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外桶、内筒、隔离网桶、滤网和排水机构;所述外桶包括容纳腔和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均与容纳腔连通;所述内筒容置于容纳腔内,所述内筒具有浮力,所述内筒能够在容纳腔内上下移动;所述隔离网桶设置于外桶底部,所述隔离网桶容置于内筒内;所述滤网容纳于隔离网桶内,所述滤网能够收集水面垃圾;排水机构能够抽取容纳腔内的水并自排水孔排出。隔离网桶内设置隔板,使容纳腔内的水流为横向流动,避免内筒内水流纵向流动对内筒造成冲击,使内筒下降更容易,从而收集装置启动更顺畅;中空腔体积缩小,降低内筒上升的临界水位,提高该装置收集垃圾的速度。装置收集垃圾的速度。装置收集垃圾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收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流和湖面等水域上经常漂浮一些水藻、落叶甚至生活垃圾等水面垃圾,漂浮的水面垃圾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更重要的是污染水质,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给居民的健康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0003]但广阔的水域上打捞非常耗费时间,尤其是人工打捞速度很慢,打捞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非常费力费时、安全风险大、对作业人员难以有效监管,产生高昂的人工成本,因此设计使用垃圾收集设备势在必行。
[0004]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水面垃圾收集设备,一些垃圾收集收集容量很小,或一些结构设计层层过滤,对水面垃圾的过滤和收集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后,设备内部部件容易堵塞垃圾污垢,严重影响设备可持续高效收集水面垃圾。
[0005]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提供一种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桶、内筒、隔离网桶、滤网和排水机构;
[0008]所述外桶包括容纳腔和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容纳腔连通;所述内筒容置于容纳腔内,所述内筒具有浮力,所述内筒能够上下移动;所述隔离网桶设置于外桶底部,所述隔离网桶容置于内筒内;所述滤网容纳于隔离网桶内,所述滤网能够收集水面垃圾;
[0009]所述排水机构能够抽取容纳腔内的水并自排水孔排出。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水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桶表面;所述隔离网桶可拆卸安装于外桶底部。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筒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内筒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中空腔,沿内筒的轴线方向,所述中空腔的长度小于所述内筒的长度。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离网桶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环形固定于隔离网桶内壁上,所述隔板设置于隔离网桶靠近内筒底部的位置。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外桶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长条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外桶靠近桶口的一端;收集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收集装置的动作。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空腔
设置于所述内筒侧壁靠近底部的一端;和/或
[0015]所述内筒靠近上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能够检测内筒内是否放置有滤网。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外桶底部或内筒底部设置有位置采集装置,所述位置采集装置能够监测所述内筒是否上下移动;
[0017]外桶上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能够检测收集装置在水域中的位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伸缩密封圈;
[0018]所述伸缩密封圈设置于外桶和内筒之间,所述伸缩密封圈的一端与所述内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密封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桶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密封圈靠近上侧的一端与外桶内壁或内筒外壁密封连接。
[001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沿轴线方向包括本体部和延伸部,所述本体部和延伸部一体连接或分体紧密连接,所述延伸部为柔性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滤网靠近滤网开口的一端。
