板(2005),所述的盘管(2001)为单层的螺旋状,若干个盘管(2001)通过之间的连接管贯通连接,盘管(2001)与连接管镶设至防护板(2005)内部,所有盘管(2001)的一端开口贯通连接有前端管(2002)、另一端开口贯通连接有后端管(2003),前端管(2002)以及后端管(2003)设置于防护板(2005)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板本体(20)背离前端管(2002)以及后端管(2003)的端面铰接有吸热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吸收辐射热能的吸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热箱包括一排若干个换热管(1)、壳体(10)以及与壳体(10)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所述的换热管(1)包括螺旋管(101)以及螺旋管(101)两端贯通连接的第一直管(102)和第二直管(105),第一直管(102)背离螺旋管(101)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桨(103),相邻两个换热管(1)上下颠倒布置,第一直管(102)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021),第二直管(105)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1051),第一连接件(2)包括同一水平面间隔布置的第一腔(201)以及第二腔(202),第二腔(202)上方贯通连接有第三腔(203),第二腔(202)与第三腔(203)一侧设有分别与两者贯通连接的上下连接通道(204),第一腔(201)与第二腔(202)之间通过第一中间通道(205)贯通连接,第二连接件(3)包括同一水平面间隔布置的第四腔(301)以及第五腔(302),第四腔(301)与第五腔(302)之间通过第二中间通道(303)贯通连接,换热管(1)的第二直管(105)转动设置于第一腔(201)内部,桨(103)转动设置于第二腔(202)内部,第一直管(102)转动设置于第三腔(203)内部,一排换热管(1)一端端部换热管(1)的第二直管(105)朝上布置,第二直管(105)转动设置于第五腔(302)内部,所述第二连接件(3)外部设有与第四腔(301)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军严川宋艳丽罗光财张志涛魏厚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