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559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及其设计方法,属于电梯井架技术领域,包括钢框柱、钢框梁和门柱;钢框柱与基坑侧壁贴合设置,底部通过柱脚固定件与混凝土基础连接,侧部通过侧埋件和与基坑侧壁连接;钢框梁设置在相邻的钢框柱之间,并通过横梁连接件与主体结构梁连接,钢框梁包括侧面梁、背面梁、加固梁和吊钩梁;门柱设置在每个楼层的两根背面梁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从电梯外部只能看到钢框柱,井架轮廓线简洁,外形美观;在电梯内向外部观赏时,避免视觉分割,增强观光效果;钢框柱与基坑侧壁贴合设置,提高钢框柱的稳定性;采用屈曲分析反算柱计算长度系数和假设部分柱子已失稳破坏的包络设计方法,解决按规范法计算时框架柱稳定性无法满足的问题。无法满足的问题。无法满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及其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井架
,特别涉及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观光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大多采用钢架结构,由钢框柱和钢框梁交错布置并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井架采用玻璃外罩等透明材料,使得乘客在乘坐电梯时可以欣赏电梯外的景色。但是,从电梯外部看时,电梯井架的钢结构每层横梁均裸露在外,使井架轮廓线存在较多的缺陷,影响观光电梯的美观性;此外,钢框梁的存在减小了“单块玻璃”的面积,影响乘客观光时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及其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观光电梯观赏面内存在横梁,影响电梯美观和乘客观光效果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包括钢框柱、钢框梁和门柱;所述钢框柱与基坑侧壁贴合设置,其底部通过柱脚固定件与混凝土基础连接,侧部通过侧埋件和与基坑侧壁连接,所述钢框柱包括中柱和角柱;所述钢框梁设置在相邻的钢框柱之间,并通过横梁连接件与主体结构梁连接,所述钢框梁包括侧面梁、背面梁、加固梁和吊钩梁,所述侧面梁位于左右两侧,所述背面梁位于背侧,所述加固梁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吊钩梁设置在前侧钢框柱顶部;所述门柱设置在每个楼层的两根背面梁之间。
[0005]进一步地,每个楼层对应设置两根背面梁,所述侧面梁与位于门柱底部的背面梁对应设置,所述加固梁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侧面梁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柱脚固定件包括锚板、锚地螺栓、砂浆层和保护块;所述锚板固设在钢框柱底部;所述锚地螺栓底端后植在混凝土基础内,顶端与锚板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砂浆层设置在锚板与混凝土基础之间;所述保护块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围绕钢框柱浇设在锚板上方。
[0007]进一步地,所述锚板上设置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加劲板与钢框柱固连;所述锚地螺栓的螺母与锚板之间设置垫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锚板在钢框柱靠近基坑侧壁的侧面上与钢框柱边缘平齐。
[0009]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埋件包括角柱侧埋件和中柱侧埋件,所述角柱侧埋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折板和预埋杆;所述预埋杆间隔设置在基坑侧壁内;所述折板与角柱固连,其上设置第二加劲板,所述第二加劲板与角柱贴合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中柱侧埋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板和预埋杆,所述连接板通过预埋杆设置在基坑侧壁上,并与中柱固连,所述连接板上设置第三加劲板,所述第三加劲板与中柱贴合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横梁连接件包括固定板、连杆、耳板和对拉螺杆;所述固定板设置在主体结构梁的两侧;所述连杆设置在主体结构梁内,其两端分别与两固定板连接;所述耳板设置在钢框梁的两侧,并与固定板固连;所述对拉螺杆设置在钢框梁内,其两端分别与两耳板通过螺母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耳板上开设长圆孔。
[0013]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电梯井架模型;步骤二、设计各构件截面及材料属性;步骤三、进行线弹性屈曲分析,反算钢框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步骤四、设置刚框柱计算长度系数为μ,进行电梯井架稳定承载力验算;步骤五、假设正面钢框柱除顶层外全部失稳破坏,按悬挑结构进行结构刚度、承载力验算;步骤六、截面及材料属性设计满足需求后,对柱脚固定件、侧埋件、横梁连接件进行设计计算;步骤七、得出设计结果。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及其设计方法,在正面乘客乘坐区不设置钢框梁,从电梯外部只能看到钢框柱,使井架轮廓线简洁,外形美观;在电梯内向外部观赏时,避免视觉分割,增强观光效果。
[0015]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及其设计方法,采用线弹性屈曲分析反算柱计算长度系数和假设部分柱子已失稳破坏的包络设计方法,解决按规范法计算时框架柱稳定性无法满足的问题。
[0016]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及其设计方法,通过柱脚固定件、侧埋件和横梁连接件配合,实现井架与混凝土基础、基坑侧壁以及主体结构梁的稳定连接;柱脚通过柱脚固定件和侧埋件共同承担柱底弯矩,代替柱四边均设置加劲肋的普通刚接柱脚,解决普通刚接柱脚与井壁间设置加劲肋导致的钢框柱无法与井壁紧贴而留设结构缝的问题。
[0017]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及其设计方法,钢框柱与基坑贴合设置,可以解决基坑尺寸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井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井架的各楼层平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井架的顶层平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柱脚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两种锚板设计方式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角柱侧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中柱侧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横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9的剖面图。
[0019]图中:1