[002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网侧壁设置有环形套箍,所述套箍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与延伸部的连接处,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不小于所述隔离网桶的高度,所述套箍活动置于所述隔离网桶上或套挂于隔离网桶外;
[0021]所述延伸部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内筒向上移动至最高位置时内筒顶部到隔离网桶顶部的距离,所述滤网的本体部不随内筒一起上下移动。
[002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筒设置有放置台阶或放置环,放置台阶或放置环位于所述内筒靠近上开口的一端;
[0023]所述滤网的开口处固定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活动放置于所述放置台阶、或放置环、或所述内筒的上开口端上。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0025]隔离网桶内设置隔板,隔板靠近内筒底部,使得排水时从隔离网桶侧壁的过水孔流出,隔离网桶底部不排水,使隔离网桶内的水流为横向流动,避免纵向流动或隔离网桶底部的横向流动对内筒下降造成冲击,这样排水机构排水的吸力更多的作用在内筒的下降移动上,使内筒下降更容易更顺畅,特别是收集装置启动时更为顺畅,大大缩短了收集装置的启动时间。
[0026]中空腔沿径向的长度小于内筒沿径向的长度,示例中,中空腔沿径向的长度仅为内筒沿径向的长度的三分之二,当然根据实际重力和浮力的关系还可以设定其他的中空腔长度,缩小中空腔体积,减少内筒的浮力,降低内筒上升的临界水位,内筒上升后无需排出更多的水就能够使内筒下降,提高该装置收集垃圾的速度,同时能够使收集装置在启动的一瞬间更容易运行起来,需要更短的时间收集装置即可正常运行,缩小中空腔体积后,仅需10分钟该装置就能运行正常,大大减少该装置的启动时间。
[0027]本专利直接将隔离网桶设置于外桶底部,取消了外桶内的网隔板,之前有设置网隔板,隔离网桶置于网隔板上,但长期时间使用或人为操作不当,会有很多垃圾堆积在网隔板上,一方面造成网隔板很难清洗,另一方面网隔板被垃圾覆盖,造成排水机构排水困难,影响水面垃圾的收集效率。网隔板取消后,未收集入滤网内的小的垃圾直接经排水机构排
出。
[0028]隔离网桶可拆卸设置于外桶底部,定期或不定期对隔离网桶进行清洗,避免垃圾淤堵隔离网桶的孔内,从而避免排水水路不通畅而产生排水机构排水困难的问题。此外,还可以设置超声波,起到清理隔离网桶的过水孔内的垃圾的目的,避免隔离网桶的过水孔内淤堵垃圾造成无法排水或排水困难。
[0029]排水机构设置于外桶侧壁,减少外桶内部容置排水机构的空间,降低收集装置的高度,此外,泵的功率减低,此前装置泵的总功率约1100W,具有扬程,能够把水排很远,本专利无需高功率,泵的功率在200W,能够将容纳腔内的水排出就好,维持装置稳定运行,无需高功率将容纳腔内水排很远,此设置很好的降低了装置的运行成本,节约电能,使该装置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0030]本专利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使用方便、生产成本较低,能够充分完全收集水面垃圾,收集水面垃圾速度快、效率高,一次运转周期能够收集更大容量的水面垃圾。
[0031]本专利的内筒不断上升和下降,水向内筒中心流动,水面上的垃圾跟随水流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桶(1)、内筒(2)、隔离网桶(3)、滤网(4)和排水机构(9);所述外桶(1)包括容纳腔(101)和排水孔(103),所述排水孔(103)与容纳腔连通;所述内筒(2)容置于容纳腔内,所述内筒(2)具有浮力,所述内筒能够上下移动;所述隔离网桶(3)设置于外桶(1)底部,所述隔离网桶(3)容置于内筒内;所述滤网(4)容纳于隔离网桶(3)内,所述滤网能够收集水面垃圾;所述排水机构(9)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桶(1)表面,所述排水机构(9)能够抽取容纳腔内的水并自排水孔(103)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9)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桶(1)侧壁上;所述隔离网桶可拆卸安装于外桶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网桶(3)内设置有隔板(31),所述隔板(31)环形固定于隔离网桶(3)内壁上,所述隔板(31)设置于隔离网桶(3)靠近内筒(2)底部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呈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内筒(2)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中空腔,沿内筒的轴线方向,所述中空腔的长度小于所述内筒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设置于所述内筒(2)侧壁靠近底部的一端;和/或所述内筒(2)靠近上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能够检测内筒(2)内是否放置有滤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驱动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桶(1)侧壁开设有通孔(107),所述通孔(107)为长条孔,所述通孔(107)设置于所述外桶(1)靠近桶口的一端;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根喜,栗艳兵,刘永启,严春华,陈正宗,蒋斌,蒋雄伟,徐知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必蓝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