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使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之类的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已知有使用发出蓝色光的发光元件和受到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激发而发光的荧光体发出混色光的发光装置。此种发光装置例如在一般照明、车载照明、显示器、液晶用背光等广泛的领域中使用。
[0003]从发光装置发出的光对被照射的物体的视觉性造成影响。对于发光装置或照明装置,要求有根据使用环境在黑体辐射轨迹周边发出不同的色温或相关色温的光的照明装置。黑体辐射轨迹是黑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黑体辐射的色度坐标所走过的色度图上的曲线(JIS Z8725)。色度图是指CIE(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
’
Eclairage)所规定的CIE1931色度图。在色温低的情况下,成为带有黄色的白色光,在色温高的情况下,成为带有蓝色的白色光。有时也将CIE1931色度图的色度坐标(x、y)表示为色度。
[0004]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过将具有位于黑体辐射轨迹上的色度的白色光和从发光元件射出的蓝色的单色光组合了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
1294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光不仅对物体的视觉性造成影响,还对人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发光装置,其具备发光元件和包含荧光体的荧光构件,所述发光元件、所述荧光体、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光光谱中的基于下述式(1)导出的褪黑素照度比率和相对于所述荧光构件中含有的荧光体的总量而言的下述第一荧光体的含有率满足下述条件(A)、(B)及(C)的任一者:所述式(1)中,“Lamp”为发光装置的分光分布,“Circadian”为位于哺乳类的视网膜中的作为光受体的内源性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灵敏度曲线,“Visual”为人的明视觉下的视觉灵敏度曲线,“1.218”为常数即照度因子,在波长为380nm以上且730nm以下的范围内,“Lamp”与“Circadian”的乘积为发光装置的分光分布中含有的昼夜节律响应,“Lamp”与“Visual”的乘积为发光装置的分光分布中含有的视觉灵敏度响应;条件(A):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光的相关色温为4500K以上且7500K以下的范围内,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峰值波长为410nm以上且440nm以下的范围内,所述荧光构件包含第一荧光体、第二荧光体和第三荧光体,所述第一荧光体为选自具有下述式(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及具有下述式(i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荧光体为选自具有下述式(ii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具有下述式(iv)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具有下述式(v)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具有下述式(v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及具有下述式(vi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荧光体为具有下述式(viii)所示的组成的第三荧光体,所述第一荧光体的含有率为29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所述褪黑素照度比率为1.0以上且1.4以下的范围内,条件(B):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光的相关色温为2500K以上且小于4500K的范围内,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峰值波长为410nm以上且440nm以下的范围内,所述荧光构件包含第一荧光体、第二荧光体、第三荧光体和第四荧光体,所述第一荧光体为选自具有下述式(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及具有下述式(i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荧光体为选自具有下述式(ii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及具有下述式(iv)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荧光体为选自具有下述式(v)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具有下述式(v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及具有下述式(vi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四荧光体为具有下述式(viii)所示的组成的第四荧光体,所述第一荧光体的含有率为25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所述褪黑素照度比率为0.7以上且1.1以下的范围内,条件(C):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光的相关色温为2500K以上且3000K以下的范围内,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峰值波长为440nm以上且470nm以下的范围内,所述荧光构件包含第一荧光体、第二荧光体和第三荧光体,所述第一荧光体为选自具
有下述式(ii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及具有下述式(iv)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荧光体为选自具有下述式(v)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具有下述式(v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及具有下述式(vii)所示的组成的荧光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荧光体为具有下述式(viii)所示的组成的第三荧光体,所述第一荧光体的含有率为2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所述褪黑素照度比率为0.48以上且1.10以下的范围内;M
110
(PO4)6Cl2:Eu
ꢀꢀꢀ
(i)式(i)中,M1为选自Ca、Sr及Ba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2MgAl
10
O
17
:Mn,Eu
ꢀꢀꢀ
(ii)式(ii)中,M2为选自Ba及Sr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
38
MgSi4O
16
Cl2:Eu
ꢀꢀꢀ
(iii)式(iii)中,M3为选自Ca、Sr及Ba中的至少一种元素;Sr4Al
14
O
25
:Eu
ꢀꢀꢀ
(iv)M
43
M
55
O
12
:Ce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诚,板东笃史,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