钢框柱、11

中柱、12

角柱、2

钢框梁、21

侧面梁、22

背面梁、23

加固梁、24

吊钩梁、3

门柱、4

混凝土基础、5

柱脚固定件、6

基坑侧壁、7

侧埋件、71

角柱侧埋件、72

中柱侧埋件、8

主体结构梁、9

横梁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包括钢框柱1、钢框梁2和门柱3;钢框柱1间隔设置,并与基坑侧壁6贴合,其底部设置柱脚固定件5,通过柱脚固定件5与混凝土基础4连接,侧部通过侧埋件7和与基坑侧壁6连接;钢框梁2设置在相邻的钢框柱1之间,并通过横梁连接件9与主体结构梁8连接,包括侧面梁21、背面梁22、加固梁23和吊钩梁24,侧面梁21自上而下间隔设置,且位于左右两侧,背面梁22位于背侧,且对应楼层设置,加固梁23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侧面梁21之间,吊钩梁24设置在位于前侧的相邻钢框柱1之间顶部,电梯井架前侧电梯通行区间不设横梁,使电梯井架更具美观性,提升乘客观光时的视觉效果;门柱3设置在每个楼层的两根背面梁22之间,用于电梯门的支撑。
[0022]优选的,基坑侧壁6和主体结构梁8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框柱(1)、钢框梁(2)和门柱(3);所述钢框柱(1)与基坑侧壁(6)贴合设置,其底部通过柱脚固定件(5)与混凝土基础(4)连接,侧部通过侧埋件(7)和与基坑侧壁(6)连接,所述钢框柱(1)包括中柱(11)和角柱(12);所述钢框梁(2)设置在相邻的钢框柱(1)之间,并通过横梁连接件(9)与主体结构梁(8)连接,所述钢框梁(2)包括侧面梁(21)、背面梁(22)、加固梁(23)和吊钩梁(24),所述侧面梁(21)位于左右两侧,所述背面梁(22)位于背侧,所述加固梁(23)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吊钩梁(24)设置在前侧钢框柱(1)顶部;所述门柱(3)设置在每个楼层的两根背面梁(2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楼层对应设置两根背面梁(22),所述侧面梁(21)与位于门柱(3)底部的背面梁(22)对应设置,所述加固梁(23)设置在上下相邻的侧面梁(2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脚固定件(5)包括锚板、锚地螺栓、砂浆层和保护块;所述锚板固设在钢框柱(1)底部;所述锚地螺栓底端后植在混凝土基础(4)内,顶端与锚板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砂浆层设置在锚板与混凝土基础(4)之间;所述保护块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围绕钢框柱(1)浇设在锚板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板上设置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加劲板与钢框柱(1)固连;所述锚地螺栓的螺母与锚板之间设置垫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结构电梯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板在钢框柱(1)靠近基坑侧壁(6)的侧面上与钢框柱(1)边缘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春芳杨明杰张建亮李越苏岩赵霁晨焦成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